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貴州省興義市人民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貴州 興義 562400)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臨床病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耳痛、耳鳴、聽力障礙、耳內閉塞感。治療方式上除了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外,還可以進行手術治療。通過耳內鏡引導實行鼓膜置管術在臨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本研究以我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接受治療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 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分析鼓膜置管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將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 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兩組。通過分組后,觀察組43 例,男女人數(shù)比為20:23,年齡在9~63 歲,平均(42.15±4.86)歲;對照組43 例,男女人數(shù)比為21:22,年齡在10~62 歲,平均(41.69±4.57)歲。兩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較小,可進行對比分析(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參與,該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兩組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姿勢,先為患者做好常規(guī)消毒和麻醉處理,成人局部麻醉,兒童予以全麻,通過耳內鏡觀察鼓膜和積液情況。對照組患者實施鼓膜穿刺術治療,在耳內鏡的引導下進行手術,首先置入內鏡,且鼓膜麻醉15 min,使用注射器連接穿刺針進行鼓膜穿刺,將積液清除,并使用地塞米松沖洗,術后用消毒棉球將外耳道暫封;觀察組患者實施鼓膜置管術治療,同樣在耳內鏡的引導下進行手術,切開鼓膜前下象限部位1~3 mm,清除積液后,置入鼓膜通氣管。為避免發(fā)生感染,術后用消毒棉球將外耳道暫封。
(1)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耳痛、耳鳴等癥狀基本消失,患者純音測聽氣導閾值下降程度在20 dB 以上視為顯效;耳痛、耳鳴等癥狀減輕明顯,患者純音測聽氣導閾值下降程度在10~20 dB 視為有效;耳痛、耳鳴等癥狀沒有減輕,患者純音測聽氣導閾值下降程度在10 dB 以下視為無效;(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3)比較兩組患者中耳積液時間。
以(%)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由SPSS 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 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較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n(%)]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記錄兩組患者的中耳積液時間,觀察組患者時間為(7.86±0.53)d,對照組患者的時間為(11.35±2.13)d,觀察組患者的中耳積液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分泌性中耳炎是臨床上多發(fā)的耳鼻喉科疾病,通常在兒童中發(fā)病率高于成人,該疾病也是引起兒童聽力下降的一個重要病因[2]。分泌性中耳炎在臨床上還被稱為滲出性中耳炎、中耳積液等,該疾病的病因非常復雜,它與多種因素都有相關性,咽鼓管阻塞、感染、免疫功能障礙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分泌性中耳炎[3]。該疾病患者會出現(xiàn)耳痛、聽力下降、耳悶、耳內閉塞感、耳鳴等典型癥狀,患者聽力水平受到影響,會給生活、學習、工作等多方面帶來諸多不便[4]。
臨床上治療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有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雖然手法簡單、治療費用低,能夠起到一定效果,但治療時間長、產(chǎn)生的毒副反應較多[5]。鼓膜穿刺術治療比較保守,手術操作單單,主要是利用穿刺針將鼓室積液抽取出來,對患者造成較小的創(chuàng)傷性,但操作不當容易造成感染、鼓膜硬化等并發(fā)癥,不利于疾病恢復[6]。而通過耳內鏡進行的鼓膜置管術主要是在患者鼓膜上置入通氣管,作為外耳道和鼓室的臨時通道,可有效減少中耳積液,促進通氣引流,恢復患者咽鼓管功能,同時鼓膜置管術的保留時間較長,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更佳優(yōu)異[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35%,高于對照組的76.74%;觀察組患者中耳積液時間為(7.86±0.53)d,短于對照組患者中耳積液時間(11.35±2.13)d;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30% 小于對照組的30.23%,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結果充分說明了鼓膜置管術相較于鼓膜穿刺術治療,應用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應用鼓膜置管術,相較于鼓膜穿刺術治療,療效更佳,可有效減少患者中耳積液,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優(yōu)勢明顯,建議臨床上積極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