穆鵬丞 王巍 韓瑜
摘要:處于當今世界格局下,兼?zhèn)渌枷胝嗡仞B(yǎng)過硬、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新時代大學生成長為能夠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的重要元素。當前帶有獨生子女標簽的“00后”已逐漸步入大學,這一代學生在家庭教育和人文環(huán)境的熏陶下思想呈現多元化,第二課堂為高校實現“三全育人”使命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有效途徑。在明確了第二課堂建設對“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后,挖掘其在實際教育中的不足,進而探尋第二課堂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路徑,為進一步促成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關鍵詞:第二課堂;三全育人;立德樹人;思政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兼?zhèn)涞轮求w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傲⒌聵淙恕弊鳛楦咝S巳蝿盏牧⑸碇?,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貫穿課堂內外。第二課堂是高校教學計劃之外,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校內外文化活動,是第一課堂教學活動的補充與延伸。高校第二課堂的建設旨在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在實處,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在不斷提升個人知識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鍛煉身心健康、提高勞動服務素養(yǎng)等過程中,尋求個性化發(fā)展,努力成為當今社會需要的德才兼?zhèn)涓叨巳瞬拧?/p>
1 第二課堂制度的實施進展及研究現狀
1.1實施進展
自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發(fā)布關于高校實施第二課堂制度以來,當前,全國至少有934所本科高校、525所專科高校推行落實了第二課堂制度,各省、市高校結合各自辦學理念、高校實情、所在地域的特點,組織推行科學化的第二課堂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第二課堂體系的制度化落地。
根據《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試點工作實施辦法》的建議,多數院校將第二課堂活動大致分為思想成長、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7類[4],大多高校依靠“到夢空間”,“口袋校園”兩款APP作為媒介來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成績單上多以學時、學分、積分作為學生的考核指標。
1.2 研究現狀
2018年《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發(fā)布,各高校加大了第二課堂的建設力度。近幾年來,思政學者們圍繞“第二課堂”體系的建立展開了研究,普遍認為第二課堂是高等學校用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新路徑,是立足新時代教育實情、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改革路徑。朱哲成等結合浙江師范大學的實踐情況,對在第二課堂成績單推廣的意義、面臨的困境、改善的途徑進行了探析。宋丹等總結了多數高校在第二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四化困局”,提出應從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目標管理、優(yōu)化供需均衡以提升第二課堂在育人時的效果。張萌等總結了利用第二課堂活動促進新生學風建設的策略。綜合相關文件和文獻的研究,高校第二課堂制度在經過幾年的實踐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2 影響第二課堂育人實效的現實困境
2.1 認知導向不足,制度保障匱乏
團中央推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至今,仍有許多師生對于第二課堂的認知停留在表面,部分高校缺乏規(guī)范的宣傳,這致使學生對第二課堂活動的認知導向不足,因此不愿將過多的時間精力付諸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此外,大部分高校對于第二課堂缺乏明確的教學培養(yǎng)計劃以及獎懲激勵政策,且沒有為第二課堂匹配相應的思政教師,這將導致思想引領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2 統(tǒng)籌設計單一,部門間協(xié)同效率低
一方面,部分院校缺少將第二課堂與已有活動進行統(tǒng)籌策劃,而是各自為政,這將造成學校層面的資金、場所、人員的浪費,活動內容同質化加重,同時增加學生們參加活動的時間成本,進而引發(fā)學生產生倦怠心理;另一方面,第二課堂制度體系的實施涉及到高校內各部門間以及社會組織的配合,相關的考核、獎罰激勵制度應統(tǒng)籌完善,該制度的實施應該由校團委統(tǒng)籌二級院系分團委組織開展,教務處、學工部應加大對第二課堂成績單的重視度、認可度,只有高校部門間統(tǒng)籌協(xié)同,第二課堂制度在助推學生成才方面方可起到更大助益。
2.3 活動內容雜而不精,吸引力不足
為了快速推進第二課堂體系的建立,部分高校直接復刻其他兄弟院校的體制,而沒有從本校校情、學生情況、教學理念等基礎著力點出發(fā),這將導致該院校不具備獨具一格的第二課堂體制特色,且不符合本校實情的體制吸引力不足很難在學生中施行,即使該制度能夠執(zhí)行也只是停留在學生參與層級,很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此外,效仿得到的大量第二課堂課程內容沒有經過精心策劃,缺乏內涵建設,這也將違背第二課堂開設的初心,進而形式化。
3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第二課堂制度改革的思考
3.1 規(guī)范制度,制定科學育人方案
制定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體系時應以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總目標,結合本校實情,對準社會所需的人才口徑,緊緊圍繞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后,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管理機制,平穩(wěn)保證第二課堂制度的高效運轉。
第二課堂在施行時應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以學生培養(yǎng)計劃為依托,拓寬學生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視野,并結合學生的專業(yè)、年級、自身特點,制定“動態(tài)化”課程體系,打破所有專業(yè)第二課堂活動“一刀切”的壁壘,保障在提升學生的素質同時不忽略其自身的個性化發(fā)展,同時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設計理想信念教育,將第二課堂建設成為新時代思政教育的新陣地,實現第一、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
3.2 加強宣傳,實現第二課堂管理一體化
第一課堂抓理論,第二課堂抓實踐,作為第一課堂的有機填充,高校應在宣傳上加大力度,做到線上線下齊宣傳,只有讓高校各部門、所有教師、學生了解到“第二課堂”的理念、實踐目的等內容,才能獲得師生的認可,才能在該體系的實施中做到各部門間協(xié)同配合、明確承擔的工作職責,才能保障第二課堂在立德樹人體系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3 搭建高校、企業(yè)、社會的協(xié)同育人機制
第二課堂旨在實踐活動中達到育人的目標,因此若以項目為載體,搭建高校、企業(yè)、社會有機結合的平臺,獲得去往社會團體中調研實習、社區(qū)服務、公益勞動等崗位,輔以專職教師或思政教師的有效引領,必將在更大程度上激發(fā)第二課堂活力,進而形成育人合力,助推學生成長成才。
4 結語
建立與當今社會綜合型技術人才培養(yǎng)體系相匹配的第二課堂制度,能夠在培育學生綜合素養(yǎng)方面形成育人合力,有利于落實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當下,應當結合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背景,打造第二課堂思政教育新陣地,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更新育人路徑,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通過第二課堂的有效供給,深度挖掘第二課堂育人功能,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董曉光,秦濤.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高校共青團研究,2018,000(003):P.104-111.
[2]朱哲成,王淑娉.在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全面推廣實施背景下探索學分制[J].高校共青團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