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科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它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高中音樂課程的學習以音樂鑒賞為主。音樂鑒賞課涉及的內容中有大量中國傳統(tǒng)及近現(xiàn)代音樂名曲。如何引領學生在欣賞這些音樂作品的同時學習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并發(fā)揚民族音樂文化,將愛國主義精神滲透進音樂學習中,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是整個高中音樂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
一、傳統(tǒng)音樂中蘊含的精神世界
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涉及大量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課程內容,從這些音樂中,可以探究中國傳統(tǒng)文人所追求的道德理想、描繪出的祖國大好河山。例如“文人情致”單元,學習鑒賞古琴曲《廣陵散》和《流水》。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其旋律豐富多變,情感起伏較大。教師在給學生介紹作品的時候,應該適時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歷程加以介紹?!稄V陵散》的旋律慷慨、激昂,它是我國現(xiàn)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zhàn)斗氣氛的樂曲,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絕世,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音樂承載了慷慨激烈的情懷,為流傳千古的絕唱。
古琴曲《流水》生動地描繪了流水的各種情態(tài),極具表現(xiàn)力。音樂時而旋律清澈、節(jié)奏明快,時而跌宕起伏、風急浪涌。俞伯牙與鐘子期這對知音膾炙人口而感人至深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思。作品體現(xiàn)了古人修身禪悟的德行,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精神。
學生在欣賞傳統(tǒng)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感受音樂的高雅品質,直面內心豐富的精神世界,領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傳統(tǒng)音樂中蘊含的精神世界可以為他們奠定正確的民族觀、歷史觀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礎。
二、多彩民歌中傳承的文化意蘊
民歌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民歌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并且也深深影響著人民的生活。民歌多為各族人民在勞動過程中口傳心授,經過不斷提煉加工,代代相傳。民歌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以不同的形式講述著國家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以及深邃的文化意蘊。課程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帶領學生探求多彩的民歌世界。
漢族民歌包含了號子、山歌、小調、兒歌等。課程中的《澧水船夫號子》《彌渡山歌》《孟姜女》等都是經典民歌。
船夫號子是船工行船時演唱的歌曲?!跺⑺蛱栕印氛宫F(xiàn)了船工們辛苦搖船、徐徐而至的情景。各地的船工號子與地理環(huán)境、方言有著密切的關系,此處教師也可以多介紹幾首不同地域的作品,帶領學生感受祖國廣袤山河的不同風姿。
《彌渡山歌》是云南民歌,歌曲采用民間比興的手法,展現(xiàn)了南方民歌含蓄的特點,婉轉的曲調也是云南山歌獨有的民族風格。
歌曲《孟姜女》是在江蘇民歌《孟姜女》曲調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河北民歌。“孟姜女調”在我國廣為流傳,民間有用這個曲調填詞的多種民歌變體,多為起、承、轉、合四句結構,多見述說愛情題材的作品。因其流傳較廣,所以在民歌發(fā)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歌和我國不同時期勞動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貫穿歷史發(fā)展的各個階段,覆蓋生活的不同層面,成為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娛樂作用外,它在社會生活中還承載著教育與傳承、交流與溝通的多重功能,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群眾、藝術歌曲中弘揚的光榮與夢想
當今社會,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與人民群眾的音樂生活息息相關。群眾歌曲通俗易懂,多與政治生活、社會活動有關,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適合群眾演唱,易于廣泛流傳。藝術歌曲相對來說作曲技法復雜,感情細膩,優(yōu)美感人,重在抒情,旨在渲染意境和刻畫形象。課程第十一單元“光榮與夢想”,通過多首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引領學生觀察當今社會的人民生活、國家發(fā)展,感受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
毛澤東詩詞《憶秦娥·婁山關》作于1935年,紀念長征途中第一個偉大的勝利。作品靜謐又不失激昂,贊頌了紅軍英雄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戰(zhàn)士必勝的堅定信念。
《春天的故事》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旋律優(yōu)美、寓意深厚。作品以藝術歌曲的形式講述了中國人民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中華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這首歌曲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是紀念改革開放標志性、代表性的歌曲,具有歷史性的紀念意義。
近現(xiàn)代中國音樂文化的發(fā)展與政治生活密切聯(lián)系,大量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出現(xiàn),其思想內涵是國家認同與文化自信;其精神力量是弘揚民族精神,展示時代精神,提升精神境界。
高中音樂課程教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準確把握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才的成長規(guī)律,將音樂課堂學習與社會政治生活密切相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