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嬌?王永娟?李珈彤
【摘要】“課程思政”概念的提出與不斷發(fā)展完善,對民辦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各民辦院校積極響應課程思政對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問題。本文將就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與未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方法,為教學改革中實踐課程思政推動學校的課程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完善,為課程思政在日常教學中的改革落實提供寶貴經驗。
【關鍵詞】課程思政;民辦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杜艷嬌,王永娟,李珈彤,燕京理工學院。
【基金項目】1.河北省民辦教育協(xié)會項目“民辦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視域下的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以燕京理工學院為例”(項目編號:HBMXYJY2002);2.燕京理工學院校級項目“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雅思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20YITSRF207);3.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資源建設路徑及應用研究——以大學英語II閱讀課程為例”(項目編號:2020YYSZ086)。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各類課程要與思政理論課程同步發(fā)展,形成協(xié)同效應”,課程思政視域下民辦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因此提上日程。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學生未來的生活中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影響。英語作為外來語種,容易使學生在日常教學中受到西方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學生正確的三觀。我們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要注意其文化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加強課程思政視域下民辦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是一種十分新穎的教學理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高校在以往思想政治課堂中所存在的不足,可以說它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文化融合產物?!罢n程思政”是指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開展思政教育,使各種課程不再僅僅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而是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教學課程融合在一起,從而讓高校構建更加完善的德育課程體系,彰顯課程和學校的育人價值,為國家更好地培育人才。
二、為什么要致力于課程思政視角下民辦院校英語教學改革
1.課程思政視角下民辦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在民辦院校英語教學改革中融入課程思政可以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了解思想政治,明確自身的定位,進而幫助學生老師營造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獲得好的聽課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開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幫助學生走向更好的未來。
2.課程思政視角下民辦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愛國情懷。在民辦院校英語教學改革中融入課程思政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英語這一途徑了解其他國家眼中的中國,了解全球不同地區(qū)的局勢,幫助學生從多個方面理智看待中國的現(xiàn)狀,提升學生們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們明白國家、集體、個人是牢不可分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情懷,使學生成為知識型人才的同時成為愛國人才,成為祖國需要的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國際化人才,為祖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3.課程思政視角下民辦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可以幫助學生開闊全球視角。在民辦院校英語教學改革中融入課程思政可以幫助學生明白自身在全球化進程中所處的位置,能夠以全球化視角看待問題,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向著成為祖國所需要的國際化人才的目標而不斷努力。
三、課程思政視域下民辦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一直以來,民辦院校英語課程都是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很少拓展課外文化知識,教師缺乏進行課程思政視角下民辦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意識。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課堂教學忽視了語言教育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性,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一味地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缺少對語言文化的深挖,沒有做到對英語這門語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導致學生的認知可能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第二,在課堂教育教學中,老師沒有注意把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僅僅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沒有做到因材施教,課后缺乏與學生們的交流反饋,缺乏對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問題的進一步解決,以走形式為主的教育教學方式大大打消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無助于課程思政視域下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開展。第三,學校老師缺少對課程思政視角下民辦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視,沒有重視落實課程思政,沒有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僅僅將英語學習視作求職以及考試的必要過程,而不是語言交流的工具,學習中不注重細節(jié),沒有做到融會貫通,進而產生假學習的現(xiàn)象,英語學習完全脫離了語言教育最初的目的,致使課程思政視域下民辦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難以落實。
四、如何落實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視角下的民辦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如今,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成為不同國家人們交流使用的工具,因此我國的英語教育需要跟隨時代潮流,進行一系列變革,才能為國家提供更多優(yōu)秀青年人才。
1.加強師資建設。(1)學校層面各項工作。學校應引進具有良好的師風師德的英語教師,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明確責任與擔當,進而督促教師將課程思政進一步融入教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教育教學氛圍。與此同時,學校應該為英語教師做好課程改革提供更完備的后勤保障,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調動教師進行課程思政視域下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積極性,讓英語教師在開展課程改革時沒有后顧之憂,為培育全球化人才提供條件。
(2)教師個人各項準備。英語教師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落實的過程中,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幫助學生學好英語這一課程。與此同時,英語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水平,樹立正確的三觀,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中,把握好思政教育與英語教學的平衡,潛移默化地把課程思政理念帶入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還應具有廣闊深入的教育教學觀念,明白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不能只立足于學生語言能力提高,更應該在于為國家培養(yǎng)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進而確保課程思政視域下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落實。
2.完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的落實,有助于學校方面對于課程思政視域下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進度的了解,有助于教師進一步針對課程思政視域下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落實有教學方式上的改變,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學風氣,讓學生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具備全球觀念。
3.選擇合適教材。教材的選擇對于教師日常教學的開展課程具有很大的影響,教材的選擇對于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的有效結合也十分重要。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公共英語與課程思政的完美結合,學校和教師應開展各方調查與多方探討,并結合本校學生的學習實際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選擇最合適的教材,制訂好教學計劃,并圍繞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思政教育目標。同時,合適的教材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英語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更好地學習進步。
4.提升參與意識,提高學習效果。在思政視域下開展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教師應以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新時代青年人才為目標,多措并舉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并提高其學習效果。小組互動式教學、多元化教學、分層教學以及其他教學方法都可以加以運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參與感,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目的,進一步為培養(yǎng)具有全球化視野的新時代人才提供幫助。
5.融入校企合作,搭建國際化優(yōu)勢平臺。民辦院??梢猿浞掷眯F蠛献骱蛧H化背景下的優(yōu)勢平臺,增開英語實訓課程,讓學生參與到涉外課堂中,同外國的各種人才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多領域深入交流,培養(yǎng)和提高其英語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站在全球角度思維的能力。此外,學校可將學生輪流派往境外教學基地、實習基地或就業(yè)基地,利用民辦院校的各種國際化優(yōu)勢平臺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和實踐提供更加優(yōu)越的條件,從而加強公共英語、專業(yè)英語、英語強化培訓課程三結合的系統(tǒng)化教學,從而讓學生在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中進行英語的應用與學習,并積累一定的英語表達經驗及實踐經驗。
結語
在課程思政視域下開展民辦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務必要進一步拓寬課程思政在英語教學中的落實,還應該考慮到民辦院校自身的情況,考慮到民辦院校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公共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課程思政改革的落實必然與它不可分離,以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為根本目標,注重發(fā)揮思政教育的功能,確保民辦院校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的國際化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敬源,王娜.外語“課程思政”建設[J].中國外語,2020(5):15-20.
[2]成矯林.以深度教學促進外語課程思政[J].中國外語,2020(5):30-36.
[3]肖瓊,黃國文.關于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中國外語,2020 (5):10-14.
[4]楊婧.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20 (4):27-31.
[5]丁培元.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英語廣場,2020(1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