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秀
(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山東 臨沂 276012)
稻米品質的研究主要是探討稻米外觀品質、加工品質、 食味品質、 貯藏品質及營養(yǎng)保健品質等,因品種、產地、環(huán)境、氣候、栽培管理、收獲貯藏、米飯蒸煮方式不同而差異明顯[1,2]。 該項研究主要是承擔“山東省農業(yè)良種工程項目-主要糧食作物種質資源搜集保護與精準鑒定” 而開展的山東稻米品種資源在魯東南稻區(qū)品質與食味的表現(xiàn)及檢測研究。
供試材料為近年來山東稻區(qū)通過的國審、省審、登記備案和進入生產試驗的水稻新品種(系)及當?shù)貙φ掌贩N潤農11、臨稻10 號、津原45 和優(yōu)質食味米檢測對照品種秋田小町等。
試驗于2020 年在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水稻試驗田進行, 試點處于魯東南沂沭河沖積平原中心地帶,黃潮土,中上等地力,排灌方便,旱澇保收,前茬作物為冬小麥品種臨麥24 號。
1.3.1 試驗設計 區(qū)組順序排列,對向2 次重復,6 行區(qū),行長2 m,行株距22.2 cm×15.0 cm,基本苗8 萬苗/667 m2, 試驗檢測樣品二合一均勻取樣[3]。
1.3.2 大田管理 翻整地情況: 冬小麥全量秸稈還田,灌水后小型拖拉機耙3 遍,整平后插秧。
基肥:667 m2施50 kg 三元復合肥 (15-15-15)、80 kg 生物菌肥、25 kg 碳酸氫銨。 追肥:7 月1 日667 m2施尿素10 kg。
除草:7 月1 日667 m2拌尿素施用惡草酮500 ml 封閉除草。
病蟲害防治及水管理均按當?shù)厣a習慣進行[4]。
1.3.3 特殊天氣情況 秧田及大田生長前中期降雨明顯偏多, 大田生長前中期和灌漿成熟中后期光照明顯比常年偏少, 其他接近常年。 突出表現(xiàn)在: 全生育期降水量比累年值增加414.3 mm,其中7 月增加84.7 mm、8 月增加361.6 mm、9 月減少65 mm; 全生育期光照時數(shù)比累年值減少259.1 h,其中6 月減少59.4 h、7 月減少47.4 h、8月減少100.8 h、10 月減少51.5 h。
47 個品種資源的齊穗期介于8 月18 日~9 月1 日,均處在山東稻區(qū)安全齊穗期范圍之內,抽穗最早的是潤農4 號、津原45,其中津原45 也是中粳早熟組對照種,區(qū)域試驗南端就包括東營稻區(qū),山東省區(qū)試中粳中早熟組對照種為潤農11,齊穗期為8 月24 日,穗期居中,山東省區(qū)試中粳中晚熟組對照種為臨稻10 號,齊穗期為8 月29 日,齊穗期最晚品種是濟稻4 號和大糧312,齊穗期是8月31 日,均處于山東稻區(qū)安全齊穗期之內。 全生育期介于146~158 d, 成熟期均在10 月21 日之前, 完全滿足水稻安全成熟收獲和稻麥兩熟雙豐收的要求, 所有參與調查統(tǒng)計分析的水稻品種資源都是正常成熟的。
稻米品質食味檢測以通化農業(yè)科學研究院2020 年試驗田種植的秋田小町為對照,運用日本佐竹otake 實驗礱谷機FC2R、 日本yamamoto 山本試驗用精米機VP-32/VP-32T、 大米外觀品質檢測儀(JMWT 12)、東孚久恒大米食味計JSWL、東孚久恒米飯食味計(STA1B-CN)等儀器對包括對照種在內的49 份供試材料進行測定,檢測結果如表1。
表1 稻米外觀與食味檢測一覽
參加檢測的49 個水稻品種資源糙米率介于81.7%~87.1%, 其中圣糯2 號 糙 米 率 最 高,達87.1%,大糧303 糙米率最低,為81.7%,超過國標1 級優(yōu)質粳米規(guī)定糙米率83%以上的水稻品種資源多達44 個,低于83%糙米率的品種資源只有4個, 這說明山東水稻品種資源糙米率總體還是很高的。
與高糙米率形成鮮明反差的是, 精米率高于74%的水稻品種資源只有10 個, 整精米率高于68%的水稻品種資源只有1 個,即圣香66;與大米外觀品質結合分析認為圣香66、 圣糯1 號、濟稻9 號、圣武糯0146 加工與外觀品質綜合得分最高。
之所以出現(xiàn)以上這種情況,分析認為2020 年度水稻生長季節(jié)多雨寡照影響光合積累是主要原因,稻米容重下降,堅實度不足,最終導致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較常年出現(xiàn)“雙降”。
從大米食味值測定結果看:49 個參加測定統(tǒng)計的水稻品種資源大米食味值介于59 分~83 分,圣武糯0146 大米食味值最低,是59 分,秋田小町大米食味值最高,是83 分,當?shù)? 個對照品種臨稻10 號、 潤農11 和津原45 大米食味值分別是76 分、79 分和76 分;高于當?shù)貙φ掌贩N大米食味值79 分的品種資源有15 個, 接近秋田小町大米食味值的品種資源有5 個, 而且都是近年來選育的水稻新品種; 綜合分析認為山東稻米品種資源在大米食味值方面近年來有較大提高, 但在達到和超過國際公認的優(yōu)質稻米資源方面還有一定差距,需繼續(xù)努力。
從米飯食味值測定結果看:49 個參加測定統(tǒng)計的水稻品種資源米飯食味值介于69 分~83 分,臨稻10 號米飯食味值最低,是69 分,圣稻13 米飯食味值最高,是83 分,當?shù)? 個對照品種臨稻10 號、 潤農11 和津原45 米飯食味值分別是69分、80 分和73 分,高于當?shù)貙φ掌贩N米飯食味值的品種資源有6 個, 高于檢測對照品種秋田小町米飯食味值的水稻品種資源有15 個,綜合分析認為山東省水稻品種資源在米飯食味值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 但強優(yōu)勢品種資源還有待進一步創(chuàng)制和選育[5]。
稻米品質因品種、產地、環(huán)境、氣候、栽培管理、收獲貯藏、米飯蒸煮方式不同而差異明顯,通過該項研究也再一次得到驗證。
長期研究認為, 稻米和米飯檢測得分高于日本優(yōu)質稻米品種“秋田小町”的水稻品種資源未必都是優(yōu)質食味稻米品種資源, 優(yōu)質食味稻米品種資源的最終確定還要通過組織具備稻米食味品評專業(yè)水準的人評確定[6,7];但從以往的實踐看,經進一步組織人評通過的優(yōu)質食味稻米品種資源都是經大米和米飯雙重檢測得分高于對照品種或基準品種的水稻品種資源。
要全面研究和弄清稻米綜合品質是一個系統(tǒng)性技術工程,需要農業(yè)、食品、加工、倉儲、醫(yī)療保健等多學科聯(lián)合攻關才能最終揭開優(yōu)質稻米品種資源的多層次的內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