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媛,高雯晶,賈文遠,秦豪杰,蘆延峰,潘新民*
(1.河南科技大學法醫(yī)學院,河南 洛陽471000;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洛陽471000)
女性乳腺癌已超過肺癌,成為女性發(fā)病率第一的癌癥[1],我國2015年乳腺癌發(fā)病率為45.29/10萬,死亡率為10.50/10萬[2],而且近年來中國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3]。乳腺癌是臨床異質性較強、病因復雜的疾病,也是環(huán)境-遺傳易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與性激素相關因素、肥胖、其他環(huán)境暴露因素和遺傳因素等有關[4]。
PIWIL1 基因是 PIWI 家族的成員之一,參與了包括乳腺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5]。PIWI 結構域參與了RNA的沉默,含有PIWI 結構域的Argonaute 家族蛋白是 RNA 干擾和 miRNA 基因沉默以及降解兩條途徑的共用復合物(RISC)的重要組成部分[6]。PIWIL1 能夠促進乳腺癌細胞 MCF-7 的增殖,提示 PIWIL1可能是一種乳腺癌促進基因[5]。有研究顯示PIWIL1基因中的rs11060845和rs10773771與俄羅斯人的乳腺癌風險相關[7]。由于PIWIL1基因位于人類第12號染色體12q24.33,該區(qū)域是GWAS鑒定的乳腺癌的易感位點。本研究擬分析miRNA加工剪切酶PIWIL1 rs10773771與中國漢族女性乳腺癌的關系。
1.1 臨床樣本
選取2017-2019年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漢族乳腺癌患者17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科確診為浸潤性乳腺導管癌,診斷參照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9 版)[8];②確診時無其他部位原發(fā)性腫瘤;平均年齡(50.73±11.07)歲。收集研究對象臨床分期、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以及孕激素受體(PR)和雌激素受體(ER)等臨床資料。2019年6-12月該院216例健康體檢女性作為對照組,均為漢族女性,無乳腺腫瘤病史,對照組年齡(41.28±10.32)歲。
1.2 方法
1.2.1基因組DNA 提取按試劑盒(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操作說明提取全基因組DNA,顯微紫外分光光度計(Nano500,USA)檢測提取DNA的濃度和純度。
1.2.2基因分型 PIWIL1基因3′-UTR的rs10773771擴增引物:5’-CATTGCTATTCACCGGCTTC(上游),5’-TCCACATTTCTTCAAAAT-AAAC AAAA(下游)。經過三輪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ThermoFisher PCR擴增儀,ABI-9700,USA),電泳(DYY-Ⅲ28A垂直電泳儀,北京)后切膠純化,對純化后產物進行測序(Thermo Fisher Sqientife測序儀,USA),操作步驟按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處理
PIWIL1 rs10773771在乳腺癌和對照組中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ndy-Weinberg平衡(P>0.05),見表1。rs10773771位點三種基因型TT、CT、CC和等位基因T、C在乳腺癌組和對照組之間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入選者的rs10773771位點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對比(n)
表2 不同PIWIL1 rs10773771基因型入選者的乳腺癌患病風險
將PIWIL1 rs10773771基因型與乳腺癌臨床分期、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ER、PR等臨床特征進行亞組分析,rs10773771 TT基因型患者淋巴結轉移與CT/CC基因型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TT基因型比CT/CC更容易發(fā)生轉移(OR:1.95,95%CI:1.05-3.61),見表3。
表3 rs10773771基因型與乳腺癌臨床特征的相關性
PIWIL1為miRNA加工剪切酶,屬于PIWI基因家族,最早在生殖細胞突變體中被發(fā)現。PIWIL1是一類腫瘤相關基因,PIWIL1為 Argonaute 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員,Argonaute 蛋白是RNA介導的干擾復合物的中心成分。PIWIL1可以與一類新的低分子非編碼RNA-piRNA 相互結合,參與調控腫瘤的增殖、轉移和侵襲,且與預后相關[9]。
PIWIL1的異常表達與胃癌、結腸癌、肝癌、胰腺癌、膠質瘤等腫瘤的發(fā)生及預后有關。PIWIL1高表達與胃癌臨床分期呈正相關性,參與了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10]。PIWIL1在結腸癌組織中的表達與結腸癌的分化、臨床分期、有無遠處轉移等顯著相關[11]?;謴蚼iR-2116-3p靶向PIWIL1的表達,可促進結直腸癌的進展[12]。PIWIL1在肝癌組織中高表達,體外體內實驗均顯示,PIWIL1過表達加速了肝癌細胞生長,而敲除PIWIL1則相反[13]。在胰腺癌中piR-017061結合PIWIL1可促進肝配蛋白A5(EFNA5)mRNA降解,piR-017061缺失導致的EFNA5積累可促進胰腺癌的發(fā)展[14]。在膠質瘤細胞中,過表達PIWIL1可以消除miR-154-5p抑制增殖、遷移和侵襲的影響[15]。有研究發(fā)現miRNA加工剪切酶PIWIL1和DICER均與肝癌分化程度、臨近組織侵犯相關,PIWIL1與DICER在組織中的表達呈負相關[16]。
李珍珍等檢測PIWIL1基因啟動子兩個CpG區(qū)域的7個SNP位點,僅有rs28416520 GG和等位基因G與胃癌發(fā)病風險升高相關,且PIWIL1在胃癌組織中表達升高[17]。在大多數正常乳腺組織中未發(fā)現PIWIL1 mRNA的表達,但是,在乳腺癌組織中PIWIL1 mRNA表達增加[18],提示PIWIL 1在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rs10773771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乳腺導管癌易感性無關,與部分研究顯示的rs10773771多態(tài)性與中國人群肝細胞癌[19]、子宮頸癌[20]風險無相關性類似。但有研究顯示其與俄羅斯人群的乳腺癌風險相關,而且rs10773771還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21]和肺結核的發(fā)病風險[6],提示rs10773771多態(tài)性存在人種差異。
篩選有統計學差異的 SNPs 位點,通過多基因位點評分來識別遺傳性乳腺癌的高風險人群,再用于指導篩查策略,是后“基因組關聯研究”時代乳腺癌精準預防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有研究認為PIWIL1 rs10773771 C>T變異影響miRNA與PIWIL1基因3′-UTR的結合力,進而影響乙肝病毒相關肝癌的發(fā)病[22]。本研究顯示,與 rs10773771CT/CC基因型相比,TT基因型乳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風險高1.95倍,提示該位點多態(tài)性有望作為乳腺癌個體精準預防的指標之一。
綜上所述,miRNA加工剪切酶PIWIL1 rs10773771 TT基因型攜帶者更容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本研究只關注乳腺癌某一個易感基因,存在單基因的效應危險度較低、未考慮基因的聯合作用等因素,有待于大樣本及不同種族的研究驗證,并結合多因素交互作用和多位點聯合分析,闡明PIWIL 1 rs10773771多態(tài)性對乳腺癌發(fā)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