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艷
摘? 要: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將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fā)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必須發(fā)揮教師在使用教材時的主體地位,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依據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教材留下的空間以拓展教材,以此拓展教材的寬度和廣度。語文教材都是學生習作的最好案例,不管是內容、形式等方面都有其借鑒性和示范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巧妙運用課堂“小練筆”,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還會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大的發(fā)展,語文綜合能力也就逐步提升?;诖耍偷盟伎迹菏裁词窍胂罅δ??想象力就是在記憶的基礎上通過個體的思維活動,把對客觀事物的描述構成形象或獨立構思出新形象的能力。
關鍵詞:教材? 資源? 寫作? 想象? 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5(b)-0174-03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dvocate for teachers to "use textbooks instead of simpl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gard textbooks as important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extbooks focuses on researching and processing textbooks. Teachers must play their dominant role in using textbooks. Carry out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reatively us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flexibly handle the space left b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to exp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so as to expand the width and breadth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ur Chinese textbooks are all the best examples of students' work, regardless of content, form, etc., all have their reference and demonstration. In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cleverly use the classroom "small practice pen",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but also greatly develop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hinese. Based on this, one has to think: What is imagination? Imagination is through individual thinking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memory,
Key Words: Textbook; Resources; Writing; Imagine; Thinking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的第四條寫到:“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毙W生思維活躍、善于想象的年齡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而“小練筆”就是成了最有力的抓手[1]。在教學中,筆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練筆點”,在這種積極有效的課堂模式中,引領學生通過“讀”“感”“悟”等形式,發(fā)展想象的思維,獲得寫作的靈感[2]。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1? 緊把古詩詞特點,找尋思維的根源
亞里士多德說過:“想象力是發(fā)現(xiàn)、發(fā)明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的源泉?!睕]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善于創(chuàng)造就必須善于想象[3]??梢娤胂罅κ嵌嗝吹闹匾?。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還要掌握詩句的言外之意,這就需要依靠學生的想象去補充理解,進而通過聯(lián)想去夠了古詩詞中的畫面及意境,比如:在教學《師恩難忘》時,教師可以引導生通過聯(lián)想進行練筆。《師恩難忘》課堂片段:“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碧锢蠋熃o一年級上課時,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后以這四句詩為起承轉合,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往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村子……據此,筆者進行了以下教學過程。
老師:“一首簡單的小詩,經田老師這么一講,變成了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可見其想象力是多么豐富啊,同學們你們喜歡這樣的故事嗎?”學生:“喜歡?!崩蠋煟骸澳阌X得用這樣的方式學習古詩好嗎?(好)為什么?”學生:“因為用這樣的方式講古詩不但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古詩的意思,而且還讓故事的內容一下子豐富了?!薄拔矣X得以講故事的方法學習古詩不枯燥,還讓我明白了不能亂折花草樹木的道理?!崩蠋煟骸笆前?!田老師向同學們娓娓道出了一個充滿溫馨和親情的故事,同時又不忘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你能像田老師這樣選一首學過的古詩,編一個動聽的故事嗎?”于是,學生們就借助自己熟悉的古詩來編寫故事,使原本難以理解的古詩,在精彩的故事中變得通俗易懂,而且有了鮮活的的畫面感。
2? 借助課本的插圖,放飛想象的翅膀
課文中的插圖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序地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并展開豐富想象,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葉圣陶先生說:“圖畫不僅單是文字說明,而且開拓兒童的想象。”所以,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4],這將會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另一種很有效的途徑。筆者以教學《琥珀》一課的片段為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老師:“這塊奇異的琥珀是什么樣子的?”學生:“透明的,他里面有兩只小動物—蒼蠅和蜘蛛?!薄吧n蠅和蜘蛛的腿四周有好幾圈黑色的圓環(huán)?!崩蠋煟骸坝蛇@塊琥珀作者想到了什么?”學生:“炎熱的夏天,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薄耙恢簧n蠅和一只蜘蛛碰巧在一起,松脂滴落恰巧將他們裹住?!崩蠋煟骸翱纯催@塊琥珀,作者為什么想象蜘蛛會吃蒼蠅呢?”學生:“蜘蛛是蒼蠅天敵?!薄爸┲肟赡莛嚹c轆轆,想馬上吃到美味的東西?!崩蠋煟骸爸┲?、蒼蠅在一起,還可能會發(fā)生其它的事嗎?”學生:“可能蜘蛛正在松枝干上乘涼休息時,飛來了一只蒼蠅?!薄盎蛟S蒼蠅正落在松樹干上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穿著外衣跟樹皮一樣顏色的蜘蛛正在它的的腿旁閉目養(yǎng)神呢!”老師:“是啊!同學們的想象真是新奇,這塊琥珀的形成或許還有其他的可能性,請從出示的圖片中找到感興趣的琥珀圖片,仔細觀察,讓自己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羽翼,寫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吧?!蓖ㄟ^這樣的引導,在有意識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能夠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提高,最終使語文課堂既有學科的廣度,又滲透了語文的深度。
3? 巧抓課文關鍵詞,找準想象的支點
在教學時不難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某些關鍵詞具有想象空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巧抓關鍵詞語開展“小練筆”,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5]。例如:在講授《朱鹮飛回來了》一課時,課文圍繞“苦苦等待”,從“天熱”“蟲咬”兩個方面進行了概括性的描寫,這樣的描寫給予了豐富的想象力,教學時,筆者為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提問到“當看到‘天熱這個詞時,眼前會出現(xiàn)一幅怎樣的畫面呢?”于是學生們暢所欲言“考察隊員們汗流浹背”“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下來”“他們的衣服,褲子都被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臉頰被太陽曬紅了”“嘴唇曬得裂開了口子”。筆者基于此順勢引導“除了‘天熱‘蟲咬,他們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學生回答“可能遇到大風”“可能遇到蜜蜂騷擾”“有人可能中暑了”等。學生在想象小練筆中體會到科考隊員尋找朱鹮的不易以及艱辛,心目中科考隊員的形象更加豐滿高大了,這樣一來,教學內容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影響,同時他們的靈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以教學《朱鹮飛回來了》一課的片段為例。學生(齊讀):“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馬,看見田忌和孫臏過來了,便譏諷田忌:‘怎么,難道你還不服氣?”老師:“同學們,讀了這段話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齊威王第一次賽馬勝利后很驕傲。”老師:“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學生:“我是從夸耀、譏諷這兩個詞語中體會到的。”老師:“如果你是齊威王,你會怎么夸耀你的馬兒?”學生:“馬兒啊馬兒,你真是一匹千里馬,為我爭了光,回去以后,我一定好好地飼養(yǎng)你!”老師:“如果你們是齊威王,你還會怎么譏諷田忌?”學生:“哼!田忌,你那劣等馬兒敢和我的比試嗎?算了,別比了,再比都是輸!哈哈哈!認輸吧!”巧抓關鍵詞語,適時引導學生想象,即興開展小練筆,將會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使學習語文變得輕松、快樂。
4? 放飛思緒寫結尾,給予想象的力量
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的結尾都給讀者留下了懸念,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而作者有意或無意中留下的懸念,又給讀者創(chuàng)設了練筆的機會[6]。教學中,教師若能引領學生深入文本,抓住課文中的一個個空白,激發(fā)想象,巧妙“補白”,課堂定會張弛有度,精彩紛呈。例如:《凡卡》一課結尾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耷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凡卡給爺爺的信,爺爺會收到嗎?凡卡的命運最終會怎樣呢?一連串的疑問文章的結尾處并沒有告訴讀者,而是給大家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文本“空白”,設計續(xù)寫故事的練筆。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中的種田人最終醒悟了嗎?從童話的角度考慮,兔子為什么再不往樹樁上撞呢?這樣的續(xù)寫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的思維力無形中就得以提升,學生的想象是最有力量的學習動力,在有效的引導中,要讓學生“主動去想象”“可以去想象”,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
5? 運用文本省略號,拓展想象的范圍
利用課文中的省略號指導學生進行想象練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提高寫作水平。例如:《走月亮》一文的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是“哦,阿媽,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樹葉坐小船,運載許多新鮮的花瓣……”此處戛然而止,月夜的美,親情的溫馨動人,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時筆者抓住標點符號省略號,讓學生展開想象。以教學課文《走月亮》的片段為例,老師:“課文在這出現(xiàn)了省略號,如果你是作者,在這里不用省略號,讓你來寫,你會寫什么呢?”學生:“‘我還會做什么?!薄鞍寱鍪裁?。”“也可以寫其它地方?!崩蠋煟骸斑@部分內容是作者想到的,而這些畫面也是真真切切發(fā)生過的,動動腦筋想象,‘我還會做了什么?”學生:“看見媽媽洗衣很辛苦,幫媽媽捶捶背。”“用木棍搭小橋,讓小螞蟻過河?!薄坝眉堈坌〈?,然后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讓小船載著自己的夢想流向遠方?!薄鞍屧谛∠呄匆律?,我在旁邊打水漂?!敝灰處熣覝柿司毠P點,給學生給足了想象的時間,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即便是一個標點符號也有著深厚的語文內涵,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想象資源[7]。
6? 結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善于想象的年齡段,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小練筆”活動的開展,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傊?,想象力是學生創(chuàng)新活動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課文言盡而意未盡之處,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展開練筆,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為學生的練筆提供素材。教師一定要借助閱讀教學這個舞臺,巧用課堂“小練筆”,使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的想象思維在無限廣闊的天地里自由馳騁。
參考文獻
[1] 王林.讀寫思維與能力交互提升的教學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2019(6):13-16.
[2] 黃文霞.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基本形式[J].教學與管理,2017(11):39-41.
[3] 張雯.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20.
[4] 劉英.繪本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教師教育論壇,2019,32(6):90.
[5] 蔣旭蕊.小學語文第三學段隨文練筆教學的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20.
[6] 王春仁.提高小學生想象作文能力的策略與思考[J].教師教育論壇,2019,32(4):92.
[7] 熊鑫.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