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賓婷
摘 要:采用ARMA模型對貿易進出口總額、貨物貿易進出口和服務貿易進出口月度數據進行建模,預測在沒有新冠疫情的情況各序列值,將預測值與實際發(fā)生值進行比較,得到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因疫情而產生的損失值。針對實證結果,建議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彌補疫情對跨境貿易損失,增進市場活力,推動高質量跨境服務貿易提高企業(yè)收益,彌補新冠疫情帶來的損失。
關鍵詞:新冠疫情;ARMA模型;時間序列;貨物進出口;跨境貿易;
一、引言
新冠肺炎的傳播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外貿企業(yè)出口業(yè)務額大幅縮減,出口情況不容樂觀。進口業(yè)務因為嚴格的口岸入境政策被削減,一二季度的進口額呈現下降趨勢。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疫情重創(chuàng)了我國進出口貿易,雖然國內生產活動已經基本恢復,但外貿部門的損失也亟待彌補。另一方面,疫情暴發(fā)使防疫用品需求激增,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出嚴重的產能、供給不足情況,供給缺口巨大,為了滿足全球疫情的需求,中國企業(yè)開足馬力生產相關產品。許多國家加大從中國的進口。從這里來看,在出口銳減的情況下,與防疫相關的產業(yè)的出口在增加,抵消掉了一部分疫情的不利影響,減少了貿易因疫情受到的不利影響。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fā)使我國經濟承受來自內外的雙重壓力,在短期,對外貿易部門遭受了來自國內和國外的雙重影響,除了國內生產停止和減少,來自國外的貿易和投資交易也會減少,預測具體的損失能夠更加精確地掌握對外貿易部門在疫情期間受損程度,更好地判斷對外貿易的當下狀況,制定和實施更具針對性的政策,幫助相關經濟主體從疫情的打擊中恢復過來。
二、文獻綜述
新冠肺炎作為突發(fā)公共事件,對經濟是一次外生沖擊,造成國內生產經營活動短暫停擺。第一季度國內疫情迎來高峰期,全面隔離和停工停產使得包括貿易在內的所有產業(yè)部門都承受著巨大壓力。當我國疫情得到控制時,國外部分國家的消極抗疫措施使疫情傳播態(tài)勢呈現愈演愈烈的情況,世界經濟在疫情沖擊下受到了極大的不利影響,全球不確定性上升。中國作為一個出口大國,受益于當下全球價值體系和產業(yè)鏈分工,新冠疫情在各國的相繼暴發(fā)無疑對我國出口有巨大影響。
從不利方面來說,為了阻止疫情的進一步傳播和蔓延,各國不得不實施嚴格的邊境管控措施,限制人員流動以及貨物往來。這樣的封鎖隔離措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跨境貿易的開展,各國貿易在疫情期間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擊,國際出口出現了大面積的負增長情況(朱民,唐朝,鄭重陽,2020)。新冠疫情使國際運輸航線減少,不少國家針對提高了關境進口檢驗標準、延長了貨物通關時間,由此導致的市場不確定情況以及交貨日期的延長導致了進出口貿易壓力增大(田素華,李筱妍,2020),2020年一季度中國貨物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貨物進口比去年同期下降0.7%。但從整個貿易情況來看,中國一季度的進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6%,并且在不斷加深疫情對中歐貿易的不利影響(韓萌,2020),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減少了從中國的進口。從疫情對我國的有利方面來看,疫情減少了我國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出口,但各國為了緩解防疫物資巨大需求壓力,加大了對防疫和醫(yī)療行業(yè)相關產品的進口(田素華,2020),使得與防疫相關行業(yè)的出口在上升,這種擴張促進了某些產業(yè)的出口,抵消了一部分的不利影響,減少了中國貿易的進一步損失。
疫情重創(chuàng)了國際貿易,損害了中國經濟,拉低了中國的生產總值(許亞婷,許憲春,余航,楊業(yè)偉;2020),關于疫情對經濟和貿易的沖擊影響,不同的學者持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疫情只會對短期經濟造成沖擊,不會在長期對經濟造成影響。方行明,張蓓,付莎,蘇夢穎(2020)把疫情視為一種“非常態(tài)”影響因素,疫情這種沖擊具有突發(fā)性和暫時性的特點,只會在短期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不能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fā)展格局,并且疫情還會刺激出一些機遇,產生一些正向影響;WTO(2020)預測貿易會在短期受損,當疫情結束貿易會很快恢復到疫前水平;劉少波(2020)通過文獻分析法,判斷此次疫情會對中國經濟產生較大沖擊,并且這種沖擊在短期甚至中期無法消除,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平復;張曉濤(2020)強調中國經濟具有韌性,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基本可控的。不少學者則贊同疫情會長期影響經濟和貿易的觀點,并且這種影響不是短期甚至中期能夠消除的,而需要較長時間進行平復和回歸。朱啟貴(2020)認為疫情的高傳染性極大地影響到我國進出口,從而在短期拉低經濟整體水平,只能在長期逐漸修復我國經濟;佟家棟,盛斌,蔣殿春,嚴兵,戴金平,劉程(2020)預計疫情將在世界范圍內引發(fā)兩到三輪金融沖擊,疫情造成國際貿易供應鏈的供需兩端的萎靡仍在進展當中,經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疫情對貿易部門的沖擊最為顯著,但學者們對貿易遭受損失的情況存在不同看法,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估計貿易的損失。朱啟榮,孫明松,楊偉東(2020)假設勞動力供給量下降、消費水平下降、國際貿易便利化和國際需求下降的情形疊加之下,采用GTAP模型測算得出進口額和出口額將分別下降6.1%和10.08%;周梅芳,劉宇,張金珠,崔琦(2020)用中國2017年投入產出表為數據基礎構建的CGE模型,引入五條疫情沖擊路徑和三項宏觀應對措施進行模擬分析最終研究發(fā)現,疫情對宏觀經濟沖擊較大,出口(-6.23%)損失由于要素價格上漲被顯著加劇宏觀應對措施能夠有效減緩疫情沖擊,但宏觀應對措施通過推高勞動力價格將進一步加劇出口導向型行業(yè)的損失。
目前不少學者針對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已做了大量研究,分析出疫情會在短期內對經濟各方面造成一定影響,但對疫情過去后這種消極影響是否會消失、經過多長時間才能消失、會不會造成經濟的長期影響、疫情是否還會刺激經濟等方面,不同學者持不同的看法。前期研究以為本文提供了大量基礎,結合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在全球經濟發(fā)展疲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貿易壁壘凸顯之時,如果能清楚地了解到我國貿易在此次疫情受損情況,及時彌補貿易損失,做出相應對策,穩(wěn)住外貿基本盤,才有可能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構建國內國外雙循環(huán)機制。由于前期不少學者的研究大多都是定性研究沒有進行定量研究,或者在定量研究中加入許多假設條件,這都和當下疫情對貿易實際影響情況有所偏差,本文旨在根據過去數據,利用模型直接估計出疫情發(fā)生后我國貿易的損失,直接預測出貿易部門受沖擊數額,希望能利用本文結果提出更切合的建議,更好地幫助貿易部門彌補因疫情帶來的損失。
三、計量模型與數據說明
為了能夠直接測算疫情對貿易的直接損失,采用時間序列預測模型對貿易相關指標在不發(fā)生疫情的情況下貿易相關值,將預測值與實際發(fā)生值相比,其差值就是因新冠肺炎的損失值。由于我國疫情發(fā)生時間為一二季度,在三月份之后我國整體經濟已開始逐步恢復,至六月國內經濟運行已基本恢復正常,故選擇對2020年1月-6月貿易情況進行預測,以便于得出疫情發(fā)生的短期貿易損失情況。針對時間序列模型,主要有自回歸模型(AR)、移動平均模型(MA)和自回歸移動平均模型(ARMA),ARMA(p,q)模型中p代表AR的階數,q代表移動平均的階數,當P和q已知時,ARMA(p,q)可以寫為:
上式中,實參數β和θ分別稱為自回歸系數和移動平均系數,當p=0時,ARMA模型簡化成MA(q)模型:
當q=0時,則ARMA(p,q)簡化為AR(p)模型:
ARMA模型短期預測精度較高,為了使預測數據偏差更小,利用已有數據進行往后6期的逐期預測,往年月度數據,得出2020年1-6月無疫情貿易預測值,再與公布的實際發(fā)生值比較,得到相關貿易損失值。國際貿易分為進口和出口貿易,根據貿易標的不同又分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疫情對貨物和服務貿易的影響程度不同(徐亞婷,2020),應當將貨物貿易額和服務貿易額單獨估計,選用指標如表1所示,其中,貿易進出口總額按實際發(fā)生值口徑統(tǒng)計,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按國際收支口徑統(tǒng)計。數據主要來自萬德數據庫、同花順宏觀數據庫,數據為月度數據。
四、實證分析
1. ADF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中,貿易進口總額、貿易出口總額、貨物出口額存在單位根,為了消除單位根,于是將各序列分別進行差分,發(fā)現貿易進口額和貨物出口額均并不存在單位根,但出口額一階差分序列仍存在單位根,對出口額進行二階差分消除了單位根。
2.相關圖檢驗
從各序列的自相關和偏相關圖可以判斷序列適用的ARMA模型形式,當自相關圖是拖尾,偏相關圖是截尾時適用AR模型;當自相關圖是結尾,偏相關圖是拖尾時適用MA模型;當自相關圖和偏相關圖都為拖尾時,適用ARMA模型。各平穩(wěn)序列自相關和偏相關圖如下所示。
根據相關圖判斷,對出口總額一階差分序列采用ARMA模型,進口總額二階差分序列用ARMA模型,貨物出口一階差分序列采用AR模型,貨物進口和服務進出口采用AR模型,確定模型后,對各序列擬采用模型定階。根據AIC、SC、HQ三種信息準則最小化原則,對各序列采用信息準則最小的階數。
3.穩(wěn)健性檢驗
對序列運用ARMA模型建模必須保證各序列殘差不存在相關,對殘差序列進行LM檢驗和ARCH檢驗。發(fā)現在5%只有進口額二階差分的殘差序列單位根檢驗殘差序列中存在單位根,對進口額無法用ARMA模型進行建模。為了得到2020年一至六月份的進口預測數據,將進口額換成進口增長率進行預測,重復以上步驟,發(fā)現進口增長率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wěn)序列,根據相關圖和信息準則擬建立ARMA(3,2)模型,LM和ARCH檢驗均通過。用IMRATE表示進口增長率,各ARMA模型建立如下:
ɑt、?t、εt、θt、ɡt、βt分別為進口總額、出口總額一階差分、貨物進口額、貨物出口額一階差分、服務進口額、服務出口額序列的殘差項。由于樣本是總體序的一部分,為了更加貼近總體序列,選擇保留樣本的截距項。
根據各序列的擬合模型對原序列進行預測,將預測數據按季度列表展示,預測情況如下所示。
六、結果分析與政策建議
1.結果分析
將預測值與各序列真實值對比,得出疫情期間兩季度各指標的損失值。
從上述結果可以發(fā)現,疫情對進出口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疫情致使上半年出口總額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進口額損失值達到2000億美元以上。一季度出口總額損失值達到15%,進口額損失20%左右,第二季度出口額損失減少,進口損失增大,出口總額損失減小,進口額損失是實際發(fā)生值的28%,出口額損失值是實際發(fā)生值的15%。將貿易按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來看,無論是貨物進出口還是貿易進出口都有一定損失,一二季度貨物進口損失值達實際發(fā)生值21.6%,貨物出口損失值達實際發(fā)生值8.6%;一二季度服務進口損失值為實際發(fā)生值的4.5%,服務出口值損失為27.1%。
2.政策建議
當下世界治理格局變動以及新冠肺炎大爆發(fā)是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巨大考驗,貿易除了在疫情中受損嚴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多邊世界格局的動搖也將我國貿易推向更困難的局面,要想讓貿易部門從這次疫情中恢復,除了要著眼于為受損企業(yè)提供幫助,還要從長期貿易部門發(fā)展和我國經濟發(fā)展來思考應對之策。
一是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削減以外貿為主營業(yè)務的企業(yè)的稅務負擔,降低企業(yè)的養(yǎng)老、退休、工傷保險等單位繳費,免征中小微企業(yè)增值稅;二是采取寬松貨幣政策。配合減稅政策,采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維持市場流動性;三是運用擴張財政政策。同時實行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經濟寬松,錨定財政政策施力點,發(fā)揮財政政策乘數杠桿效應,增加就業(yè)崗位,加大對新基建,公共衛(wèi)生、人力資本等具有外部效應項目的投入;四是推動高端服務跨境貿易。促進高質量跨境服務貿易。
參考文獻:
[1] 朱民,唐朝,鄭重陽.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經濟復蘇之路探索——來自意大利的啟迪[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20,27(04): 5-20.
[2] 田素華,李筱妍.新冠疫情全球擴散對中國開放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J].
[3]韓萌.新冠疫情下的中歐貿易變局與紓困措施[J].理論學刊,2020(04):76-84.
[4]田素華.疫情對美國經濟影響幾何[J].人民論壇,2020(17): 124-127.
[5]許亞婷,許憲春,余航,楊業(yè)偉.如何準確理解中國2020年一季度GDP增長數據[J].經濟學報,2020,7(03):1-19.
[6]方行明,張蓓,付莎,蘇夢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與“災害適應型經濟”的轉型[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0(09):4-19.
[7]WTO, Trade Set to Plunge as COVID-19 Pandemic Upends Global Economy,PRESS/855,8April2020.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pres20_e/pr855_e.htm.
[8]劉少波,曹直,葉顯.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國經濟:基本判斷、影響特征與政策協(xié)同[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0,35(03):17-27.
[9] 張曉濤.疫情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發(fā)展動力探析[J].人民論壇,2020(09):95-97.
[10]佟家棟,盛斌,蔣殿春,嚴兵,戴金平,劉程.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全球經濟與對中國的挑戰(zhàn)[J].國際經濟評論,2020(03):9-28+4.
[11]朱啟榮,孫明松,楊偉東.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的評估:基于GTAP模型的實證[J/OL].統(tǒng)計與決策:1-6[2020-11-0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009.C.20200915.1645.009.html.
[12]周梅芳,劉宇,張金珠,崔琦.新冠肺炎疫情的宏觀經濟效應及其應對政策有效性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 37(08):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