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第十一中學 王林秀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育中,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與學生的閱讀量息息相關(guān),教師要通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來鞏固學生的文字基礎(chǔ),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而整部名著閱讀不僅能訓練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這也是整部名著閱讀與短篇閱讀的區(qū)別所在。整部名著閱讀的篇幅較長,所需閱讀的時間也較長,部分學生會半途而廢,但只要學生堅持將整部書閱讀下來,自身就會收獲頗豐,此時教師再加以閱讀技巧的指點,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則十分顯著。另外,整部名著閱讀并不是簡單地將整部書完全交給學生自主“學習”,其中教師也要加以引領(lǐng)和指導,才能使學生有目標地開展高效的閱讀活動。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整部名著的閱讀十分重要。通過對名著的閱讀不但能讓學生更好培養(yǎng)自身的閱讀能力,還能通過閱讀名著來體會其中所傳遞的信息和情感。除此之外,在文字方面的運用也可以進行借鑒,更好地運用到語文寫作中。學生還能積累名著中的內(nèi)容,豐富寫作素材,從而能更好地提升寫作質(zhì)量,讓作文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初中階段的名著閱讀學習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能力,還能為學生日后的閱讀學習打下基礎(chǔ)。因為整部名著的字數(shù)非常多,需要學生每天都閱讀,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課外知識。教師應(yīng)有效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并且能讓學生在整部名著的閱讀中使用閱讀技巧,從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整部名著的閱讀,還能讓學生通過長時間的閱讀不斷積累詞句以及故事,從而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讓學生能實現(xiàn)語文綜合實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在整部名著閱讀中獲得更多思想啟迪,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維,對其未來的語文學習和自身的成長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整部名著的閱讀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是可以鍛煉學生的耐心。許多學生在閱讀中難免存在“一目十行”“只知其長短而不解其意”的問題,這都是由于學生在閱讀時面對枯燥的文字,缺乏耐心和細心,導致學生難以深入文字中研究作者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有技巧地閱讀整部名著,在潛移默化中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浮躁心理。
就目前我國初中生閱讀整部名著的現(xiàn)狀而言,“低效、無序”是最主要的問題?!暗托А笔侵笇W生在閱讀整部名著的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較多,但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較少,心得體會不多;“無序”是指學生閱讀整部名著時,隨意性較大,一部書拖拖拉拉地讀完,錯過最佳讀書時機,經(jīng)常在“已經(jīng)忘了書的前半部分講的是什么”的狀態(tài)下,在很長時間后才閱讀書的后半部分,這種隨意性的閱讀方式,導致了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收獲甚微?!稑藴省分袑Τ踔姓Z文課文閱讀有明確規(guī)定,教育者逐漸意識到整部名著閱讀的重要性。然而在當下時代中,許許多多的電子產(chǎn)品占據(jù)著學生的閱讀視野,如:手機的電子書、網(wǎng)頁瀏覽等,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閱讀優(yōu)勢,學生難以沉浸在傳統(tǒng)的紙質(zhì)書籍閱讀中。對此,若教育者未能找到有效的引領(lǐng)方法,則學生在整部名著的閱讀中必然是無所收獲的。而教師在指導閱讀時,也會受到整部名著的篇幅限制,難以對學生進行定期的檢查與有效的引導,學生的閱讀過程仍要依靠自覺,這是當代初中生閱讀整部名著時的難題。
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多數(shù)時間會放在學習、復習課堂知識上,難以抽出大量的時間參與課外閱讀,學生對課外名著的了解不多,并且由于時尚讀物十分具有誘惑力,學生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誘導,將更多興趣放在閱讀時尚讀物中,對名著閱讀則過于冷落。對此,教師應(yīng)采取積極的引導策略,培養(yǎng)學生對名著作品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整部名著的閱讀中。而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通過教材中的內(nèi)容延伸至學生的課外閱讀方面,并從中尋找興趣點,讓學生對課外名著產(chǎn)生好奇心。例如,在八年級語文教材中關(guān)于《列夫·托爾斯泰》的學習中,教師就可對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作品進行簡析,如:《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其中《安娜·卡列尼娜》講述了一個女人復雜而又悲劇的一生。教師可引用書中的名句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人并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gòu)成的”等等。教師以文字來啟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取得良好的引導效果。
學生在閱讀名著時需要教師進行方法上的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當學生的閱讀興趣受到激發(fā)時,學生會想快速地投入閱讀。此時學生內(nèi)心對文字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但也是十分沖動的,這種受興趣指引的心理狀態(tài)會導致學生對閱讀的目的性、計劃性變低,并不利于學生開展高效的閱讀。此時,教師應(yīng)做好整部名著閱讀的指導。如:按照課時安排,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整本書的閱讀,而不能放任學生隨意閱讀,那么學生很可能在一本書上浪費大量時間,不利于學生提升閱讀效率。若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時間加以規(guī)范,則學生的閱讀會更有計劃性。并且教師也要為學生講授閱讀的方法,告訴學生課外閱讀不能貪多,更不能過少,貪多會導致學生容易半途而廢,過少會使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積累不足。在課外閱讀中,“精讀”與“略讀”是較為有效的兩種讀書方法,其中“精讀”是指對書中的每一句話都認真仔細地閱讀,對前后文字的關(guān)聯(lián)進行分析;“略讀”則是指快速對書中的文字進行領(lǐng)悟,通過大致的理解來明確書中的內(nèi)容。由此可見,精讀法所花費的時間較多,但收獲也多,而略讀法所花費的時間較少,閱讀的重點傾向于故事的內(nèi)容及作者的思想。
在學生閱讀名著以后,教師仍要通過組織一些讀書活動來加深學生的閱讀體會,如:讀后感評比活動、好書推薦會、讀書筆記展評等等。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教師應(yīng)為學生留有充足的自我展示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暢所欲言,大膽地發(fā)表在讀書中的心得體會。這樣既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又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從活動中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教師也能清楚地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與閱讀收獲,從而檢測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整部名著的閱讀要落實在閱讀效果的檢查方面,學生在整部名著閱讀中必然會面臨一定的問題,而學生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教師都要予以了解。一些學生可能通過向教師尋求幫助解決了這些問題;一些學生可能通過與同學之間的研究解決了這些問題;還有一些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解決了這些問題,然而這三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從學生讀書的收獲中就可以看出來。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科學的閱讀方式,讓學生的整部名著閱讀更具實效性,書中的文字都能滲進學生的心里,學生才能從文字中收獲知識與靈感,形成屬于自我的獨特理解。
初中生的整部名著閱讀指導應(yīng)當是有序且高效的,教師與學生都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積累,從認真閱讀一部名著開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足夠的閱讀耐性,再逐步提升閱讀效率,擴大閱讀量,進而積累豐富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個人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