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波
摘要:語文是在學生教學的科目中最具有效用的一門學科,能夠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語文在學習和工作上能夠排在第一位源于它的重要性。學困生對語文的學習效率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其重要原因是學困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課時喜歡開小差,對待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愿意動腦筋去回答,沒有學習積極性。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有必要對學困生的轉化提出見解,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語文的困難。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困生;轉化方法
引言:
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們具備科學文化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開闊的視野;要讓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得到提高。對于學困生的幫助更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和完善對學生的語文科學素養(yǎng)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認準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形式,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動能,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困生進行語文科學素養(yǎng)教育。
一、造成學生習語文困難的現(xiàn)狀分析和形成原因
1.1語文學困生的現(xiàn)狀分析
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生的良師也是益友。幫助學生尋找學習困難的原因,解決學生的問題,讓學生重塑學習信心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擔負起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特點制定出對應解決的方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在鄉(xiāng)村教學中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的學困生。由于對鄉(xiāng)村教育的不重視,導致鄉(xiāng)村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更為緩慢。鄉(xiāng)村學困生的出現(xiàn)的原因與家庭教育的失敗和教師教學不關注有關。鄉(xiāng)村學生的家長大部分在外務工,沒有時間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別說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的了解。解決鄉(xiāng)村語文教學質量的問題要從語文教師落實。
1.2學困生形成原因
學生在語文中學習困難的原因包括(1)學生自身智力發(fā)展缺陷。這一類學生由于智力水平與其同齡人的智力平均水平不在統(tǒng)一標準線上,導致他們在學習上十分吃力,在語文閱讀的理解能力上更為緩慢。這類學生能夠吃苦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比其他學生多,但得到的效果差強人意。(2)學生性格出現(xiàn)問題。這一類學生或許是家庭原因造成影響導致學生出現(xiàn)暴躁、易怒、沖動、敵視的危險情緒或者悲觀、孤僻、自閉、膽小等消極性格。危險類的學生大多是不遵守課堂紀律,上課不聽老師講,不按時交作業(yè)、和老師處于敵對關系;消極類的表現(xiàn)出的是不與人交談、內(nèi)心敏感多疑、成績差。(3)對學習缺乏動力。這一類學生智力正常,甚至于一些具有超智商。但這類學生有明顯偏科的特點,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不能堅持和自制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下滑,造成學習困難。
二、轉變語文學困生的方法策略
2.1換位思考研究學困生心理,提出解決方案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變身為學生,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體驗。最基本的和學生拉近關系的做法就是做學困生的朋友,與之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作為良師益友的作用。與學困生做朋友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了解到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困難的根本原因,幫助學困生解決語文學習困難的問題。
例如,教師走進學困生的內(nèi)心需要從信任感的建立開始。因為學困生在語文學習中沒有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會導致教師在與學生交談時產(chǎn)生一種回避心理。這時教師在與學困生的溝通交流中要充分展示出對學生的包容之心和理解之心,要能夠進行換位思考。在此前提下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會使交流變得更加順暢。尤其是鄉(xiāng)村教師對學困生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格外注意與學困生交流的方法和技巧,相對于普通學困生教師要更加留意鄉(xiāng)村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才能讓教師發(fā)現(xiàn)學困生學習語文困難的根本原因,通過交流解決問題。
2.2研究語文學科價值,塑造學困生的語文科學素養(yǎng)
語文的學習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語文教學中的唐詩、宋詞、元曲的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語文學科的文化價值。在文章中充滿了科學知識,有科學的價值。語文教學的價值能夠在學生一生的成長中體現(xiàn)出來。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困生的語文科學素養(yǎng)進行提升。語文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能夠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方法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例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不斷發(fā)現(xiàn)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根據(jù)閃光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塑造出語文科學素養(yǎng)。學困生并不是一無是處的,他們在生活中能夠表現(xiàn)出他們的能力。在一次偶然間看到一名學困生和成績好的學生一起做語文閱讀理解題。雖然學困生不能將題目完整的做出來,但是學困生在做題過程中十分認真,將題目多了很多遍。這就展現(xiàn)出來學困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對此,教師就要注重對該學困生的語文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讓學習不再困難。
2.3鼓勵學困生,讓學生得到認同感
學困生除了因為自身智力缺陷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還可能是因為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因為無法戰(zhàn)勝挫折,導致學生不能繼續(xù)順利進行學習。在這時教師就需要鼓勵這些學生,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進步時教師更要鼓勵學生,幫助學生為進一步發(fā)展做出努力。
例如,在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鼓勵學生對語文多做筆記,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和深入。教師可以對學生摘錄的句子進行評析,在評析之后為學生寫上鼓勵的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記錄出每天閱讀過文章的優(yōu)美句子時,鼓勵學生寫出對句子的賞析和見解。在學生對句子的賞析能力足夠強之后,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文章。學生一定要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受到教師的不斷鼓勵,在鼓勵中學生進步的可能性會更大。
結束語:
為了讓學困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更好的發(fā)展,就需要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具有奉獻精神和關愛精神。關注學困生的發(fā)展不僅要從學習方面,還要從生活方面進一步關注。了解學困生的生活狀況和學習狀況,為學困生的語文學習狀況的改變作出努力。讓學困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心和善意,在教師和集體的幫助下,讓學困生逐漸步入優(yōu)秀生的名列中。
參考文獻:
[1]王浩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學困生轉化[J].文學教育(上),2019(05):96.
[2]梁小娟.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功教育策略解析[J].華夏教師,2018(02):23.
本文系2019年銅仁市基礎教育科研課題《關于鄉(xiāng)村初中學困生語文學習真實發(fā)生的對策研究》課題批號:2019SJ317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