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楠,李曉琳
(青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山東 青島)
精神疾病是指在社會環(huán)境、心理學、生物學等因素影響下,人的大腦功能失調(diào),從而導致在行為、意志、情感、認知等精神活動出現(xiàn)的不同程度障礙,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行為詭異、情感紊亂、記憶障礙、性格突變等?,F(xiàn)階段,我國精神疾病患者人數(shù)持續(xù)上升,藥物治療是改善患者癥狀、控制疾病進展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精神疾病的反復性和難治性,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藥物治療所產(chǎn)生的毒副作用,可導致患者肝臟損害,如何測定精神科藥物對患者肝臟損害情況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1]。超聲診斷在消化科、泌尿科、心臟科應用廣泛,超聲呈現(xiàn)可清晰顯示患者內(nèi)臟器官結構、大小及病理學病灶,本文將對其在精神科藥物患者肝臟損害測定中的應用做出探究。
研究對象為92 例精神科患者(2018 年6 月至2020年6 月收治),根據(jù)患者用藥時間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服用精神科藥物>6 個月)和對照組(服用精神科藥物<1個月),各46 例,所選患者服用的抗精神病藥物主要為利培酮、喹硫平和奧氮平,無輸血史、藥物過敏史及慢性肝炎病史,如表1 所示,兩組臨床資料差異較?。≒>0.05),可進行對比。
表1 臨床資料
所有患者超聲檢查均由同一高年資影像學醫(yī)師操作,檢查前患者禁食8h,檢查時取左前斜位、右前斜位或仰臥位,對劍突下、右肋間、右肋緣下以及右腋部進行縱斷、橫斷掃查,觀察患者肝臟內(nèi)部及邊緣回聲、肝臟形態(tài)、大小以及位置[2]。
觀察患者肝臟受損情況,記錄肝臟超聲檢查異常人數(shù)及其類型,并計算整體超聲異常率。
肝臟超聲檢查異常率為計數(shù)資料,以[n(%)]的形式表達,P<0.05 提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表2 所示,觀察組肝臟超聲異常率明顯更高(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比較兩組肝臟超聲異常情況[n(%),n =46]
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6 有例患者可見肝臟實質回聲增強、增粗,肝臟出現(xiàn)實質性彌散改變;8 例患者肝臟結構影像模糊,肝臟實質回聲后場明顯衰減,前場則明顯增強,可見脂肪肝與肝增大現(xiàn)象;7 例患者肝臟壁薄而光滑,左葉囊性無回聲。
相關數(shù)據(jù)指出,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占比約為20%,排名為第一,已超過惡性腫瘤、呼吸系統(tǒng)和心腦血管疾病[3]。在當前治療方案中,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長期的藥物治療,如舒必利、利培酮、奧氮平等,大幅度增加了竇性心律過緩、體重增加、共濟失調(diào)等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且肝臟作為代謝藥物的主要器官,患者大劑量、長期的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還會嚴重影響肝臟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肝臟損傷[4]。這就要求臨床醫(yī)師加強對此的重視,定期檢查患者肝臟受損情況,以便于更好地采取措施,為后續(xù)藥物治療方案的調(diào)整提供支持。目前,超聲檢查因具有無創(chuàng)傷、準確率高、檢查成本相對較低等優(yōu)勢,在精神科藥物患者肝臟損害測定方面得到了廣泛認可,且容易被患者接受[5]。有學者研究指出[6-8],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2-5 年患者,約有40%存在肝膽異常率,在超聲影像上,此類患者有著明顯的異常特點,在藥物刺激下,精神疾病患者膽囊收縮功能降低,膽汁淤積易形成結石,多數(shù)患者肝臟B超圖像下肝區(qū)存在不規(guī)則性或散在性回聲增強、減弱以及光密度增加等。
本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超聲檢查異常率分別為21.74%、4.35%,觀察組超聲異常率明顯更高,觀察組超聲影像顯示,患者肝臟異常區(qū)存在局限性或散在性的變粗或變細、不規(guī)則光點密集以及回聲減弱、增強等現(xiàn)象。分析原因如下:超聲顯像技術能夠清晰顯示肝臟的結構、形態(tài)、大小、肝臟的不同切面,以及肝內(nèi)血管運行情況與走向。有研究指出[9],肝區(qū)出現(xiàn)散在性或局限性密度增加、光點增強等,是長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患者最為常見的肝臟改變,這是由于抗精神疾病藥物及其代謝物屬于半抗原,與體內(nèi)蛋白質縮合呈抗原,其被免疫細胞識別后出現(xiàn)過敏反應,導致膽管膽汁郁積,引起肝細胞壞死、變性,提示抗精神疾病藥物會對人體脂類代謝和轉換造成干擾,對于肝臟等臟器有損害[10]。此外,多數(shù)抗精神疾病藥物都可起到抗膽堿作用,患者長期服藥,膽囊平滑肌收縮能力降低,從而影響膽汁順利排出,引起一系列膽囊疾病,如膽管結石、膽囊結石等[11]。近年來,精神疾病和膽囊收縮素的關系受到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有研究指出[12],與健康人群相比,精神分裂患者外周血和腦部膽囊收縮素水平明顯更低,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膽囊收縮素含量還會進一步下降,從而導致膽囊疾病發(fā)生率增高,這可能與患者長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后,膽汁流動和成分改變、膽囊收縮功能下降有關。
綜上所述,針對長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患者,超聲檢查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測定患者肝臟受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