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寨紅
摘 ?要:幼兒園“小學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熱門討論話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廣大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長,而直接受害的卻是幼兒。盡管國家、社會、幼兒園都在禁止、呼吁和預防幼兒園“小學化”,但現實卻是雖令不行、禁而不止。大量文獻的研究表明,在討論解決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時,國內主要體現在幼兒園方面的研究,著重研究“小學化”的表現、成因和危害以及解決對策;國外在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并不太凸顯,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幼小銜接制度,有效地防止幼兒園“小學化”。目前國內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幼兒園的立場,從管理、督導、兒童中心、園長、教師和家長、多學科等視角來談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放眼當下教育,其實當前幼兒教育也陷入了“劇場效應”的怪圈,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都被這個效應所綁架。因此,本文將從“劇場效應”視角下來談談幼兒園的“小學化”。
關鍵詞:“劇場效應”;幼兒園“小學化”
一、研究背景
1987年第一次全國幼教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幼兒園“小學化”現象亟待改善起,幼兒園“小學化”就開始成為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工作改革不可繞開的話題。2012年,教育部發(fā)文要求規(guī)范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2018年7月4日,教育部發(fā)布《教育部辦公廳關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規(guī)定幼兒園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學化”教育環(huán)境、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2019年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就是“科學做好入學準備”,對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2020年9月,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明確提到,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活動。
二、概念界定
1.劇場效應
“劇場效應"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提出的,他認為所有人既是觀眾又是參與演出的演員,在自覺或不自覺中人們完成了自我的異化,導致了集體秩序失衡,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壞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
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員的演出。忽然,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可能是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為身高較矮),周圍的人勸他坐下,他置若罔聞,求助劇場管理員,管理員卻不在崗位。于是,周圍的人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后全場的觀眾都從坐著看戲變成了站著看戲。
2.幼兒園“小學化”
什么是幼兒園“小學化”學術界并未有明確的概念界定,目前主要是通過描述“小學化”的現象來界定內涵。
幼兒園“小學化”就是指在幼兒園的教育中使用了小學階段的辦學目標、辦學理念、教學方法、管理模式以及評價方法等,同時非常重視知識成績,但是卻忽視了幼兒自身的成長規(guī)律。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 教育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減少幼兒游戲活動時間; 教育評價以考試和分數作為評價手段和標準等方面。
三、國內外文獻綜述研究
(一)國內文獻綜述研究
1.在對國內的發(fā)展動態(tài)研究中,大量的文獻從各種不同的視角對幼兒園小學化進行了研究:
基于園長視角下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從園長立場探尋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產生原因和解決措施,以遏制“小學化”:適當放權,提升教師責任感;家園溝通,宣傳科學的幼兒教育思想:幼小溝通,建立聯(lián)誼制度;園內合作,完善監(jiān)督制度;小學附設幼兒園,實現空間對接。從家長和幼兒園的視角下詳細分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與危害,及其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幼兒園管理者和教師與家長合作,防止和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共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從文化視閾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成因以及危害。提出干預的具體辦法和措施,改善學前教育現狀,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從多學視角下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現象)進行(審視)分析和探究,研究如何預防小學化傾向,并提出合理性(相應)的解決策略。從“兒童中心論”的理論中得到啟示,幼兒園要秉持科學的兒童觀、建立正確的培養(yǎng)目標、提升教師素養(yǎng)、促進專業(yè)化成長,開展家園共育、促進家園合作等方面,形成去“小學化”的教育對策。從督導視角出發(fā),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原因進行剖析,并從優(yōu)化督導模式、搭建督導平臺、擴大督導作用、強化督導功能等方面闡述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思考和建議。從博弈論的視角,分析幼教主體在幼兒教育選擇中深陷入難以自拔的“囚徒困境”,并探索其深度根源,試圖尋求走出困境之途徑?;诓祭史也紓惣{的人類發(fā)展生態(tài)學理論,通過分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探究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并嘗試提出幼兒園教育以“去小學化”的生態(tài)學對策,以期對當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治理以及學前教育未來事業(yè)的長期發(fā)展有所啟示與借鑒。基于時間窗理念的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理性思維進行研究與探討。在知識觀視角下,從兒童與課程知識的關系探索為出發(fā)點,重新審視我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知識觀現狀,重構幼兒園教育課程知識觀,以期為我國幼兒園教育步入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發(fā)展軌道之路帶來一定啟示。
(二)國外文獻綜述研究
據了解,世界各國(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對于“幼小銜接”的問題,是非常重視的,各國都在努力為防止學前教育“小學化”而努力。日本是重視幼小銜接較早的國家?!瓣P于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即幼小銜接的問題,日本一般的幼兒園和保育所,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參觀小學,與小學生進行交流等。2009年開始施行的新修改的《幼兒園教育要領》和《保育所保育指針》都特別強調幼小之間銜接的重要性,要求保育所、幼兒園必須與小學開展合作。但是,加強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合作與銜接,不等于學前教育小學化,學前教育也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小學教育的預備階段。所以,從法律法規(guī)到具體的實踐,日本各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其前提是尊重嬰幼兒發(fā)育的特點,開展符合孩子發(fā)育特征的學前教育。”
日本對幼小銜接的重視始于1948年頒布的《保育大綱》,該大綱提出幼兒園與小學要進行溝通與聯(lián)系,但對于如何銜接還未形成清楚的認識。經歷了幼兒園教育 “小學化” 問題后,日本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比如科目設置從分科到綜合,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幼兒園教育 “小學化” 傾向。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日本創(chuàng)設了具有特色的課程內容和教育方式,側重于培養(yǎng)幼兒的表現力、創(chuàng)造力、思考能力等。
四、國內外文獻綜述的總結
“劇場效應"綁架了教育,在惡性競爭中教育實現了自我異化,劇場效應在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了場域,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提出“場域"概念(是一個運作爭奪的空間,包含一種投入并具有歷史生成性),投射到幼兒教育“小學化"劇場效應這個場域中,幼兒教育“小學化"劇場效應的產生與累積往往是出于參與主體的從眾心理以及焦慮。
根據大量文獻的研究表明,在討論解決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時,國內主要體現在幼兒園方面的研究,小學方面研究很少。幼兒園方面著重研究小學化的表現、成因和危害以及解決對策;從而提出正確認識幼兒教育本質,幼兒教育的內涵,尊重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探討和加強對幼兒園教育的監(jiān)管,結合有效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幼兒教師的教育素質、改變家長幼教觀念與方法等方面內容,解決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存在的沖突,探究如何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規(guī)避小學化,提出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具體措施。從根本上減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
對于如何解決“劇場效應”下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時,在對國外社會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歷史文化和政策制度的結合探討下,國外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并不太凸顯,國外幼兒教育相關的教育理念以及幼兒銜接制度,有效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日本在2007年頒布的《學校教育法》中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是為義務教育及其后續(xù)教育奠定基礎,這體現了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教育方面的一致性與連貫性,日本在教育復興時期于1947年頒布《保育要領》中明確提出學前教育機構和小學間應該進行充分的聯(lián)系和溝通的理念。研究發(fā)現美國存在幼兒教育“小學化",但是美國社會并未出現幼兒階段“小學化”的討論,相反“薄弱”的美國基礎教育卻能讓幼兒園和小學教育順利銜接,也是因為美國將學前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英國采取混齡制學前教育,形成具有英國特色的自由式教育理念,結合了自身傳統(tǒng)文化的自由主義,人文主義基礎上還融合了科學精神,因此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不太明顯。
對國內外學前教育研究后發(fā)現,國外在應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時,所產生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政策制度、課程銜接辦法等都解決對我國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和價值。
五、幼兒園小學化成因與危害
1.受社會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耳邊時常聽到“從娃娃抓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等諸如此類的聲音。在我國基礎教育資源不均衡,小學向下施壓,市場出現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訓補習機構,,使得幼兒教育進一步推向商業(yè)化,追逐功利,一步步走向小學化。
2.家長自我觀念影響。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家長們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成才心態(tài)變得更加殷切,家長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陳舊。在從眾焦慮的心境中,對幼兒教育階段的特殊性認識不足。
3.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影響。當前學校教育中教師職責缺位,專業(yè)自主權削弱。幼兒教師隊伍魚龍混雜,專業(yè)素養(yǎng)層次不齊。
4.幼兒園自身理念的影響?!懊褶k園”自負盈虧的模式下,驅使其中部分園獲益至上,為增加生源開設以“雙語教學"智力開發(fā)、興趣班”為特色的一系列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活動。不僅滿足家長的虛榮心,還以此收取高額費用,影響下幼兒園“小學化”現象愈演愈烈。
5.課程管理不完善,日常部門監(jiān)管疲軟。首先我國幼兒園現行課程管理體制不健全,幼兒園教育缺乏統(tǒng)一的國家標準課程標準和教材,這樣一來幼兒園有了課程的自主選擇權和最終決定權,由于部分園長和課程開發(fā)教師以及領導能力的薄弱,幼兒園為了迎合小學入學考試需求,加上政府對學前課程管理不嚴,導致了小學課程提前進入幼兒園。
以上這幾方面是根據相關文獻總結的我國目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狀以及成因,根據這些問題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六、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策略
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需要從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加強政府監(jiān)督職能,實現學前教育立法
一直以來,在幼兒園小學化方面,國家教育部也在政策法規(guī)上多次制定相應條文法規(guī)予以禁止,并不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這只是幼兒園小學化現實中的冰山一角,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和必要的處罰措施,這個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根治。今年,國家頒布的學前教育法草案,不僅向幼兒園小學化教育學明確說“不,還對“搶跑”的幼兒園和社會培訓機構,明確了罰款、整改或吊銷證件的處罰,這無疑能起到強有力的震懾作用,進而從根本上遏制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二)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認識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幼兒從幼兒園階段向小學階段順利過渡而進行的有效銜接,幼兒園應該根據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可聯(lián)合同區(qū)域小學,尋找適宜的銜接方法,開展適合幼兒的游戲活動;學習并不是幼兒園階段的首要任務,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習慣、自律性,為小學教育奠定良好基礎,而不是盲目地把小學的教學內容搬到幼兒園提前灌輸學習。
(三)家園共育,發(fā)揮教育合力
眾所周知,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和學校緊密結合在一起。正確的幼小銜接需要家長的配合,家園一致才能幫助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為做到家園一致,幼兒園可通過形式多樣的方式,如家園欄、親子活動、家長助教等形式,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幼小銜接教育理念,兒童發(fā)展觀等,用理論武裝家長的頭腦,才能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配合幼兒園的工作。
七、結論與思考
“劇場效應"從眾焦慮的心境,體現出對幼兒教育階段的特殊性認識不足。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仍處在不成熟、不平衡階段,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小學化”傾向較為嚴重,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幼兒階段,幼兒適合在游戲活動中接受新知識、認識新事物。幼兒教育需要遵循幼兒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游戲中學習才是幼兒最適宜的學習方式,他們在游戲中探索世界、學習知識,在游戲中全面開發(fā)人際交往、自我評價、空間想象等能力。目前在糾正小學化方面具有了大量研究理論的分析和指導,具有廣闊的可發(fā)展空間,應該不斷引導正確的辦園理念和科學的育兒知識普及,要關注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為幼兒教育的科學發(fā)展傳遞正能量,使教育小學化無立錐之地。但對于不同的地區(qū)適用性不一,且實施過程復雜且難度大,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問題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完善應對措施,在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1] 鐘焦平.校外教育須警惕“劇場效應” [N].中國教育報,2018.01.01(1)
[2].元琰.席小莉.新時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囚徒困境.[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0,39(08):77-81
[3]楊雄 韓耀陽 楊曉萍 知識觀視角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結與解.[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03):7-11
[4]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學前教育中“幼小銜接”的實踐與啟示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5年第2期第40卷(總第197期)
[5]付珍.淺析走出中國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困境——日本“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啟示.[J]新西部(理論版).2015,(06)
[6]鄧志偉.二十一世紀世界幼兒教育課程發(fā)展的趨勢—日、美、德、法四國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1998,(6).
[7]劉琳.西方幼兒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啟示—以英國、美國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0 ,(3).
[8]林客松,蘇民貴.市場因素滲入學前教育課程:原因、影響及消解[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9.(11).
[9]劉鳳輝.家長的教育理念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影響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
[10]李瑞竹.民辦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傾向及其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6.
[11]甄洪芳.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析及其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2).
[12]張喜強.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析及其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4 ,(12).
[13]馬健生,陳元龍.學前教育小學化:困惑與澄清——基于“兒童發(fā)展中心”的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