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劉福星 李生香 劉桂紅 劉春艷 鐘紅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妊娠婦女凝血4項與血栓前狀態(tài)分子標志物,并分析其檢查評價。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間定期產(chǎn)檢的180例臨產(chǎn)孕婦作為觀察組,另選正常非妊娠婦女180例作為對照組,均由同一組檢驗人員對兩組婦女進行凝血4項檢測與血栓前狀態(tài)分子標志物檢測,觀察對比兩組婦女檢測結果。結果:觀察組纖維蛋白原(Fg)、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TAT)、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2)以及D二聚體(D-II)均高于對照組,但在血小板顆粒糖蛋白140(GMP140)指標對比中,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妊娠血液凝血功能有所增強,纖溶活性、抗纖溶活性呈明顯亢進,血栓減少,利于血小板活化狀況保持在低水平。
【關鍵詞】早期妊娠;凝血4項;纖維蛋白原;評價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6.1; R4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3-0152-02
妊娠作為女性特有的正常生理過程,機體的生理指標與激素水平均受到胎兒生長發(fā)育、分娩因素而改變,而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纖溶系統(tǒng)的變化均使妊娠婦女血液表現(xiàn)出高凝狀態(tài)。而對于正常妊娠早期的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g)的凝血四項與血栓前狀態(tài)分子標志物的檢查研究較少[1]。因此,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間定期產(chǎn)檢的180例臨產(chǎn)孕婦作為觀察組,另選正常非妊娠婦女180例作為對照組,進行觀察對比,旨在探討妊娠期出凝血功能異常疾病的預防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間定期產(chǎn)檢的180例臨產(chǎn)孕婦作為觀察組,另選180例正常非妊娠婦女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孕婦分娩時平均孕齡為38.4周,平均體重為3456g,臍帶繞頸、胎兒宮內(nèi)窘迫、胎膜早破、早產(chǎn)、急產(chǎn)、巨大胎兒各有18例、4例、6例、4例、4例、4例,其余均無異常。入選患者均無結核、肝病等傳染疾病史,且檢測前90d,無使用影響凝血系統(tǒng)功能的藥物。同時排除患有心臟病、糖尿病、抗磷脂抗體綜合征以及獲得性血栓傾向病史或先天者等。入選的研究對象資料均無差異。
1.2方法 ①儀器與試劑準備:使用相關的酶標儀,臺式常溫高速離心機、自動血凝儀、-80℃冰箱,凝血常規(guī)、抗凝、纖溶和抗纖溶分子標志物試劑盒。②血液樣本采集:對照組婦女在月經(jīng)14d,觀察組則在孕期為10~12周,早上9點前空腹肘靜脈采集抽血8mL,其中2mL注入比例為1:9的檸檬酸鈉試管中,作為測定凝血4項;3mL同樣注入為1:9的檸檬酸鈉試管中,作為測定血栓烷B2(TXB2)、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 ,AT-Ⅲ)、F1+2、GMP140、TAT以及PAI-2;最后3mL使用干燥管裝置,用于D-II的測定。③標本保存:將血漿用于D-II的檢測,放置于-80℃冰箱保持待測,用于測定F1+2、GMP140、TAT、PAI-2、AT-III、TXB的標本于采集后的30min內(nèi),置于常溫下3000 r/min,10min離心,留取血清。④標本檢測:凝血4項在采集完畢后,2h內(nèi)于全自動凝血儀上進行磁珠凝固法檢測,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進行;濁度法檢測D-II,雙抗體夾心ABC-ELLSA法檢測F1+2、GMP140、TAT、PAI-2、AT-III、TXB,檢測方法應依據(jù)說明書操作進行。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經(jīng)檢驗為非正態(tài)資料,使用中間數(shù)表示,對照組與觀察組進行對比,使用非參數(shù)檢驗,經(jīng)校正α為0.008,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早期妊娠凝血4項狀況對比 早期妊娠階段PT、APTT、TT均無明顯變化,TAT、F1+2以及Fg均有所增高,與對照組對比有差異(P<0.05),表示凝血功能顯著增強,詳見表1。
2.2血栓前狀態(tài)分子標志物對比 觀察組D-II、PAI-2、GMP140與對照組對比,存在差異(P<0.05),表明抗凝狀態(tài)無明顯變化,減少血栓形成,纖溶活性、抗纖溶活性亢進,詳見表2。
3 討論
凝血功能發(fā)生異常與妊娠期高血壓、自然流產(chǎn)、胎兒宮內(nèi)生長受限等疾病有關,因此,了解正常妊娠時出現(xiàn)凝血狀態(tài)的變化,對預防引發(fā)相關疾病的風險有極大幫助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通過對凝血4項與血栓前狀態(tài)分子標志物等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正常妊娠婦女早期血凝指標的變化。一般正常妊娠時,其APTT和PT縮短,F(xiàn)g升高,TT無明顯變化,但本次研究結果得知,妊娠早期APTT、PT、TT均無變化,但Fg高于未孕者[2]。
TAT與F1+2可以作為凝血功能情況的參照指標,F(xiàn)1+2用于反應早期機體發(fā)生凝血的產(chǎn)物,可在凝血酶形成時分解出來的活性片段,能夠直接呈現(xiàn)出凝血酶生成的全量,可作為凝血酶原激活的特異分子標志物,同時根據(jù)其濃度上升則反映凝血系統(tǒng)功能呈亢進,提示血栓形成前狀態(tài)。本次研究表明,早期妊娠F1+2顯著升高,凝血系統(tǒng)功能呈亢進;AT-III于正常情況下,妊娠早期無顯著變化,提示抗凝狀態(tài)與孕前期無關聯(lián),主要原因是肝素與AT-III相結合后,對凝血酶、多種凝血因子的活性以及纖溶酶起到抑制作用,同時也起到防止血栓和抗凝功效。而TAT作為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是一種能夠反映出凝血酶早期形成的分子標志物,也是作為凝血酶狀況的敏感指標,通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TAT在早期妊娠時水平有所上升,進一步表明了高凝狀態(tài)也可發(fā)生在妊娠早期。血栓烷B2(TXB2)作為血小板形成的標志物,其血漿TXB2含量升高因少量血小板在體外活化作用,證明了TXB2是血小板活化的主要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縮以及血栓形成均因TXB2出現(xiàn)異常升高現(xiàn)象所致,由此可能會出現(xiàn)纖維素樣壞死或動脈粥樣硬化等,增加了孕婦流產(chǎn)、早產(chǎn)、妊娠高血壓及死胎等情況的風險,本研究結果提示,早期妊娠TXB2有所升高,但無顯著差異。
GMP140同樣作為血小板形成的標志物,其主要分布在血小板α顆粒內(nèi)、小靜脈以及微靜脈內(nèi)皮細胞等區(qū)域,在白三烯C4、凝血酶或組胺的作用下,被迫與質(zhì)膜相互融合呈現(xiàn)在細胞表面表達,在血栓與炎癥形成同時,血小板、內(nèi)皮細胞與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間產(chǎn)生黏附。本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早期GMP140呈大幅度下降,同時GMP140和TXB2狀態(tài)表明了妊娠初期血小板聚集少,對建立胚胎著床和母胎界面微循環(huán)有極大幫助作用。PAI-2具有抗纖溶作用,主要原因是PAI能夠通過與t-PA形成1:1復合物,從而致使t-PA失去活性,減少由機體纖溶酶原轉化成的纖溶酶,有效降低纖溶活性;PAI-2在正常人中含量<5ng/mL,但其僅在妊娠時呈升高水平,而本文研究結果提示,妊娠早期PAI-2有顯著升高,可達到45ng/ mL。由此可見,妊娠早期抗纖溶活性增強,其纖溶酶生成下降以及纖維蛋白的溶解能力較低。D-II作為機體高凝狀態(tài)與纖溶亢進的分子標志物之一,同時也是纖維蛋白單體經(jīng)Ⅻa相互交聯(lián)后,形成的交聯(lián)纖維蛋白,通過纖溶酶水解所產(chǎn)生的具有特異性降解產(chǎn)物,其水平增高也呈現(xiàn)繼發(fā)性纖溶活性的增高。D-II在血漿中含量的增高可表示機體纖溶活性的增高,提示有纖溶亢進與血栓形成的前奏以及處于高水平動態(tài)的平衡狀態(tài)。對靜脈血栓性疾病、妊娠期各種并發(fā)癥和指導抗凝治療的診斷與預防方面,D-II的檢測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在本次研究結果得知,妊娠早期D-II的升高,也不會發(fā)生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纖溶亢進期的表現(xiàn)。
程麗華[4]等人研究表明,妊娠期婦女的凝血機制在妊娠早期就開始增加,機體呈高凝狀態(tài),通過測定APTT、 PT、TT、FIB,可得知凝血功能的異常對疾病有著較好的預示作用,也是對疾病治療有較好的檢測作用。同時認為機體在正常情況下,處于一個較為平衡的狀態(tài),但在機體處于妊娠狀態(tài)時,凝血系統(tǒng)、抗凝血系統(tǒng)的平衡就會發(fā)生失調(diào),同時在此狀態(tài)下,胎盆產(chǎn)生激素,機體神經(jīng)激素分娩異常,提示在不同時期,凝血功能也會出現(xiàn)變化,因此,積極檢測婦女的血液狀態(tài),能夠預防及處理妊娠時期出現(xiàn)的危及狀態(tài),具有極高的價值。譚珊[5]研究提示,凝血4項是出血性疾病的診斷指標,其凝血酶原時間作用于凝血功能、止血作篩查,在血栓性疾病與血栓前狀態(tài)中凝血活酶時間縮短,凝血酶時間可將血漿中空腹血糖的異常直接呈現(xiàn),提示是否有抗凝物和纖溶出現(xiàn);同時認為,相較正常非妊娠婦女,臨床孕婦血液處在高凝狀態(tài),會出現(xiàn)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狀況,對于檢測妊娠婦女血常規(guī)、凝血4項具有重要意義。李劍浪[6]研究結果表明,妊娠晚期和臨產(chǎn)期孕婦的纖維蛋白原水平顯著高于早期和孕中期,在妊娠期間,機體凝血、纖溶系統(tǒng)都會有較大的變化,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出血情況發(fā)生率較高,因此,認為加強妊娠婦女凝血4項檢測,對孕婦凝血功能維持在合適的水平上在產(chǎn)婦的生產(chǎn)尤為重要。有相關研究[7]表示,在妊娠第21周孕婦的F1+2水平呈現(xiàn)大幅度升高趨勢,持續(xù)升高到36周,于分娩后2d逐漸下降,直到降至正常水平;對于D-II在胎兒生長受限、水腫胎時,呈顯著升高跡象,同時有學者[8]認為,PAI-2在早期妊娠水平較低,但在妊娠20周后呈線性升高。
綜上所述,早期妊娠血液凝血功能有所增強,纖溶活性、抗纖溶活性呈明顯亢進,血栓減少,利于血小板活化狀況保持在低水平。
參考文獻
[1] 岳朝艷. 應春妹. 妊娠期母體血清IL-35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J].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 2017, 37(4): 254.
[2] 羅小秋. 李樹英. 妊娠期易栓癥孕婦凝血指標以及血小板相關參數(shù)波動臨床意義研究[J]. 吉林醫(yī)學, 2020, 4(41): 916-918.
[3] 楊敬芹. 對妊娠晚期婦女進行凝血四項檢測的臨床檢測意義研究[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 2018, 3(6): 179-180.
[4] 程麗華. 孫榮革. 探討妊娠期婦女凝血指標的變化以及檢測的臨床意義[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5(16): 4-5.
[5] 譚珊. 臨產(chǎn)孕婦凝血四項及血常規(guī)檢測的臨床價值分析[J]. 臨床檢驗雜志, 2020, 1(9): 11-12.
[6] 李劍浪. 探討妊娠期女性進行凝血4項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9, 90(19): 169-171.
[7] 張松巖. 臨產(chǎn)孕婦凝血四項及血常規(guī)檢測的臨床價值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7, 15(11): 178-179.
[8] 吳劍鋒. 楊發(fā)達. 朱麗敏等. 妊娠合并癥臨產(chǎn)孕婦凝血功能調(diào)查[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8, 15(20): 118-120.
基金項目:青海省衛(wèi)計委指導性課題項目“西寧地區(qū)孕期婦女血栓標志物檢測的變化趨勢及臨床分析研究”(編號:2019-wjzdx-105)
作者簡介:王金鳳(1973.06-),女,大專,副主任技師,研究方向:妊娠婦女血栓分子標志物變化。E-mail:8193485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