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嵐 王紅霞
[摘要]? 針對3D打印技術在職校機械類課程改革中應用與發(fā)展進行有效研究,簡單介紹3D打印技術,然后主要探討3D打印技術在職校機械類課程改革中的具體應用,其中包括制圖課程、理論課程、科學工程、實訓課程、UG-CAD課程、自動化課程等,最后闡述3D打印技術在職校機械類課程改革中的發(fā)展前景,以此充分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
[關鍵詞]? 3D打印技術;制圖課程;理論課程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7-0164-02
現階段,我國科技迅速發(fā)展、技術不斷更新進步,其中3D打印技術逐漸出現,其應用的范圍相對廣泛并得到良好的應用效果。目前,該項技術逐漸應用于職校機械類課程改革中,有效讓學生對3D打印技術進行直觀了解,充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該項技術的研發(fā)以及應用,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3D打印技術概述
3D打印技術是在數字模型的基礎上,加入制造技術,并利用PLA、金屬等黏合材料,構建逐級打印方式,以此形成3D打印技術。目前,我國針對3D打印技術進行重點開發(fā),將其列入技術探究的主要工作中。同時,將其納入教育行業(yè)中,在職校機械類課程改革中進行有效應用。借助3D打印技術,可有效強化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增加學生的實踐課程,讓其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以掌握專業(yè)的知識內容。同時,在3D打印技術應用過程中,還應當結合有關技術,如制造技術、制圖技術、掃描技術等。在技術共同的作用下,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使其利用實踐完成實物制作,并且,3D打印技術的應用逐漸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限制,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施展平臺以及機會,讓學生對機械類制作有充分的體驗,明確產品制造的整體過程。此外,在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下,3D技術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其應用范圍也在逐漸擴大,可為各行各業(yè)提供較大的支持。
二、3D打印技術在職校機械類課程改革中的具體應用
(一)制圖課程
機械類課程相對較多,其中在制圖課程中,3D打印技術的應用,為其帶來有效的應用。在傳統的課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學生在學習時未能對相關理論進行充分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讓學生逐漸產生抵觸心理,以此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1]。同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采用靜態(tài)的教具,學生無法理解知識內容,要求學生應當具備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以此才可理解有關機械原理。因此,應當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從而改變現狀,讓學生有效掌握理論內容。教學中,教師采用實踐教學方式,并針對裝配體等進行三維建模,借助3D打印技術,在建模的過程中,讓學生加深印象,并提高學生的繪圖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并且,在3D打印技術的應用下,教師應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將該技術與制圖課程進行有效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以及操作能力,有效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不斷增強學生的設計能力以及制圖能力等,促進學生良好發(fā)展。
(二)設計課程
機械設計課程是機械類專業(yè)的主要課程,在該課程中,包括機械以及設計兩類,其研究主要圍繞機械、電氣等方面展開。并且,在設計基本理論知識時,其內容相對較多,并相對復雜,學生難以快速理解相關內容,無法掌握機械設計理論知識,對學生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因此,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應當利用3D打印技術。例如,在設計課程中,以平面連桿機構為例,并結合其特點,應用軟件設計出現指定的桿件。同時,借助轉換軟件將三維模型進行有效轉化,使其成為3D打印技術的G代碼,并利用該代碼錄入指定的打印機中,將設計的工件進行打印。并且,利用3D打印技術還可將設計的模型進行加工,通過對該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在3D打印技術的應用下不斷優(yōu)化設計方式,完善學生的設計方案,為學生機械學習提供較大的幫助。在實踐過程中,可讓學生針對某一現象進行充分討論,并對設計實踐的過程展開有效的分析,進行充分總結歸納,以此提高學生機械設計的質量。
(三)科學工程
3D打印技術還可應用在科學工程課程中,在該課程中,將3D打印技術應用在實驗中,使學生進行自主配料、打印產品等,讓其充分體驗課程實驗的全過程,以此打造良好的特色教學,并調動學生對科學工程探究的積極性。同時,在3D打印技術的應用下,可讓學生認識較多的塑料類型以及各個工藝流程,使學生充分掌握各項工藝所具備的獨特功能,明確工藝的強度、流動性、導電性等設計方法[2]。并且,還能夠讓學生對3D制備有深刻理解。此外,部分職校還建立了相應的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驗環(huán)境,促使學生能夠在實驗室中完成科學工程課程實驗,逐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實驗課可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專業(yè)知識,并讓學生深入了解3D打印技術,對其進行不斷的研究探索,有利于為學生探索知識提供良好的平臺,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以此推動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四)實訓課程
目前,在機械類實訓課程中也逐漸引入3D打印技術,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強化整體的內容設置,完善考核的具體內容。加強校企結合,可引進企業(yè)內部專業(yè)人員為學生講解實際操作內容,并建立混合教學方式,結合實際情況可適當增加相應的考核方式,以此改善教學方式,使其順應我國現代化社會的發(fā)展,符合教育的相關要求。針對實訓課程內容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可以滿足各個企業(yè)生產制造的需求,在3D打印技術的應用下,可有效完成殼體模型的設計以及制作。通過實訓課程,增加學生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可獨立完成相關工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在3D打印技術的應用中,也能夠將該技術引進學科競賽。例如,在無碳小車項目中,可采用3D打印技術,以此完成對該項目的設計,選擇合理的材料充分發(fā)揮技術的自身作用,以達到良好的項目設計效果,使學生能夠在學科競賽中獲取相應的名次,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到實訓課程中,增強實踐能力,熟練設計各零部件,為學生的日后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