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一張拍攝于上世紀70年代初的照片上,三三兩兩的“游客”正在簡樸明亮的北京地鐵某一站站臺上下車。沒錯,他們是“游客”而不是“乘客”,地鐵票面上寫著“北京地下鐵道參觀券——只限一人,整隊順序入站,注意安全”。
1969年10月1日,一輛地鐵機車駛出,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正式通車,新聞圖片記錄了一些見證者在站臺上翹首期盼的瞬間,他們應該是地鐵建設的參與者。兩年后的1971年,北京地鐵開始試運營。地鐵建成初期的幾年,并沒有作為交通工具運營,而是作為一項旅游項目供游客參觀體驗。
地鐵運營區(qū)段從北京站到西郊蘋果園,共17個車站。地鐵單程票價定為一角,參觀者還要憑單位介紹信才能參觀乘坐,不少人到北京出差時都想?yún)⒂^地鐵一睹真容。
又過了十年,1981年9月15日,全長27.6公里的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正式交付運營。當年,北京地鐵年客運量達到6466萬人次,日均客運量17.7萬人次。
這條地鐵線是新中國最早的地鐵線路。
40余年過去,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7655km,通車城市43個,通車線路共246條。地鐵不僅成為提高城市運轉(zhuǎn)速度的助推器,也大大改善了城市居民出行的便利,一座座城市因為地鐵網(wǎng)絡的建成而邁入現(xiàn)代都市的行列。
上世紀50年代,經(jīng)濟困頓、遭遇國際封鎖,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北京開始規(guī)劃建設地鐵。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北京地鐵最初的規(guī)劃目標,主要是軍事上的需求,然后才是市民出行的需要。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北京,常住人口不到300萬人,步行、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從交通需求而言,建設地下鐵道在當時來說是非常超前的規(guī)劃。地鐵主要的功能是防空和運輸兵力。
1965年2月4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地下鐵道建設方案的報告上作出批示,確定了北京地鐵“適應軍事上的需要,兼顧城市交通”的建設方針。
1965年,北京地下鐵道一期工程正式開工,正因為作為戰(zhàn)備設施,地鐵開工儀式“神秘”進行,普通市民并不知道這個工程。
第一代地鐵建設者實際上毫無實踐經(jīng)驗,只能一邊摸索一邊攻堅克難。
時任地下鐵道勘測設計處設計人員王新杰記得,參與建造地鐵之前,他只是從書上看到過地鐵的樣子。為了得到一些實際的經(jīng)驗,王新杰跟著鐵道部的一些老工程師去全國考察,主要是到煤礦區(qū),因為煤礦有建造于地下的軌道。當時所有的圖紙都靠技術人員手繪,幾個月的時間里,技術員要繪制上萬張圖紙,常常干通宵。
這條地鐵線與今天北京地鐵一號線不是完全重合。由于按照軍事需要來規(guī)劃,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按照民用最高的級別三級防護修建,直到今天,都堪稱中國最安全的地鐵。
一直到新千年之前,北京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承擔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重要任務。
地鐵相對緩慢的新建速度,在北京申奧成功后提速。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顯然已經(jīng)不能滿足市民出行的需求,更難以滿足舉辦奧運會對城市服務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2001年到2008年,北京地鐵開啟了全面加速階段,新建八通線、5號線、4號線、10號線、奧運支線、機場線、亦莊線及9號線中段8條軌道交通線路。2008年8月8日晚,當奧運會開幕式結束后,鳥巢中涌出的近10萬觀眾在40分鐘左右順利疏散,北京地鐵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0年12月,北京市軌道交通路網(wǎng)運營線路達24條,總里程727公里。
北京之后,天津第一條線路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運營,上海第一條地鐵線一號線于1993年運營,廣州地鐵于1997年開通運營。目前上海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772公里,躍居全球城市首位,軌道上運行的列車也從完全依賴進口的初代直流傳動列車,進化到擁有自主設計的第四代標準化全自動駕駛智能列車。
除了地下運營的鐵路,中國不少城市已經(jīng)開通了輕軌、單軌、市域快軌、有軌電車,還有3個城市——上海、長沙、北京開通磁懸浮交通;2個城市——上海、廣州開通APM。APM是軌道交通里的"小弟弟",意思是自動旅客捷運系統(tǒng),特點是距離短、車身小、中運量載客少、啟動和停車加速快。APM采用全自動無人駕駛,乘客在車站、列車的出行全程都主導自助化服務。
2020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比2006年的444km增加7211km,是14年前的17倍。全年累計完成客運量175.27億人次,比2006年的年客運量18億人次增長157.27億,是14年前的10倍。
根據(jù)各方信息,目前有遠超100個城市提出了軌道交通發(fā)展規(guī)劃和設想,規(guī)劃總里程超過10000km,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呈大規(guī)??焖侔l(fā)展態(tài)勢。
中國城市因地鐵而提速,中國地鐵技術也從一開始的模仿學習,到2017年以后,中國地鐵服務全球。
除了地鐵以外,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中國設計制造的鐵路、高鐵裝備走向世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更是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發(fā)展機遇。印尼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等一批中國高鐵“出海”項目成功落地。
歐洲是世界軌道交通的發(fā)源地,是技術要求最為嚴苛的高端市場。2016年12月,中國獲得捷克三列動車的訂單,這是中國動車首次服務歐盟市場。目前,中國制造的軌道交通裝備產(chǎn)品已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覆蓋六大洲的11個市場區(qū)域。
1927年9月29日,三灣改編開始。
1937年10月2日,國共達成協(xié)定,將八個省邊界的十三個地區(qū)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國慶閱兵。
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
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
1974年9月28日,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建成。
2008年9月27日,北京時間16:41至17:00,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