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今年暑期,我省部分地區(qū)遭遇了罕見的洪災,同時又發(fā)生了疫情。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針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復雜形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學校衛(wèi)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又印發(fā)了《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要求學校因地制宜,一校一案,實事求是地做好開學安排。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黨組發(fā)出通知,要求在防汛救災中深化“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印發(fā)了《校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則》,進一步指導全省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和災后重建的形勢下,如何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成為學校的重要課題。本期《校長圓桌會》邀請5位校長結合當前防汛抗疫實際,就“在防汛抗疫中,怎樣做好安全教育”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分享體會,敬請關注。
本期嘉賓:
焦 憬 鄭州市金水區(qū)緯五路第二小學校長
郭雪紅 登封市商埠街小學校長
周長軍 鶴壁市淇濱區(qū)福源中學校長
朱剛偉 周口市文昌小學校長
郜運安 輝縣市孟莊鎮(zhèn)中心學校校長
主持人: 孫 儉(本刊編輯)
主持人:災后重建正在進行,疫情防控還不能松懈,教學也不能停頓。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學生需要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請各位校長談談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學校應該著重抓哪幾個方面的安全教育。
焦憬:針對汛情、疫情,我們著重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健康安全教育、應急演練教育、信息安全教育。
一是實施“我是自己的小主人”課程,讓學生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和體育鍛煉,筑起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二是開設“緊急避險演練”課程,全方位、多途徑提升師生應對突發(fā)險情的能力。三是開設“火眼金睛辨真?zhèn)巍闭n程,讓學生學會篩選和辨析信息,不信謠、不傳謠,通過正當渠道了解相關信息,相信、聽從黨和政府的安排,團結一心應對災情、疫情。
郭雪紅:安全常識人人都懂,但能把人人皆知的常識做實做細、落實到位就是“品質(zhì)”。
生命健康教育是第一位的,我們結合今年夏季強降雨較多的情況,做到早部署、早防范,切實做好汛期安全工作。學校開展防汛知識主題教育,同時引導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畫在手抄報上,學會有效應對汛情、災情;進行實戰(zhàn)演練,鞏固應急技能;在升旗儀式上,通過故事情景劇、合唱的方式普及自救知識。學校在微信公眾號中開辟“安全課堂”欄目,定期更新安全、應急避險教育的相關知識,通過印發(fā)家長信、定期發(fā)送溫馨提醒、提倡親子共看安全常識節(jié)目等方式,形成安全教育的家校合力,為孩子筑牢安全防護網(wǎng)。
周長軍:保障孩子們的安全,是家庭和學校的首要職責。一般來說,學校安全教育的內(nèi)容涉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活動安全、食品衛(wèi)生安全、安全應急演練、自我保護教育、生命教育等。面對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學校在注重安全教育的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的同時,還要結合實際不斷豐富安全教育內(nèi)容。面對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和極端天氣,我認為學校應著重抓好有關自然災害、傳染病防控方面的安全教育,還有學生的自我保護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
朱剛偉:自古以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人與自然災害的斗爭史。特別是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災害時有發(fā)生。所以,教會孩子認識和應對各種自然災害應該成為學校的一門必修課。暑假期間,我省多地發(fā)生暴雨、洪澇災害,又遇上新冠疫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造成重大威脅。災難面前,河南省教育廳提出的“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非常及時,也非常有意義。我們文昌小學積極行動起來,引導孩子直面災難,把災難當教材,先后開展了兩大主題教育活動:一是生命健康教育,二是自然災害防控教育。
郜運安:安全工作對一所學校來說,是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生命線,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是義不容辭的守護,是置之度外的擔當。面對災情和疫情,為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我校著重開展了“十全”教育,即疫情防控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衛(wèi)生安全教育、心理衛(wèi)生安全教育、網(wǎng)絡安全教育、極端天氣安全教育、家庭生活安全教育、高危違禁地帶安全教育。
主持人:結合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實際,請大家介紹一下學校在安全管理和衛(wèi)生管理中的有效做法。
焦憬:學校通過多種途徑籌措防控物資,同時通過改造校園設施,統(tǒng)籌安排隔離室、物資儲備室、衛(wèi)生保健室,確保防疫設備齊全到位。
學校制定了“錯時上下學實施方案”“暖娃一日常規(guī)”“復學演練方案”等制度,設計好學生入學、放學、上樓、下樓、入廁具體線路,努力做到數(shù)據(jù)閉環(huán)、管理閉環(huán)、責任閉環(huán)。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美篇、抖音等,宣傳疫情防控政策、進行預警提醒、科普防控知識,引導師生開展自我教育,注重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做好自我防護。
學校結合小學生特點編印了《暖小娃新冠疫情防控手冊》,圖文并茂地引導學生增強疫情防控能力。線上學習期間,學校編制了《網(wǎng)絡學習公約》《釘釘網(wǎng)絡學習指導手冊》,讓學生在“停課不停學”期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郭雪紅:學校通過發(fā)布《給家長的一封信》,讓每個家庭成員做好個人防護,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常清潔、用公筷等良好生活習慣。同時,提醒師生做好自我健康監(jiān)測,如出現(xiàn)發(fā)熱、干咳、乏力、咽痛、腹瀉等不適癥狀,要立即前往就近的醫(yī)療機構就診,就診過程中做好個人防護。
暑期多地發(fā)生洪澇災害,部分受災群眾被安置到臨時居住點,這就導致人口過度集中,通過呼吸道、密切接觸傳播的傳染病感染幾率大大增加。在此期間,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等提醒師生特別注意飲用水衛(wèi)生、食品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個人衛(wèi)生。開學前,學校對教室內(nèi)外環(huán)境進行了徹底清潔,隨后請專業(yè)人士進行消殺處理,以保證師生安全。
周長軍:疫情防控是學校安全管理和衛(wèi)生管理中的關鍵一環(huán)。安全衛(wèi)生工作事關師生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事關校園的和諧、平安、穩(wěn)定。我們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教育、群防群治,突出“嚴、細、實、恒、活、勤、聯(lián)”七個字。
“嚴”即嚴格制度?!凹殹奔醇毣ぷ??!皩崱奔绰鋵嵉轿弧W校安全管理實行“周排查,月檢查,年考核”制度,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昂恪奔闯种院??!盎睢奔挫`活豐富。我們把安全衛(wèi)生教育融入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通過知識競賽、衛(wèi)生評比、安全演練等提高學生的安全衛(wèi)生意識、自我防范能力和自護自救能力?!扒凇奔纯谇?、腿勤、眼勤,就是安全衛(wèi)生問題要天天講、時時講;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帶班領導、值班教師、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動向,防止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奥?lián)”即加強聯(lián)系。學校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形成家校合力,同時加強與社區(qū)居委會、公安機關等部門的聯(lián)系溝通,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主持人:疫情和災情的發(fā)生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都產(chǎn)生了影響,學校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讓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請各位校長談談這方面的做法。
焦憬:學校開展網(wǎng)絡調(diào)研,了解學生心理狀況。教師通過電話訪談、個體交流、網(wǎng)絡問卷等形式,調(diào)查了解災情、疫情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掌握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
疫情防控期間,我校還開展了“解碼情緒,點亮生活”“疫情之下,如何安心”“語言之力,一個字改變生活”等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效緩解了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的心理焦慮。學校還成立了“暖心薈——小沙盤師”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接受全校學生預約,讓孩子在安靜的游戲氛圍里,舒緩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同時,我們開展心理專職教師“一對一”交流,有效疏導學生個性化的心理問題。
朱剛偉:一般情況下,自然災害發(fā)生后,親歷者常常會出現(xiàn)驚恐、緊張、焦慮等心理反應。今年我省的洪澇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尤其是周口作為重要泄洪區(qū),很多群眾臨時轉(zhuǎn)移避險,造成孩子們心理上的緊張和不適。對此,我們高度重視,引進“小百靈”社工服務站組建災后師生心理疏導專業(yè)團隊,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線上團隊心理咨詢和個案心理咨詢,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安撫廣大師生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目前,全校師生心理狀態(tài)趨于穩(wěn)定,并逐步恢復到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
郜運安:疫情災情下,學生長時間居家就學、深居簡出,活動空間受限,容易產(chǎn)生各類心理問題。為此,我校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三種心理傾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針對學生因?qū)W習環(huán)境和學習方式變化產(chǎn)生的松懈、懶散心理,由班主任組織“我的學習我做主”勵志導學主題班會,同時制定與在校學習一樣的作息時間表和課程表,要求學生按時打卡上課、上交作業(yè)練習,引導學生學習上自主、自覺,生活上自理、自立。
第二,針對學生因?qū)W習困難和升學壓力產(chǎn)生的焦慮、煩躁心理,由學校心理老師通過微信平臺、熱線電話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預防性心理指導和診斷性心理指導。
第三,針對學生因疫情災情產(chǎn)生的恐慌、畏懼心理,學校邀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新霞老師通過線上直播平臺作“紅旗下成長,疫情中堅強”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學會心理養(yǎng)護和調(diào)節(jié)的方法。
主持人:此次防汛救災中,我省涌現(xiàn)出很多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尤其是青年學子勇?lián)熑?、參與志愿服務,令人感動。那么,學校怎樣利用這些生動感人的育人素材,開展好“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呢?
焦憬:7月20日鄭州出現(xiàn)了特大暴雨,在防汛救災過程中,涌現(xiàn)了很多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引導學生關注這些鮮活的現(xiàn)實素材,從中汲取成長的能量。
一是繪制英雄圖譜,定格感動瞬間。學校以美術課堂教學為契機,以防汛救災為主題,讓學生了解防汛救災英雄人物,創(chuàng)作英雄人物畫作。然后,學校在全校征集優(yōu)秀作品,集結成“防汛救災英雄圖譜”,讓學生在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洗滌心靈,升華思想。
二是排演英雄話劇,再現(xiàn)光輝事跡。依托學?!拔ㄎ釔垭娪皩W院”社團,學校招募學生演員,結合防汛救災典型事例,編排話劇,讓英雄人物故事激勵更多的師生。
三是開展英雄教育,感知榜樣力量。學校依托微信公眾號、班隊會、升旗儀式等途徑,開展“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系列活動,如“尋找身邊的英雄”等,讓學生在講述、交流中全方位感知英雄形象。在防汛救災過程中,學校的很多教師、學生家長都積極參與排澇搶險,學校積極發(fā)掘“身邊的英雄”事跡,讓他們成為學生親近的學習榜樣。
郭雪紅:只有正確認識災難,做好安全和應急演練教育,讓孩子們在這場疫情中去提升公民素養(yǎng),這樣才無愧于奮戰(zhàn)在抗疫救災前線的每一位付出者,無愧于這場全民大考驗。
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災難與每個人休戚相關,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要做一個心懷天下、熱愛祖國的人。學校要求教師備好“開學第一課”,播放視頻《河南人防汛救災紀實》,讓學生講自己看到或聽到的抗災故事,從而學會關注生活,感悟偉大的抗災精神。
我們讓學生學習災難中的英雄事跡,做一個敢于擔當、樂于利他的人。教師講述青年學子志愿者的感人事跡,啟發(fā)學生感受、思考:作為青少年應如何面對生活、面對困境,如何承擔社會、國家責任。同時,我們讓學生通過講一講、寫一寫、畫一畫、演一演等方式,來表達對志愿者的感激和贊美。
周長軍:第一堂課——致敬英雄,愛我家國。這場防汛救災中,許多人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他們用勇敢無畏詮釋著自己的家國情懷。防汛救災活動中,福源中學先后組織教師300余人次參加了救災活動,黨員先鋒隊也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我們以此為契機,尋找身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結合主題黨日活動和師德教育活動,開展了“愛我家國”宣講活動和“奮斗的我,最美的國”師德宣講活動,號召廣大教職工當先鋒、做表率。
第二堂課——認識災害,學會自護。學校利用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及網(wǎng)絡平臺,開展自然災害教育,讓學生掌握科學防護的方法,學會保護自己。孩子們還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做成手抄報、說明書、漫畫等,進一步加深了對自然災害的認識。
第三堂課——敬畏自然,珍愛生命。教師利用防汛救災中的事跡,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教育學生珍愛生命、敬畏自然、愛護地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郜運安:我校充分利用這些生動鮮活的抗疫救災事例,在開學前后組織開展以下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讓全體學生把災情期間參加所在村鎮(zhèn)、社區(qū)的抗疫救災公益服務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寫成社會實踐體會文章,開學后由政體處評選出好作品,并擇優(yōu)報送《今日輝縣》《新鄉(xiāng)日報》發(fā)表。
二是組織線上“疫情災情中我們同向同行”家長會,印發(fā)《致家長朋友的一封信》,與家長一道做好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傳統(tǒng)美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三是制作“抗洪搶險中的中流砥柱”“致敬青春,救災有我”等美篇,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大力宣傳黨員干部、先進教師和優(yōu)秀青少年學生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災中的典型事跡,傳遞正能量,凝聚精氣神。
四是組織新學期特殊升旗儀式。校長通過校園廣播發(fā)表“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的國旗下講話,大力宣講抗洪救災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事跡,號召全體師生“學習先進,致敬楷模”。各班組織“抗洪救災中的善行義舉”分享交流會,讓學生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氛圍中感受全國人民和父老鄉(xiāng)親勠力同心、同舟共濟的磅礴力量。
朱剛偉:災害無情,人間有愛。我們講述洪災中全國人民支援我省受災地區(qū),積極營救轉(zhuǎn)移遇險被困群眾的英雄事跡,對孩子們進行“感恩和守望”主題教育;我們宣揚滯留在鄭州高鐵站的學生交響樂團,面對災難從容不迫,演奏希望的樂章的事跡,對孩子們進行“樂觀和珍惜”主題教育;我們還利用村民舍小家為大家撤離轉(zhuǎn)移、熱心的學生自發(fā)攔車提醒路人等典型事跡,對孩子們進行“團結和互助”主題教育;面對疫情和災情,我們開展了“敬畏和抗爭”主題教育。
在這些教育活動中,學生或通過寫作、書法、繪畫、手抄報等形式致敬抗洪救災中的英雄,或提出防災減災辦法、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方案等。還有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奔赴受災群眾安置點進行捐助和慰問。學校也及時將這些事跡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號召全校學生向先鋒致敬、向先進學習。這些身邊鮮活的案例和感人事跡,必將開闊孩子們的胸襟、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使命擔當,這才是真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