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瑞楨
較高的教師內在力是教師開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素質和前提條件。但是,由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的教師提高內在力的資源比較有限,所以就地取材,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挖掘可用的、能提高教師內在力的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且具有現實意義。
一、教室的門是關著的
校本教研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基礎,是防止教師僵化、封閉的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主要方法,是教師交流的常用平臺。但是,很多學校的教研活動開展得并不理想,教師參與活動的熱情不高。
按照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每個教研組在每個學期都必須開展一定次數的教研活動,如公開教學、集體備課等??墒遣还芙萄谢顒娱_展得如何順利,教師一走進課堂,“教室”的門就關上了,教室成為教師的堡壘,教研活動的開展受到了影響。為什么會這樣呢?
有時候,競爭、學業(yè)成績的評比實際上是對教師教學的評比,以至于教師不太愿意敞開“教室”的門。有些教師的教學成績優(yōu)秀,課堂教學效率高,課堂教學氛圍活躍,卻沒有主動與他人分享的意識,一些好的教學經驗得不到交流和改善,這種閉門造車的行為最終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有些教師教學水平偏低,專業(yè)知識不足,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不愿意打開“教室”的門,害怕被別人嘲笑。如很多年輕教師缺少教學經驗,對教師職業(yè)缺乏認同,也不知道如何參與教研活動、如何與老教師溝通教學問題等,干脆閉門造車。而李鎮(zhèn)西博士工作站的有些活動會在CCtalk上公開,這是因為他們敢于打開“教室”的門,讓人觀摩,勇于接受評價。
還有的“教室”的門打不開,是因為有些教師沒有走進別人的課堂去學習、借鑒,他們總是很忙,忙著備課、忙著批改作業(yè)、忙著做課題、忙著和問題學生溝通、忙著家訪??傊處熢趯W校的工作就是常人想不到的忙。
基于以上原因,“教室”的門總是打不開,導致很多教師成長很慢,內在力提升不快,十年如一日地重復著同一節(jié)課,這也是教育發(fā)展緩慢、學生成績無法提高的重要原因。那么,教師如何推開“教室”的門,如何大膽地歡迎其他教師走進自己的課堂呢?唯有借助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研活動,才能讓教師大膽地打開自己的門,讓其他教師去參觀、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城堡”。
二、務實教研
蘭州市安寧區(qū)沙井驛學校地處安寧區(qū)西端,由原來的五所農村學校合并而來。由于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生源主要是拆遷戶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教師由原來學校的教師、在全省選調的教師、同工同酬教師,以及區(qū)、校兩級聘請的教師構成。教師的平均年齡偏低,年輕教師居多,40至50歲的教師較少,22至30歲的教師居多。教師的年齡結構和階梯構成不合理,沒有形成老、中、青教師合理布局,經驗不足、理論欠缺、內在力不高的教師較多,教師的成長問題較為嚴峻。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盡快促進教師成長,全面提高教師的內在力,蘭州市安寧區(qū)沙井驛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組建了求真務實的教研共同體,并且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統領,以“四環(huán)七步”為教學基本步驟,以“五個一”工程為落腳點,開展起了務實的教研活動。
為了讓教研組在提高教師內在力的過程中發(fā)揮組織者、協調者的作用,蘭州市安寧區(qū)沙井驛學校采取了教研組和年級組共同協作的雙軌并行制。年級組在行政管理、組織教學、年級活動等方面施力,教研組在教學和教研方面發(fā)力。同時,蘭州市安寧區(qū)沙井驛學校相應提高了教研組長的待遇,以調動他們組織和開展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教研組在教師專業(yè)歸屬和學科崇拜方面的地位,使教研組成為教師專業(yè)能力提高、內在力增強的主要舞臺和關鍵機構。
核心素養(yǎng)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學校教研活動的指導思想,是每一課的靈魂所系,學校各學科各教研組的活動都應該以相應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為統領,在具體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指引下集體備課、授課、研討。
“四環(huán)七步”指備課、上課的基本步驟。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復習與鋪墊:第一步,復習與新課內容有關的舊知識;第二步,做好新課鋪墊和情境設計。第二環(huán)節(jié)是任務分層,梯度推進:第三步,任務難度分為A、B、C、D四個級別,對A、B級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有指導),對C級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對D級別,教師鼓勵學生研究性學習,分層完成;第四步,針對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小組合作沒有完成但是必須完成的任務,教師進行精準解析;第五步,畫龍點睛式的教學小結;第六步,精妙設計的板書(包括提問的內容);第七步,“堂堂清”鞏固練習。
“五個一”工程是教研活動的具體落實過程,具體是指:第一,備一節(jié)課。教師精心準備一節(jié)自己最拿手的課,或者可以定義為自己的“名課”(此名非著名的名,而是姓名的名,即此課是自己的代表課,可以用該課指代自己)。當然,這個過程中有集體備課。一方面,主備人可以聽取同學科其他教師的建議;另一方面,其他教師可以從“名課”中汲取智慧。第二,上一節(jié)課。教師激情滿滿地上一節(jié)準備充分的“名課”,其他教師觀摩,為后面的評課做準備。第三,聽一節(jié)課。教師認真聽一節(jié)別人的“名課”,找亮點,找差距,找差異。第四,說一節(jié)課。教師說,說自己的備課、上課、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對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最重要的是說自己的亮點和缺憾。第五,評一節(jié)課。教師真誠、務實地提出對自己有借鑒作用和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評課以談啟發(fā)收獲為主,以提問為主,且要就課論課。
上課、說課是授課人的單一行為,教師之間很少有互動環(huán)節(jié),但是集體備課和評課則是體現務實教研的關鍵點。集體備課是同年級、同學科備課組成員真誠合作、敞開心扉、親密溝通、互助進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集體備課組成員的真誠溝通是教育領域一直倡導的。評課則是對一節(jié)公開課最后的歸納和梳理,而不是對授課人的蓋棺定論。因此,學校應要求所有聽課人都參加評課,并在評課的過程中發(fā)揚真誠、接納的精神,鼓勵教師不怕評課;在評課語言方面,鼓勵教師們既報喜又報憂,既講優(yōu)點又講不足,打破假評課的現象;為了避免空評課的現象,評課時盡量少說或不說空話、假話、套話,盡量多提問,且提有質量的問題,提能夠引起大家思考的問題,提能夠改進教學的建議。這樣,雖然評一節(jié)課往往需要兩節(jié)課,甚至更多的時間,但這才能使教師碰撞出思維火花。
一個學期下來,蘭州市安寧區(qū)沙井驛學校116位教師(包括學校所有的大小領導和后勤人員),共進行了102節(jié)公開課,102次評課,79次青年教師成長課,23次中年教師匯報課、成熟教師示范課。從開學第二周開始到放假倒數第二周結束,每位教師至少聽課在10節(jié)、評課10次以上。一學期下來,教師不再懼怕別人聽課,也想辦法多聽課,因為這樣的教研活動讓他們有所收益。
三、初見成效
通過創(chuàng)新教研,教師展示了自己,也觀察了別人,既對自己的能力、優(yōu)勢和局限有了較清晰的認知,又對課程、教學等有了全新的認識。青年教師通過類似于三角定位的方法,能準確地自我定位,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自我認知更明確,自我提高、進步的期許也更高了。中年教師、成熟教師也在公開的務實教研活動中,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和局限,對自我的認識更加深入,對自我完善更加有勇氣。
創(chuàng)新的教研活動中潛藏著豐富的資源,通過大規(guī)模高質量的、求真務實的教研活動,教師找到了差距,有了提高自身的意愿,教育理念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很多教師會主動探討教學問題,探討對差生的轉化問題。盡管蘭州市安寧區(qū)沙井驛學校的生源有限,但是教師對學生、對教育的認識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創(chuàng)新教研是一個播種的過程。本來所有的公開課都是一種任務,有時候還是負擔,但創(chuàng)新教研給它賦予了不同的意義,使教師在活動中有了不同的體驗。正是在這種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研活動中,教師體驗到了拔節(jié)生長的幸福,體驗到了表達自己、解讀別人的快樂,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研活動給教師創(chuàng)造了交流的平臺。
實際上,教研活動不是負擔,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研活動能激發(fā)教師向上、向善、向前的渴望,能發(fā)掘教師那顆金子般愛教育、愛生命的心。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教師內在力提升途徑的研究”中期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024。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qū)沙井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