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術人才也是社會最需要的一類人才。本文立足小學階段,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趣味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8-196
信息技術的融入是一項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未來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究,不斷拓寬教學思路,運用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技巧。
一、構建信息技術教學和生活的橋梁
當前我們處于互聯(lián)網時代,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運用,滲透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能夠展現(xiàn)生活真實場景,同時,也能夠豐富人們的業(yè)余生活,由此,教師一定要注重搭建信息技術教學和生活的橋梁,利用小學生感興趣、熟悉的生活素材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增長更多的生活經驗、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比如,在講解“繪圖軟件”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導入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先用PPT軟件來為學生展示繪圖軟件具體制作圖片的過程,在多媒體屏幕中來展示圖形的拼接,讓學生對點與點之間的連接有更為全面的認知,最后向學生展示建筑物、椅子、桌子、水杯,以及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事物。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去自由想象與發(fā)揮,在計算機中去繪制自己喜歡的圖案,從中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實用性與趣味性。
二、注重信息技術教學的趣味化
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動性非常強,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課堂中,由此,教師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行為特征與學習特征來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活動,保證信息技術教學的趣味化,讓學生能夠把注意力放在課堂之上。比如,在講解“word基本功能演示”相關信息技術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名字展示在word文檔之中,并且用這個名字作為素材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通過改變顏色、字體、字號,或者是把學生的照片插入到文檔中,為學生制作一個“學生證”,這種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教學模式來講,不僅能夠中按時出Word文檔工具的特征,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比如,要介紹計算機桌面上各個圖標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桌面用多媒體投影到黑板上;然后用改換圖標或者改變電腦主題系統(tǒng)的方式對圖標的外觀進行改變。原本商務風的圖標或者各類桌面軟件的原廠圖標或許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專業(yè)軟件或者系統(tǒng)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去切換一種卡通風格或者動物風格的圖標,這樣就更容易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制作ppt,同時加載音頻,以軟件“自我介紹”的口吻進行播放。比如需要講解計算機硬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教師可以提前把各類硬件的基本概念用自我介紹的口吻錄制成音頻,然后在課堂上配合硬件的圖片圖示進行播放,甚至還可以采用變音軟件改變語音效果。這樣一來,學生感受到音頻教學的新奇有趣,同時對相關內容有了更好的接收和理解。
三、科學構建生活化教學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入生活化教學,把信息技術和學生所熟悉、感興趣的生活素材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利用所學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動性比較強,教師可以引入一些趣味化的信息技術生活素材,例如,當教師教學生學習繪圖軟件時,可以用PPT動態(tài)圖片向學生展示學生比較喜歡的動畫片。在學習“發(fā)送郵件”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家用郵件的形式來發(fā)送家庭作業(yè),這樣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實用性,同時也能夠鞏固、復習所學信息技術知識。又比如 ,在講解“計算機病毒的防御”的時候,教師可以把計算機病毒和學生打噴嚏身體行為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打噴嚏的時候需要捂住嘴巴?”學生就能夠明白計算機病毒和感冒病毒是一樣的,都需要采用科學方法去預防,讓學生明白預防計算機病毒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學能夠把生活素材和信息技術知識聯(lián)系起來,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實用性,從而能夠更加專注投入到學習中去,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四、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使課堂充滿新鮮感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引入多樣化的教育模式,比如,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等,無論何種教學模式,都要體現(xiàn)出“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給予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舞臺,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自主學習模式中,引導學生去自主思考、自主實踐;在探究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深入鉆研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批判意識、質疑精神,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與方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拿合作學習來說,比如,教學繪制圖畫的相關內容時,教師給學生演示了一次畫圖程序,即“單擊、程序、附件、畫圖”,讓學生對此有比較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討學習,并探討如下問題:能夠用于畫圖的工具有哪些?在這個工具箱中有哪些常用的東西?之后再根據所了解到的工具,將教師展示在多媒體上的圖片畫出來。引導學生探討這樣幾個問題,這樣一來,由學生一起合作探究,他們對于畫圖所需要的工作將會有比較深刻的認知,且在他們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與自己的同學一起探究工具,他們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獲。在學習完成之后,筆者給學生呈現(xiàn)了這樣一個學習任務:“用鉛筆工具畫一朵小蘑菇”,讓各個學習小組分別開始畫,教師巡視,待到學習任務完成之后,各個小組之間可以互相參觀,參觀結束之后,修改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
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教學方法還有待更深入的探索,是一個長期的課題,信息技術教師只有潛心鉆研,善于挖掘教材的潛在魅力,才能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開辟新天地。同時教師要注重轉變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與理念,把學生作為信息技術課堂的主體對象,讓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參考文獻
[1]馬貴波.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J].中小學電教,2008.
[2]汪燕.中小學計算機教學模式發(fā)展芻議[J].新課程學習(下),2011.
作者簡介:
王高峰,1980年3月,男,山東省肥城市,肥城市安駕莊鎮(zhèn)民族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