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奧運會、殘奧會上中國運動健兒的精彩表現(xiàn),超乎想象。奧運會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掀起的話題之熱,讓自信、多元、從容、謙和、包容等風采,有了全方位的生動詮釋。
那么,今天,體育精神對我們的特別啟發(fā)還有什么?
拍攝上海體育人4年來備戰(zhàn)奧運歷程的紀錄片《走出榮耀》總導演潘德祥給了一個很有趣的回答:挫折教育。
體育可以激勵人心,是不斷奮進的過程,也是不斷試錯、學會面對失敗的過程。
奮斗、拼搏過后,失敗、迷茫、傷痛、無奈,為夢想而掙扎,是運動健兒們的普遍經(jīng)歷,也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人生境遇。只是競技體育把人生的喜怒哀樂進行了幾何級壓縮。
從這個意義上理解,體育是典型的挫折教育,磨煉心智,催人思考。通過體育,我們可以教孩子學會正確看待勝利、看待英雄;通過體育,我們更應該教孩子學會如何看待挫折、面對失敗。
首先,要多肯定、鼓勵孩子,讓孩子慢慢學會承受失敗。其次,要培養(yǎng)孩子對待失敗的正確態(tài)度。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它只是一個過程并不是最終的結果,只要勇敢面對,失敗就只是暫時的。再次,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家長要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煉孩子應對困難的能力。最后,教孩子善于總結失敗的經(jīng)驗,吸取失敗帶來的教訓,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準備。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