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全
【內(nèi)容摘要】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展開深入研究,結(jié)合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必要性,闡述了影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問題,如程序化的閱讀步驟、形式化的教學手段等,提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如加強讀后感訓練、對課文實施仿寫、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增強學生課堂閱讀的主動性、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以上措施,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策略
在所有學科中,語文作為基礎(chǔ)學科,對于初中語文學習來說,其主要就是讓學生對教材中的字、詞、句等充分理解,并逐漸的掌握學會運用。在初中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逐漸產(chǎn)生興趣,進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從初中語文教師的角度上來看,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積極溝通,在溝通中了解學生的興趣,并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必要性
在學習中,為了有效實施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并將此教學工作落到實處,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在其教學時間上進行合理安排并充分地利用,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明確教學內(nèi)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實施應用教學,尤其要注重分層次教學方式,在運用此教學模式時,要由淺入深開展,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過程。對于這種教學方法來說,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聯(lián)系教材中的各個方面,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相關(guān)知識點。但是在高效課堂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方式上要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方法,將其結(jié)合在一起,進而把起到的作用體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將教師的教學方式聯(lián)系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將其相統(tǒng)一,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能更好地實現(xiàn)高效課堂閱讀教學,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本知識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熱愛之情。
二、影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問題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對學習逐漸產(chǎn)生興趣,基于此,在初中閱讀教學有效性上,在對此影響問題分析的過程中,還要考慮降低學習興趣的因素,但是就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在學生學習興趣上,影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程序化的閱讀步驟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其閱讀環(huán)節(jié)中,實施程序化閱讀步驟主要與教師的觀念有關(guān),主要就是此觀念比較落后。而且在新課改標準中,對初中閱讀教學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并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此教學具有針對性,其中主要就是從學生興趣入手,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但是對于有的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仍采取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其開展語文閱讀活動時,主要就是先讓學生大致來閱讀一遍這篇文章,之后其文章段落和段落大意等由學生展開相應的劃分,但是在閱讀步驟上,教師仍采取固定的方式,長此以往,學生在這種被動式學習狀態(tài)下,學習起來不僅枯燥,而且對閱讀漸漸失去學習興趣,難以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一定程度上影響初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2.形式化的教學手段
在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shù)逐漸的引入在教育活動中,為此提供了便利,使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所突破。在這一過程中,從初中語文教師的角度上來看,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實施閱讀教學,一定程度上對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師在通過多媒體設(shè)備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其獲得效果不高,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對多媒體技術(shù)沒有進行合理的應用,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語文逐漸失去興趣,難以使得教學效果獲得提高,因此,此因素也是降低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三、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有效的教學策略
1.加強讀后感訓練
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所謂的讀后感指的是心理感觸還有就是讀后的感想等,這需要學生將其記錄下來,將自己的感情在寫作中體現(xiàn)出來,無形中讓學生對寫作逐漸產(chǎn)生興趣。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在組織學生閱讀有意義文章過程中,可讓學生將自己讀完的感想還有心境充分地表達出來,再以讀后感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且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自身還要起到引導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去寫作,由此以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1]。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春》《背影》這兩篇文章,此文章屬于是敘事類文章,與此同時,還描寫了相關(guān)的景象,主要寫的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等,且文章中的字句非常的優(yōu)美,便于我們進行積累,便于在以后的寫作中運用。為此,教師在實際講解的過程中,在課堂上,可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水平,為學生劃分成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其主要討論的內(nèi)容為將這兩篇文章中認為比較好的句子劃分出來,當讀完課文之后,在課下寫讀后感,此讀后感主要寫一些讀完這兩篇文章后你的感受和體會等。對于這種類型的文章來說,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還便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進而便于學生日后更好地寫作,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2.對課文實施仿寫
在初中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充分考慮好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做到與此目標相適應,之后在教材中,組織學生來閱讀課文,進而來感悟作者表達方式,其中此目標主要是順利實施閱讀教學,為以后的寫作教學做鋪墊。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對課文實施仿寫,仿寫并不是照抄,而是根據(jù)課文作者的表達手法,實施仿寫?;诖?,通過這種對課文仿寫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2]。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社戲》這篇文章內(nèi)容時,對于這篇文章來說,主要與生活環(huán)境有關(guān),且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將人文情感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文章內(nèi)容的體會,來對整體的內(nèi)容進行感知,尤其是脈絡(luò)結(jié)構(gòu),并引導學生將作者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之后再結(jié)合文章的表達手法,進行相應的仿寫。由此以來,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印象,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也使得學生的讀寫能力不斷提高。
3.養(yǎng)成書寫日記好習慣
在初中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師來說,為了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提高,還要注重學生的書寫,讓學生對這方面能力得到鍛煉,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實際生活中來認知相關(guān)的事物,并將其寫下來。進而在生活中,來進行相應的閱讀,并理解,讓學生對寫作逐漸產(chǎn)生興趣[3]。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充分利用網(wǎng)絡(luò)為學生搜集相應的視頻,并為學生呈現(xiàn)出童話的全貌,進而在這人物對話中,來讓學生對相關(guān)人物進行體會,尤其是人物的心理,將其引入在生活中來。在實際實施時,要讓學生注意人物情感的表達,在生活中,來對此感受進行記錄,進而便于在以后寫作教學中運用。
4.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
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一定程度上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逐漸產(chǎn)生興趣。而且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帶著愉悅的心情來學習,便于他們更好地創(chuàng)造,還能將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4]?;诖?,在初中語文的課堂上,需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但是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案。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可帶領(lǐng)學生閱讀幾遍課文內(nèi)容,適當還可讓學生進行表演,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孫權(quán)勸學》這篇文章內(nèi)容時,可帶領(lǐng)學生閱讀一遍這篇課文,當學生對這篇課文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在讓學生自行組成小組,小組之間來扮演課文中所涉及的角色,之后在課堂上,將其表演出來。由此以來,使得學生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還能加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印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5.增強學生課堂閱讀的主動性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需要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因為當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閱讀中來,才能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收獲更多的知識[5]?;诖耍谡n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可通過引導競爭模式,在閱讀內(nèi)容上,讓學生自主進行選擇,之后為學生劃分成小組,小組之間來進行閱讀并互相評價,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6]。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可先讓學生闡述一下自己印象中的濟南,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課文閱讀產(chǎn)生熱愛之情,不僅能夠提高閱讀教學的水平,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
6.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適當鼓勵學習。當學習完課本中的知識后,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名著,進行相應的閱讀,并逐漸養(yǎng)成這一良好的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進行思考,并將自己的讀書體會寫出來,不斷提高自身學習水平,擴大自身知識面[7]。
總之,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一定要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讓學生對語文閱讀逐漸產(chǎn)生興趣,促使他們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樊麗姬.基于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gòu)建[J].課外語文,2021(7):115-116.
[2]孟新玲.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3):169-171.
[3]尤瑋萍.淺談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2):110-111.
[4]胡延江.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J].新課程,2020(52):185.
[5]徐哲芝.初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散文百家(理論),2020(8):138.
[6]裴菩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構(gòu)建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14):35.
[7]劉延聰,韓麗.提升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20(15):131.
(作者單位:山東膠州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