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林林, 蔡志強*, 李 帥
(1.沈陽工業(yè)大學 石油化工學院 遼寧省芳烴下游精細化工專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遼寧 遼陽 111003;2.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化學藥物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1)
拉羅替尼(larotrectinib)是一種新型口服小分子、高選擇性、廣譜的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TRK)抑制劑,用于兒童和成人患者攜帶神經(jīng)營養(yǎng)性酪氨酸激酶受體(NTRK)基因融合的治療[1],包括先天性中胚層腎癌[2]、分泌型乳腺癌[3-4]、嬰兒纖維肉瘤癌[5-7]、結腸癌等[8]。最初由Array BioPharma開發(fā),2013年授權給Loxo Oncology公司研發(fā)[9]。拉羅替尼主要通過與細胞內(nèi)TRKA、TRKB和TRKC的ATP位點競爭性結合,阻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下游信號通路,進而抑制癌細胞的分化、增殖和轉移,從而起到治療腫瘤的效果[10]。與傳統(tǒng)的治療藥物相比,拉羅替尼具有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等優(yōu)勢[11],是首個全球范圍內(nèi)獲批上市的針對NTRK基因融合晚期實體瘤的小分子藥物。
目前,拉羅替尼的合成路線主要有以下3種:第一種[12]報道的合成路線中,以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為原料,經(jīng)取代、硝化、還原,再與(S)-3-羥基吡咯烷反應得到拉羅替尼,該路線總收率僅為18%,合成中用到了昂貴的(-)-金雀花堿、醋酸鈀等試劑,合成成本較高,且工藝需要低溫,對設備要求高、能耗大,不適合工業(yè)生產(chǎn)。第二種[13]以2,5-二氟苯甲醛和(R)-叔丁基亞磺酰胺為原料,經(jīng)過9步反應得拉羅替尼。收率為46%,該路線合成步驟較長,副產(chǎn)物多,操作繁瑣且原料較難獲得,工業(yè)化成本高。第三種[14]以5-氯-3-硝基吡唑并[1,5-a]嘧啶為原料,經(jīng)還原、?;?、親核取代反應得到拉羅替尼。此路線反應步驟較少,總收率為69%。該路線還原過程采用鋅粉-鹽酸還原體系,使用強酸不僅加大了對設備的腐蝕,而且對環(huán)境也造成了污染,不適合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傊陨?種合成方法均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拉羅替尼的合成工藝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本文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12-16],以5-氯-3-硝基吡唑并[1,5-a]嘧啶(2)和(R)-2-(2,5-二氟苯基)吡咯烷(3)為起始原料,經(jīng)胺化、還原、再與氯甲酸苯酯?;⒆詈笈c(S)-3-羥基吡咯烷反應成鹽后得到拉羅替尼(Scheme 1)。該合成路線反應步驟少,條件溫和,成本低,收率高于現(xiàn)有文獻報道(總收率73.34%),其結構經(jīng)1H NMR、IR及ESI-MS 進行表征。
Scheme 1
SGWX-4型顯微熔點儀;Bruker ARX-400 HMz 型核磁共振儀(CDCl3為溶劑,TMS為內(nèi)標);Perkin-Elmer Spcetrum-FTIR型紅外光譜儀(KBr壓片);Agient1100型四極桿液質聯(lián)用儀。
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1)4的合成
依次稱取2(1.0 g, 5.1 mmol)和3(1.0 g, 5.5 mmol)溶于20 mL乙醇中,加入三乙胺(1.82 g, 18.2 mmol)。氮氣保護下,加熱至60 ℃,反應2 h(TLC監(jiān)測)。反應完畢,加入10 mL去離子水。室溫攪拌3 h,抽濾,濾餅用去離子水(3×3 mL)洗滌,干燥后得淡黃色固體41.61 g,收率92.49%;1H NMR(400MHz, CDCl3)δ: 8.41(s, 1H), 8.17~8.15(d, 1H), 7.10~6.98(m, 2H), 6.86~6.74(m, 1H), 5.24~5.22(m, 1H), 4.22~4.10(m, 2H), 2.62~2.58(m, 1H), 2.14~2.11(m, 4H); ESI-MSm/z: 346.3{[M+H]+}。
(2)5的合成
稱取4(1.69 g, 4.9 mmol)溶于20 mL乙醇溶劑中,加入氯化銨飽和溶液6 mL,鋅粉(2.0 g, 31.3 mmol)。氮氣保護下,室溫攪拌3 h(TLC監(jiān)測)。反應完畢,抽濾,濾餅用二氯甲烷(3×3 mL)洗滌后,有機相再用飽和氯化鈉溶液(2×15 mL)洗滌,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除去溶劑得黃色固體51.44 g,收率93.70%,不需純化直接用于下步反應。
(3)6的合成
氮氣保護下,于5 ℃下將5(1.69 g, 4.9 mmol)與碳酸鉀水溶液(1.39 g, 10.1 mmol)溶于20 mL乙醇溶劑中,加入氯甲酸苯酯(0.834 g, 5.3 mmol),室溫反應2 h(TLC監(jiān)測)。反應完畢,萃取,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除去溶劑得褐色泡狀固體62.12 g,收率90.80%;1H NMR(400MHz, CDCl3)δ: 8.16~8.15(m, 2H), 7.10~7.06(m, 4H), 6.96~6.93(m, 2H), 6.75~6.74(m, 2H), 5.98~5.96(m, 1H), 5.36~5.35(m, 1H), 3.99~3.98(m, 1H), 3.82~3.80(m, 1H), 2.52~2.50(m, 1H), 2.12~2.10(m, 3H), 1.72~1.71(m, 1H); ESI-MSm/z: 436.7{[M+H]+}。
(4)拉羅替尼(1)的合成
稱取6(2.12 g, 4.9 mmol)溶于20 mL乙醇中,加入吡咯醇(0.132 g, 1.5 mmol)。氮氣保護下,加熱至60 ℃,反應2.5 h(TLC監(jiān)測)。反應完畢,自然冷卻至室溫,加入濃硫酸(0.135 g, 1.4 mmol),室溫攪拌3 h(TLC監(jiān)測)。在0 ℃下,加入10 mL正庚烷,并在此溫度下繼續(xù)攪拌11 h,有大量(粉紅色固體)固體產(chǎn)生。抽濾,濾餅用(3×3 mL)混合溶液(乙醇與正庚烷= 1/1,V/V)洗滌,干燥后得拉羅替尼(1)1.95 g,收率93.20%,m.p.217.5~219.3 ℃;1H NMR(400MHz, CDCl3)δ: 8.24(s, 1H), 8.11(s, 1H), 7.27~6.72(s, 3H), 5.92(s, 1H), 5.30(s, 1H), 4.50(s, 1H), 3.88~3.57(m, 6H), 3.54(s, 1H), 2.48~2.46(s, 3H), 2.10~2.00(m, 4H); IRν: 3293.02, 2972.45, 2874.10, 2348.77, 2289.31, 2114.64, 1645.52, 1605.55, 1487.16, 1443.96, 1387.97, 1180.61, 1103.53, 779.64, 612.88 cm-1; ESI-MSm/z: 429.4{[M+H]+}。
在4的合成過程中,文獻[12]采用N,N-二異丙基乙胺作為縛酸劑,反應時間較長,后處理不便,且價格較貴,生產(chǎn)成本較高。本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優(yōu)化和改進,采用三乙胺作為縛酸劑,與文獻的N,N-二異丙基乙胺相比,三乙胺價格便宜,后處理簡單,收率較高。本文選擇不同的縛酸劑對中間體4收率的影響進行了考察,當選擇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時,雖然收率較高,但雜質較多,產(chǎn)品質量較低;當采用吡啶作為縛酸劑時,毒性較大,且產(chǎn)率低。因此最終本文選用三乙胺作為縛酸劑,收率92.49%。
在5的合成過程中,文獻[13]采用鋅粉-鹽酸還原體系,本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優(yōu)化和改進。采用的鋅粉-氯化銨還原體系,與文獻的鋅粉-鹽酸還原體系相比,避免了強酸的使用,降低了對設備的腐蝕,減少了生產(chǎn)成本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為提高5的收率,對Zn粉的用量進行了考察,Zn粉的最佳用量為原料的4 eq.。
在6的合成過程中,為提高6的收率,通過控制氯甲酸苯酯的加入量,考察原料5與氯甲酸苯酯的摩爾比對中間體6收率的影響。隨著氯甲酸苯酯所占比例的增加,6的收率呈先增加后下降趨勢。但當原料5與氯甲酸苯酯的摩爾比為1/2時,6的收率不再增加。推測可能的原因是隨著氯甲酸苯酯用量的增加,開始呈5反應完全的趨勢,但后來反應液中未反應的氯甲酸苯酯的量越多,導致副產(chǎn)物增多,6的收率呈下降趨勢。因此,原料5與氯甲酸苯酯的最佳摩爾比為1/1.5時,6的收率最高為90.80%。
(1)反應溫度對1收率的影響
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1的收率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在反應溫度為60 ℃時,1的收率最高(93.20%)。推測可能由于在反應溫度低于60 ℃時,原料并未充分溶解,導致反應收率不高。在反應溫度高于60 ℃時,溫度升高,導致副產(chǎn)物增多,1的收率呈下降趨勢。因此反應最佳溫度為60 ℃。
(2)反應溶劑對1收率的影響
以DMF和DMSO為溶劑時,收率較高,但工業(yè)生產(chǎn)中DMF和DMSO沸點較高,不易回收,且對環(huán)境污染大,不宜選用。以THF為溶劑時,反應時間長,收率較低。以DCM為溶劑時,由于反應溫度較低,原料在DCM中的溶解性較差,收率也比較低。本文選用EtOH為溶劑,原料溶解性相對較好,反應比較完全,溶劑易回收,收率為92.90%。
以(R)-2-(2,5-二氟苯基)吡咯烷和5-氯-3-硝基吡唑并[1,5-a]嘧啶為起始原料,經(jīng)胺化、還原、再與氯甲酸苯酯?;⒆詈笈c(S)-3-羥基吡咯烷反應成鹽后得到拉羅替尼。對影響其收率的關鍵步驟,即胺化縛酸劑的選擇、硝基還原體系的選擇與Zn粉的用量的考察、原料5與氯甲酸苯酯的摩爾比及最終產(chǎn)品反應溶劑與反應溫度進行了優(yōu)化,得到了最佳工藝條件如下:合成中間體4的縛酸劑為三乙胺;合成中間體5的最佳Zn粉用量為原料的4 eq.;合成中間體6的原料5與氯甲酸苯酯的最佳摩爾比為1/1.5;在合成拉羅替尼1的合成過程中,選擇EtOH為溶劑,最佳反應溫度為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