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買提江·卡迪爾,祖麗皮牙·西爾艾力
(喀什地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 急診重癥醫(yī)學科重癥組,新疆 喀什 844000)
ICU 是監(jiān)管重癥患者的主要科室,科室內(nèi)患者病情進展迅速,為救治患者的生命,往往需要對患者采取靜脈插管等治療手段[1]。但由于靜脈導管治療屬于有創(chuàng)治療,具有侵入性,在治療中可能導致致病菌隨之進入患者體內(nèi),引起多種感染癥狀發(fā)生,出現(xiàn)ICU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不僅加大了患者的臨床治療難度,同時也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嚴重時可能導致患者死亡[2]。因此,分析ICU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患者臨床特征,對感染高危患者采取有效干預,觀察致病菌,根據(jù)藥敏試驗采取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對預防治療感染有重要意義[3]。對此,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患者的病原學及臨床特征進行分析,為臨床防治措施開展提供參考依據(jù),詳見下文所示。
將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在我院ICU 中心采取靜脈導管治療的相關性感染患者共50 例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最大78 歲,最小23 歲,平均(45.3±2.1)歲;另將同一時期接受治療的靜脈導管未感染者50 例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6 例,女性24 例,最大75 歲,最小25 歲,平均(45.5±2.3)歲。兩組患者均為ICU 內(nèi)收治的需要采取靜脈導管治療的患者;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加入;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合并精神障礙等嚴重疾病者。兩組患者年齡等資料對比并無明顯差異(P>0.05)。
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分析兩組患者的APACHE-2、Glasgow 評分,記錄患者插管和住院的時間,如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但發(fā)熱原因不明的情況下需先將導管拔除,用導管端標本留取進行細菌培養(yǎng),并抽取患者的血液送檢檢查病原菌。
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況(包括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以及真菌)和藥敏情況(包括亞胺培南、萬古霉素、慶大霉素、羅紅霉素、阿莫西林、頭孢曲松),同時分析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
APACHE-2:采用重癥患者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總分為71 分,分數(shù)越低說明患者病癥恢復越好。
Glasgow 評分: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量表,總分15 分,分數(shù)越低說明患者病癥恢復越好。
本次研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為(%)(),使用SPSS 20.0 軟件計算,如P>0.05,則表示無明顯差異,如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中可見,其中包括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以及真菌,分別為30 株占比60%,15 株占比30%,5 株占比10%,其中革蘭陰性菌分布菌株最高,差異明顯(P<0.05)。
在進行藥敏試驗后可見,亞胺培南、萬古霉素、慶大霉素、羅紅霉素、阿莫西林、頭孢曲松的敏感率均較高,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所示。
表1 感染患者的藥敏試驗情況分析[n(%)]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長,APACHE-2、Glasgow 評分更高,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APACHE-2、Glasgow 評分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APACHE-2、Glasgow 評分對比()
目前,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靜脈導管治療逐漸廣泛應用于ICU 中心治療中,能夠有效給藥,挽救患者生命[4]。但據(jù)有關文獻研究表明,靜脈導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感染的可能,嚴重時可加重患者病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因此,在患者ICU 中心靜脈導管治療中,需分析患者臨床特征,準確評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高風險,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加強感染預防措施[6]。研究認為,血栓也是導致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選擇合適的導管材料能夠明顯減少血栓形成[7]。在患者感染后,應對患者展開病原菌檢查,常見革蘭陰性菌或陽性菌,確定病原菌后開展藥敏試驗,以便于醫(yī)師對患者采取合理的抗菌藥物治療,幫助減輕患者的感染癥狀[8]。
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ICU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患者的病原學及臨床特征進行分析,由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中可見,其中包括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以及真菌,其中革蘭陰性菌分布菌株最高(P<0.05),提示在ICU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檢測中,主要為革蘭陰性菌,其次為革蘭陽性菌,真菌較為少見,有利于醫(yī)師對患者開展治療;此外,在進行藥敏試驗后可見,亞胺培南、萬古霉素、慶大霉素、羅紅霉素、阿莫西林、頭孢曲松的敏感率均較高(P<0.05),可見,對于感染患者可采用亞胺培南、慶大霉素、阿莫西林等抗感染藥物治療,根據(jù)患者的病原菌藥敏試驗對患者采取合理的抗菌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療效;而將感染與未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對比可見,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長,APACHE-2、Glasgow 評分更高(P<0.05),由該項研究數(shù)據(jù)可見,影響患者發(fā)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導管留置的時間和住院時間,且感染患者的APACHE-2、Glasgow 評分均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健康志愿者則多數(shù)處于評分正常狀態(tài),因此,臨床可對患者的臨床特征觀察記錄,分析感染高危患者,并展開預防干預,降低感染發(fā)生的可能。
綜上所述,ICU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病原菌主要為革蘭陰性菌,根據(jù)臨床藥敏試驗可對患者采取亞胺培南等藥物治療,分析影響患者感染發(fā)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對預防ICU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發(fā)生率十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