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安徽皖北煤電集團總醫(yī)院ICU,宿州 234000)
重癥肺炎是由細菌、病毒等引起的肺部炎癥,該病起病迅速、進展快、并發(fā)癥多,具有高患病率和死亡率[1]。研究表明,重癥肺炎的死亡人數(shù)占重癥監(jiān)護室總死亡人數(shù)的40%[2]。重癥肺炎已成為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早期診斷并及時評估預后對降低患者死亡率至關重要。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作為炎癥評價指標,其操作簡便、成本低廉,被廣泛用于呼吸系統(tǒng)等疾病的預后評價[3]。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常用于貧血的鑒別診斷[4]。研究發(fā)現(xiàn),RDW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疾病的預后密切相關[5]。然而,NLR及RDW對重癥肺炎患者預后判斷的研究較為少見。因此,本研究回顧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并評估NLR及RDW對重癥肺炎患者28 d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性5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69.54±9.12)歲。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重癥肺炎診斷標準[6];年齡≥18歲;基礎與病史資料完整。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依據(jù)治療28 d后的存活狀況分為存活組56例和死亡組24例。
1.2 研究方法記錄患者基礎疾病以及入院后首次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II(APACHE II)、Murray肺損傷評分、序貫器官衰竭評分(SOFA)。記錄患者臨床指標:白細胞計數(shù)(WBC)、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NEU)、中性粒細胞百分比(GR%)、淋巴細胞計數(shù)(LYM)、紅細胞分布寬度(RDW)、血小板計數(shù)(PLT)、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降鈣素原(PCT)、血乳酸(Lac),根據(jù)NEU和LYM計算NLR,根據(jù)動脈氧氣壓力(PaO2)、吸入氧氣濃度分數(shù)(FiO2)計算氧合指數(shù)(OI)。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組間計量資料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死亡危險因素分析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以ROC曲線下面積(AUC)評價NLR及RDW對重癥肺炎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兩組基礎患者疾病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死亡組APACHE II評分、Murray肺損傷評分和SOFA評分均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n)
2.2 兩組臨床檢查指標比較兩組GR%、LYM、PLT、ALT和AST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死亡組WBC、NEU、RDW、NLR、PCT和Lac均高于存活組,OI低于存活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指標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n)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RDW、NLR、Lac、OI和Murray肺損傷評分是重癥肺炎患者28 d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 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評估RDW對重癥肺炎患者死亡風險的AUC為0.746(95%CI0.621~0.870),當最佳截斷值為0.477時,敏感度為65.6%,特異度為82.1%;NLR對重癥肺炎患者死亡風險的AUC為0.753(95%CI0.627~0.878),當最佳截斷值為0.460時,敏感度為78.1%,特異度為67.9%。見表5。
表5 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
目前,感染性疾病約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1/3,其中重癥肺炎在所有肺炎類型中死亡率位居首位,隨著臨床重癥肺炎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7-8]。因此,對重癥肺炎的診斷治療及預后評估至關重要。WBC、PCT、Lac、OI、Murray肺損傷評分等指標均可用于重癥肺炎的病情嚴重程度評估及預后預測,然而以上指標均有其局限性,故尋找簡便易行的臨床標志物對預后評估重癥肺炎具有重要的意義[9]。
圖1 ROC曲線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NLR、RDW是重癥肺炎患者28 d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與Lac、OI、Murray肺損傷評分等指標相比,NLR及RDW的AUC值更高。結(jié)果表明,動態(tài)監(jiān)測NLR、RDW變化趨勢,對重癥肺炎早期診斷具有良好的價值,有助于判斷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NLR能快速反映患者體內(nèi)的炎癥反應的程度,評估感染性病情的嚴重程度,對判斷患者的預后情況具有積極作用[10-11]。NLR綜合表達NEU和LYM之間的平衡關系,與單種細胞數(shù)目相比更具有穩(wěn)定性,受生理和應激的影響更?。?2]。此外,RDW是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zhì)性的參數(shù),RDW越大,紅細胞的體積變異度越大[13]。當患者受到感染時,紅細胞循環(huán)數(shù)量減少,代償性引起小體積紅細胞增多,從而導致RDW增大[14]。RDW可影響機體炎癥因子水平,對感染性疾病的預后判斷至關重要[15]。
綜上所述,NLR、RDW是重癥肺炎患者28 d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NLR及RDW對重癥肺炎患者的28 d死亡風險具有良好的預測價值,可作為重癥肺炎預后評估有效而簡便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