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傳齊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逐漸被認可,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積極倡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現(xiàn)根據(jù)自己教學實踐,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一些方法,與廣大同仁商榷。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搭建自主閱讀平臺
陶行知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面對當前教育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更要體現(xiàn)自主學習,閱讀教學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
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生知識儲備、興趣愛好、生活實踐不同,對文章內容的喜好程度也不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將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可根據(jù)學生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詞句、段落慢慢品味;或只選擇最令人感動、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幾句話交流討論;也容許學生選擇有一定難度的段落挑戰(zhàn)自己,以滿足個體需要,因為是自己選的,所以學生說得生動熱烈,讀得入情入境,寫得有滋有味。例如,教學《梅花魂》一文,有的學生喜歡“吟詩落淚”,有的喜歡“珍愛梅圖”,還有的喜歡“送墨梅圖”和“送梅花絹”等。我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習。學生對自主選擇的內容,進行品讀、賞析、感悟。在交流時讀得有情有感,說得有理有據(jù),收到了理想的閱讀效果。
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理解和感悟課文。例如教學《景陽岡》一文時,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有大聲朗讀體會的,有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的,有小組合作討論的。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方法的自主性、多樣性。
二、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拓寬學生閱讀空間
借助課外書來增加閱讀量。對于當代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的閱讀來源僅僅依賴于課本,而對課外書的閱讀明顯出現(xiàn)缺失的狀態(tài)。小學生天性貪玩,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教師來正確和有效地引導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能夠真正輕松快速地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和脈絡,進而對課文進行分析,最終讀懂讀透這篇文章。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在教學《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時,分別引導讓學生課后閱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四大名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結合互聯(lián)網進行學習。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往往是局限在對學生進行紙上訓練,結合當下網絡時代要求,一改常態(tài),不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通過互聯(lián)網與課文相結合,通過有趣的形式如小故事、音頻等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合理的利用互聯(lián)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來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識,將語文變得不再枯燥,使得學生在愉悅的語文課堂中獲得更多的閱讀知識。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時,利用網上搜索功能,及時讓學生欣賞實景畫面,更好地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借用多種教學手段,清除學生閱讀障礙
所謂閱讀障礙,指因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而不能進行正常的閱讀活動。閱讀是現(xiàn)代人獲得知識、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地去消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各種障礙,以改變他們拒讀、厭讀、中止讀的不良習慣。如此,才能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取得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
減少詞匯量這個攔路虎。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詞匯量十分局限,大多數(shù)人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對文中的漢字都不能夠熟練掌握,閱讀理解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礙,為合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的詞匯量的教學,只有從基本上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一個良好的語文功底,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網絡課堂、課后復習等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和應用能力,并要求家長在課后幫助和監(jiān)督孩子的方式來對課上所學的字詞進行默寫。
借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眾所周知,小學生沒有較強的自控力,對身邊等一切東西都有好奇心,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閱讀,容易在閱讀過程中開小差,此時就需要教師積極地參與進去,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依舊在用傳統(tǒng)語文教育中的枯燥化教學方式。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穿插一些音頻來使得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愉悅,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語文課堂打造成一個生動形象、活躍的新式課堂,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梢岳枚嗝襟w教學來加深學生對于課文本身的認識,從而將課文打造成一幅有聲有色、精彩絕倫的有趣畫面,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為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學生在發(fā)表個人見解時,難免出錯,當學生的理解與文章意義大相徑庭時,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梅花魂》一文時,個別學生對“墨梅圖”重要性的理解,有些偏見,不能正確理解梅花之“魂”,在一個海外游子心中的份量。首先寬容地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又讓全班學生參與討論,從而幫學生順利理解了梅花之“魂”之意。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多樣,根據(jù)不同學生,更要調整教學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時代所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積極性,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