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春 李永堅
《葡萄溝》是統(tǒng)編教材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介紹了新疆吐魯番水果之鄉(xiāng)“葡萄溝”。執(zhí)教者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教學,從課文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品詞析句,體會葡萄溝的美麗和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的熱情好客,從而產(chǎn)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教學中,執(zhí)教者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受,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旅游?
生:想!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盛產(chǎn)葡萄的地方旅游,這個地方就是葡萄溝。(板書課題:葡萄溝)“葡萄”的“萄”要念輕聲,同學們讀一讀。
生讀詞語。
師:(課件出示卡通小火車)請同學們有序地登上小火車,前往終點站——葡萄溝。(小火車行駛了一段路程后,前面出現(xiàn)了幾塊大石頭。)哎呀!大石頭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怎么辦呢?(課件提示收集能量,擁有足夠多的能量就能清除掉這些石頭。)大家有沒有信心清除掉這些石頭呢?
生:有!
師:(課件出示一串串帶有生字詞的葡萄。)大聲讀出這些詞語,我們就能收集到能量,快試試吧!
生:(讀詞語)月份、山坡、搭起……(讀對詞語,葡萄就會自動掉進果籃里。)
師:瞧,詞語寶寶也登上了我們的小火車(課件出示一列載著詞語的小火車),讓我們一起讀出小火車上的詞語,收集更多的能量吧!
生:(讀詞語)月份、山坡、枝葉、搭起、老鄉(xiāng)、收下、城市、利用、熱情好客。
師:小火車開得又快又穩(wěn)。我們收集的能量足夠清除路上的石頭了,現(xiàn)在繼續(xù)前進!
【評析】執(zhí)教者創(chuàng)設“旅游”情境導入教學,拉近了學生與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導入教學既有趣又有代入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葡萄溝很美!請你仔細聽導游的介紹(播放錄音范讀課文),想一想,葡萄溝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生:(全)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師: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句子。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在這個“好地方”盡情地玩一玩。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葡萄溝這個好地方出產(chǎn)什么東西。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生1:生產(chǎn)葡萄。
生2: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
師:兩位同學讀書很認真很仔細。
【評析】執(zhí)教者利用希沃白板自帶的課堂活動工具,如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將葡萄溝不同月份盛產(chǎn)的水果設計成分類活動,豐富了學習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三、品字析詞,朗讀感悟
師:同學們知道葡萄種在哪里嗎?
生:種在山坡的梯田上。
師:(用“畫板”功能畫出山坡、梯田)我們可以叫它什么?
生:山坡。
師:山坡上有這種像臺階一樣的向上的,我們叫它什么?
生:梯田。
師:對。我們快速爬上山坡,看看那里的葡萄長得怎么樣?它的枝葉又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 ”畫出描寫葡萄枝葉的句子,用“? ”畫出描寫葡萄的樣子。
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生:描寫葡萄枝葉的句子是“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師:葡萄葉子長得怎么樣?
生:茂密。
師:(課件出示葡萄架和零散的幾張葉子)這樣的枝葉能說長得茂密嗎?
生:不能。
師:怎樣才是茂密的枝葉呢?請三名同學動手擺一擺葡萄葉。
生上臺用白板的“克隆”功能擺放葡萄葉,葡萄葉越來越多,最后變得密密麻麻。
師:這樣的葡萄枝葉,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
生:茂密。
師:對。這茂密的枝葉像什么?
生:涼棚。
師:山坡上只有一個涼棚嗎?
生:有很多涼棚。
師: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生:一個個。
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一個個涼棚搭建起來。(師示范,生在白板上動手搭建葡萄架。)在炎熱的八九月份,鉆進這樣茂密的葡萄架,感覺如何?
生1:涼快。
生2:涼爽。
生3:非常舒服。
師: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讓我們一聽就能感覺到非常的涼爽、舒服。
指名學生對比讀,然后小組讀。
師:透過茂密的葡萄枝葉,你覺得葡萄長得怎么樣?誰來讀一讀文中描寫葡萄的句子?
生:(讀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師:這個句子寫了葡萄的什么呢?
生:顏色很漂亮。
師:都有什么顏色?
生:有紅的、有白的、有紫的、有暗紅的、有淡綠的。
師:這么多種不同的顏色,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是什么?
生:五光十色。
師:美麗的葡萄在太陽光的照耀下,變得怎么樣了?
生:閃閃發(fā)光。
師:顏色多,還閃著光,就是五光十色。
【評析】執(zhí)教者從不同層面,運用不同的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等詞語的含義,同時對句子進行深入剖析,再要求學生仿寫,教學逐層深入,落實了“雙基”教學,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師:這么美的句子,老師都忍不住想要讀一讀。(范讀句子,一次讀得慢,一次讀得快)你認為老師讀得怎么樣?
生1:讀得很好。
師:好在哪里?
生1:第一次讀得比較慢。
師:還有嗎?
生2:第二次讀的節(jié)奏比較歡快。
師:你想用哪一種方式讀一讀這個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生自由讀句子:有的讀得慢,富有感情;有的讀得比較快。最后齊讀句子,讀得緩慢,略帶感情。
師:請你來讀。
生朗讀句子,讀得比較輕快。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很歡快,讓人覺得葡萄十分誘人,很想去摘一串。
師: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讀一讀這個句子吧。
生齊讀句子,讀出歡快的節(jié)奏。
師:老師還想給同學們一個小提示。(手指著課文中的標點符號“、”)這個句子中有好幾個這樣的標點符號——頓號,我們在讀到有頓號的地方時,稍微停頓一下。
生齊讀句子,在頓號處讀出停頓。
師:像這樣的句子,前半部分具體寫一種事物,后半部分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前面的內(nèi)容,你能照樣子說一說嗎?(課件出示課后練習題:1.公園里的花都開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 ? ?。2.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 ? ? ?,豐富多彩,熱鬧極了。)
生1:(讀句子)公園里的花都開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師:你不但把句子補充完整,還讀得很有感情,我們學著她的樣子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師:同學們,下課后老師想和你們到操場上玩游戲,你們想玩什么?
生1:踢足球。
生2:打籃球。
生3:跳繩。
師:很好!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游戲活動名稱放進第二個句子里讀一讀。
生:(讀句子)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籃球,有的跳繩,豐富多彩,熱鬧極了。
【評析】閱讀教學以讀為本。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崔巒提出:“讀要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眹@文中描寫葡萄枝葉和葡萄的句子,執(zhí)教者引導學生開展語言訓練,通過不同基調(diào)的朗讀,或歡快,或抒情,使抽象的文字符號變得形象、具體,讓人可感、可觸,有利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葡萄的美。
四、合作共學,落實目標
師:葡萄溝里的葡萄又美又多,如果吃不完這些葡萄的話,人們會怎么辦呢?聰明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有辦法,他們把吃不完的葡萄制作成什么?
生:葡萄干。
師:對。下面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課件出示學習單)請你畫出描寫制作葡萄干的句子,把制作葡萄干的過程按照先后順序填寫在學習單上。
生讀課文,填寫學習單。
師:請一個小組在白板上完成學習單。
小組成員在白板上操作,填寫學習單。
師:再來看其他小組的學習單。(投影學生完成的學習單。)每個小組都完成了,你們都是了不起的學習小能手。下面,請你們讀出這句話。
生:(讀句子)先把葡萄運到陰房里,然后把葡萄掛在架子上,利用流動的熱空氣,讓水分蒸發(fā),就成了色鮮味甜的葡萄干。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陰房”,看看葡萄干的制作過程。(播放視頻“葡萄干的制作”。)用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葡萄干具有什么特點呢?
生:顏色鮮味道甜。
【評析】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方式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減少和避免出現(xiàn)學習“邊緣人”的現(xiàn)象。學生圍繞問題“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展開討論,知道了維吾爾族老鄉(xiāng)制作葡萄干的過程。這樣教學,使得師生間的互動變得多元化。
師:來到了葡萄溝,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熱情地請我們品嘗這顏色鮮味道甜的葡萄干。(師戴上維吾爾族的帽子,播放配樂)瞧,誰來了?
生:維吾爾族姑娘。
師:(拿出葡萄干)小游客們,維吾爾族老鄉(xiāng)請你們吃葡萄干啦!欣賞了優(yōu)美的新疆舞蹈,品嘗了香甜的葡萄干,請你用文中的一個詞語夸一夸維吾爾族老鄉(xiāng),好嗎?
生:熱情好客。
師: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準會讓你吃個夠,請你帶著這樣的理解讀一讀句子。
生:(讀句子)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師:同學們,我們的旅行即將結束。在旅行中,我們知道了葡萄溝,還知道了葡萄溝盛產(chǎn)什么?
生:水果。
師:看到了什么?
生:五光十色的葡萄。
師:品嘗到了什么?
生:色鮮味甜的葡萄干。
師:感受到了什么?
生: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的熱情好客。
師:所以,我們說——
生: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師:課后,請同學們把這個好地方介紹給你的家人和朋友,讓更多的人了解葡萄溝,了解我們美麗的祖國。
【評析】執(zhí)教者進行角色扮演,再現(xiàn)情境,通過欣賞新疆舞蹈、品嘗葡萄干,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體會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的熱情好客。
【總評】
在設計教學時,執(zhí)教者基于課標理念和學生的學情,結合課文內(nèi)容,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具體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營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身心愉悅、樂于思考、勇于表達。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受情感因素影響,因此,執(zhí)教者順應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收獲知識,體驗情感。
第二,品詞析句,探究葡萄溝之美。執(zhí)教者在教學時,善于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反復品讀、比較,深入理解文本含義,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葡萄溝的美麗。教學中,執(zhí)教者抓住“茂盛”“五光十色”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描寫葡萄枝葉和葡萄的句子,以點帶面,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葡萄溝之美。
第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學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做法,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圍繞“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執(zhí)教者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互動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教學效率。
(本課例曾獲玉林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yōu)秀課例一等獎第一名)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