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設計理念】
《誰是最可愛的人》脈絡清晰、通俗易懂,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模式教學,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都不會太理想。我采用將課文與綜合性學習相融合的教學形式,將三個故事設計成三種活動方案——講故事、記者采訪和情境再現(xiàn),在完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滲透記敘六要素、口語交流的注意事項、各種描寫手段的作用等知識目標的傳授。新穎的文本解讀方式,親自參與活動設計的形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能提高學生的多方面素養(yǎng)。
【課堂實錄】
一、導入新課
師: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jīng)說過,“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71年前,就有這樣一群勇敢的人,他們奔赴朝鮮戰(zhàn)場,打擊侵略者,保家衛(wèi)國,成為那個時代最可愛的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歷史,致敬最可愛的人。齊讀寫作背景。
屏顯:
背景介紹: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我們的鄰國朝鮮爆發(fā)內(nèi)戰(zhàn)。美國進行武裝干涉,將戰(zhàn)火燒到鴨綠(lù)江邊,嚴重威脅到我國國家安全。同年10月,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奔赴朝鮮戰(zhàn)場。
(生齊讀。)
師:為了找到“最可愛的人”,作者魏巍兩次奔赴朝鮮戰(zhàn)場前線,深入連隊生活。他每天都被這些志愿軍戰(zhàn)士深深感動。為了使祖國人民對這些最可愛的人也有深刻了解,他寫了這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
(板書:《誰是最可愛的人》 魏巍 通訊。)
二、檢查預習
師:下面來檢查一下預習情況,請一位同學來把這些詞語讀一下。
屏顯:
檢查預習:軍隅里 銜著 掰開 岱 過癮 豁亮 憋悶 犁耙
三、感知“最可愛”
屏顯:
感知“最可愛”:1.誰是最可愛的人?2.為什么他們最可愛?3.通過哪幾個故事來表現(xiàn)?(五字短語概括)
師:可愛有兩種意思,一種是令人敬愛,一種是討人喜愛。在這篇文章中,它是什么意思?
生:令人敬愛。
師:題目的意思就是——誰是最令人敬愛的人。那么,誰是最可愛的人?
生:我們的戰(zhàn)士。
師: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民志愿軍。
(板書:中國人民志愿軍。)
師:為什么他們最可愛?
生:他們的品質(zhì)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zhì)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師:通過哪幾個故事展現(xiàn)出來的?用五字短語概括。
生:書堂站戰(zhàn)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談話。
(板書:書堂站戰(zhàn)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談話。)
四、理解“最可愛”
師:從預習案中大家已經(jīng)知道,這節(jié)課將采用活動展示這種形式開展。圍繞這三個故事,同學們已經(jīng)設計好活動方案,現(xiàn)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整合,推選代表來展示你們小組最終的成果。同時,請小組內(nèi)的另一位同學上講臺,完成黑板上設置的填空。最后我們來點評哪個組展示得最成功。首先,請上第一組同學,來展示第一個故事。
(兩名學生上場。)
生:我講故事,她去完成填空。
師:請介紹一下你以什么身份來講這個故事。
生(摸頭):沒想過,就是個旁觀者吧。
師:同學們覺得,可以用文中誰的身份來講?
生:營長。他雖然沒有親自參與先頭連的戰(zhàn)斗,但他參與掩埋烈士,目睹了戰(zhàn)士們犧牲的場面,所以安排他來講真實可信。
師:如果同學們更細心,就會發(fā)現(xiàn)另外一個人也很合適——
生:李玉安。
師:注意,講述者的身份不同,人稱也不同。親身經(jīng)歷的用第一人稱,聽說的用第三人稱。
(學生展示。)
師:他的故事講得好不好?
生(大聲):好!聲音響亮,有感情。
師:故事講得很精彩。如果不能講精彩,至少要講完整。老師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故事,我們來看看記敘一個故事,必須要具備哪幾個要素。
屏顯:
理解“最可愛”——松骨峰戰(zhàn)斗:二次戰(zhàn)役的時候(時間), 一支志愿軍部隊的先頭連(人物),向敵后猛插,切斷敵人逃路(事情的起因),在書堂站(地點)與敵人遭遇,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經(jīng)過),打死了300多敵人,使主力趕上來,聚殲了敵人(結果)。
師:大家齊讀。
(生齊讀。)
師:記敘的六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F(xiàn)在請完成填空的同學來告訴我們,你是從哪里看出這些精神的。
生:從一些動詞,抱、掐、摁、握、銜、扣……這些動詞用得準確,“腰”就要“抱”,“脖子”就要“掐”,“耳朵”則需“銜”。還帶有感情色彩,“掐”“摁”“扣”充分表達了戰(zhàn)士對敵人的恨。
師:動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壯烈的場景,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英勇頑強。
師:為了表示對這群英雄的敬意,請大家齊讀第三小節(jié)的“烈士們的遺體……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斷了”,去感受英雄們的頑強,去感受志愿軍戰(zhàn)士們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朗讀時,注意重讀動詞。
(生齊讀。)
(板書:恨敵人。)
師:感謝第一組同學。現(xiàn)在我們進入第二個故事,有請第二組同學。
(三名學生上場。)
師:請介紹你們這組的展示形式。
生:我們的形式是記者采訪。我扮記者,他是馬玉祥,她是完成填空的。
(學生展示。)
師:記者采訪是屬于口語交際的一種類型。采訪別人時,先打招呼,再作自我介紹,對英雄致敬,提出問題。
師:馬玉祥同志請留步。大家看,這組同學推選的馬玉祥像不像?
生(笑):雖然外貌不像,但精氣神很像。
師:馬玉祥長啥樣?
生(讀):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膛,高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
師:這一句屬于什么描寫?起什么作用?
生:外貌描寫。比喻,用紅高粱作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馬玉祥的外貌特點,表現(xiàn)了他的淳樸可愛,表達了作者對他的喜愛之情。
屏顯:
理解“最可愛”——火中救小孩: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膛,高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外貌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馬玉祥作為戰(zhàn)士,長期野外作戰(zhàn)的外形特點,表現(xiàn)了他的淳樸可愛,表達了作者對他的喜愛之情。
師:這組同學總結的精神是愛朝鮮,非常恰當。
(板書:愛朝鮮。)
師:感謝第二組同學。第三組同學請上場。
(三名學生上場。)
生(笑):我們小組的形式是情境再現(xiàn)。我倆展示,她寫。
師:你們要不要坐下來?
一生(來回走了一下,笑):要不我坐下來吧。
(學生展示。)
師:這一組同學的表演精不精彩?
生(大聲):精彩!
師:這是什么描寫?作用何在?
生:神態(tài)描寫。
生:第一次“笑”是因為他感到“光榮”。他為了祖國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為榮,表現(xiàn)出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生:第二次“笑”表現(xiàn)了對祖國的愛,對祖國人民的忠誠和高度的責任感。
生:第三次“笑”充滿了奪取抗美援朝徹底勝利的信心。
屏顯:
理解“最可愛”——防空洞談話:一笑,以苦為樂;二笑,高度的責任感;三笑,對勝利的信心。神態(tài)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特點,表現(xiàn)了……的……精神,表達了……之情。
師:分析得不錯。剛才老師設了個陷阱,問他要不要坐……
生(大笑):應該蹲下來。文中是“蹲”。
師:情境再現(xiàn),應該和當時的情境一致,至少語言、動作、神情要一致。這組同學也概括得很好。
(板書:愛祖國。)
師:這是一個沒有名字的戰(zhàn)士,為什么不交代他的名字?
生:無名戰(zhàn)士是廣大志愿軍戰(zhàn)士的代表,他說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師:三組同學的設計都很有創(chuàng)意,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示感謝!
(生鼓掌。)
師:通過他們的展示,我們明白,采訪別人,要先打招呼,面對陌生人要先自我介紹;講故事要扣住記敘的六要素,要想把故事講得精彩,寫得生動,就要加上各種描寫。
五、再識“最可愛”
師:三個小故事的順序可否調(diào)整?為什么?
生:不可調(diào)整。打擊侵略者是志愿軍的首要任務,表現(xiàn)了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故事一應當先寫。
(板書:革命英雄主義。)
生:故事二是對故事一的補充,恨敵人,是因為愛朝鮮,因此應放在第二。
生:第三個故事揭示了恨敵人、愛朝鮮的根本原因,是源于愛國主義精神,這個故事應放在最后。
(板書:愛國主義。)
屏顯:
再識“最可愛”:三個小故事的順序可否調(diào)整?1.恨敵人——愛朝鮮——愛祖國;2.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
六、總結“最可愛”
師:在歷時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中國一共派出了約240萬名志愿軍,有19萬7千多名志愿軍戰(zhàn)士長眠在朝鮮戰(zhàn)場。這就是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因為有他們,我們山河無恙;因為有他們,我們歲月靜好。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請大家來高聲贊美他們,齊讀。
(板書:最可愛。)
屏顯:
中國人民志愿軍,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zhàn)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yōu)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
師:祖國人民一直沒有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從2014年開始,我國陸續(xù)迎接志愿軍烈士的遺骸歸國,讓他們回到祖國的懷抱。讓我們致敬英雄,致敬最可愛的人。
七、致敬“最可愛”(作業(yè))
師: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仿照示例,給最可愛的人寫一段頒獎詞,不少于50字。
屏顯:
致敬“最可愛”:【王海頒獎詞】在朝陽下俯沖,迎著西風開火。空中的尖刀,以一當十;疆土的堅盾,巡天衛(wèi)國。山河已無恙,祖國的雄鷹已飛得更高。你刻在機身上的星星,是戰(zhàn)士們的巡航坐標。
師:好,下課!
【教學反思】
經(jīng)過對本單元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已經(jīng)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對學生而言,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并不難理解。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興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我將課堂教學設計成記者采訪的形式,將課文與綜合性學習教學相結合,通過靈活多變的授課模式,避免枯燥的講解,對培養(yǎng)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是很有好處的。從這堂課上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來看,教學預期基本達成。學生的潛能無窮,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但尚有一部分學生不能主動展示自我,這需要我繼續(xù)探究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城北實驗學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