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衛(wèi)歆,楊燕珠
(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yī)院,廣東 潮州 521000)
傳統(tǒng)相差顯微鏡對尿紅細胞形態(tài)進行觀察并診斷血尿,主要依據(jù)不同的血尿來源部位和紅細胞大小、形態(tài)的變化,劃分血尿,共分為三型,包括腎小球性血尿(變異型)、非腎小球性血尿(均一型)和混合型血尿,該方法要求在血尿診斷時有著較高的特異性,但由于受人為水平、認識不同因素的影響,得出的結論有很大的差異,這就增加了主觀因素對診斷結果的影響[1]。隨著尿沉渣檢測自動化程度的提升,各大醫(yī)院開始廣泛應用尿自動化分析儀。近幾年,UF-1000i檢測尿有形成分得到廣泛的研究,但很少有學者研究關于尿沉渣分析儀紅細胞各參數(shù)的相互關系,特別是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RBC-P70Fsc)及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RBC--Fsc-DW)這二個因數(shù)對于鑒別紅細胞來源作用的研究[2]?;诖?,以106例血尿患者為觀察對象,研究分析UF-1000i尿沉渣細胞分析儀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及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在鑒別血尿來源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本次試驗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選取我院收治的血尿患者106例為觀察對象,腎小球性血尿患者42例,非腎小球性血尿患者64例。其中,均一型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20~57歲,平均(38.56±2.34)歲;變異型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齡21~56歲,平均(37.63±2.40)歲;混合型16例,男9例,女7例,年齡19-56歲,平均(37.15±2.14)歲。
1.2 方法。按檢查紅細胞位相留取尿液的要求規(guī)則,取新鮮中段尿按照UF-1000i尿沉渣細胞分析儀實行規(guī)范程序操作、和相差顯微鏡觀察法實施具體操作,分別于1h內檢查完成。
1.3 觀察指標。①相差顯微鏡觀察法:依據(jù)尿液紅細胞大小、形態(tài)的變化情況,按照具體操作方法分類,分為腎小球性血尿與非腎小球性血尿[3]。②UF-1000i流式細胞分析儀測定法:紅細胞信息表示如下。均一型血尿: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100 ch,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50 ch;變異型血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80 ch,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50 ch;混合型血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的范圍是80~100 ch,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50 ch或<50 ch[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 19.0軟件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數(shù)以(±s)描述,使用組間差異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及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均一型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更高,變異型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更高,見表1。
表1 尿紅細胞70%前測向定散結射果比光較強(度及±紅s)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
2.2 相差顯微鏡尿紅細胞形態(tài)學與流式細胞分析儀紅細胞信息。均一型、變異型及混合型的符合率分別為90.25%、93.48%及82.64%,經(jīng)相關性分析,C=0.794,P<0.01,見表2。
表2 相差顯微鏡尿紅細胞形態(tài)學與流式細胞分析儀紅細胞信息的比較
2.3 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與相差顯微鏡尿紅細胞形態(tài)學的相關性。均一型、變異型及混合型的符合率分別為94.21%、95.36%及94.10%,經(jīng)相關性分析,C=0.892,P<0.01,見表3。
表3 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與相差顯微鏡尿紅細胞形態(tài)學的相關性比較
2.4 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與相差顯微鏡尿紅細胞形態(tài)學的相關性。均一型、變異型及混合型的符合率分別為83.68%、85.10%及89.26%,經(jīng)相關性分析,C=0.724,P<0.01,見表4。
表4 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與相差顯微鏡尿紅細胞形態(tài)學的相關性比較
以相差顯微鏡觀察紅細胞形態(tài)對腎小球性和非腎小球性的血尿來源是在80年代初已經(jīng)被提出,對降低醫(yī)療費用和鑒別血尿來源發(fā)揮重要作用。但該方法受檢驗人員因素影響比較大:在鏡檢過程中存在主觀誤差,相關研究表明,不同檢驗人員發(fā)出報告可達到30%的變異系數(shù)。隨著尿沉渣分析儀不斷發(fā)展和普及,尿沉渣分析紅細胞各參數(shù)逐漸成為對腎小球疾病協(xié)助診斷的主要依據(jù)。
本研究經(jīng)UF-1000i尿液分析儀測定紅細胞參數(shù)與相差顯微鏡尿紅細胞形態(tài)學情況比較,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與相差顯微鏡結果有著更高的符合率,更好的相關性;而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與相差顯微鏡結果的相符率和相關性不如前者。因為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檢測的紅細胞都具有形態(tài)穩(wěn)定、完整性及未溶解,分析細胞數(shù)量遠遠大于人工分析的數(shù)量的特征,能準確區(qū)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大小以及各類型紅細胞的比例,因此,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指標可對血尿來源進行更好的鑒別[5]。而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主要是需檢測較廣的范圍,干擾因素相對比較多,主要包括酵母樣細胞、結晶及細胞碎片,導致鑒別血尿類型與相差顯微鏡的相符率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對鑒別血細胞的來源有一定的協(xié)助作用。本研究者認為,鑒別血尿的來源,應該相差顯微鏡觀察與尿液流式細胞分析測定紅細胞參數(shù)相結合,這樣能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UF-1000i尿沉渣細胞分析儀尿紅細胞70%前向散射光強度及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寬度應用于鑒別血尿來源中,處于較高的特異性,對相差顯微鏡檢查結果診斷有很好的協(xié)助作用,能夠提升診斷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