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燕
摘 要: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碰到學生們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出現(xiàn)語言質(zhì)量低、思維閉塞的狀況。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在課堂中通過搭建語言支架和展示對話范本,來幫助學生輸出語言,但這“治標不治本”。筆者通過探索與實踐,發(fā)現(xiàn)以下途徑能持續(xù)地、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
關鍵詞:語言訓練;優(yōu)化;途徑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也要從這五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策略指導
葉圣陶先生說:“好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受用?!痹谟⒄Z學習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如,在培養(yǎng)學生聽、讀習慣的時候,筆者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靜聽錄音標記號,跟讀錄音并模仿;
反復跟讀糾發(fā)音,語速適當注韻律。
課外閱讀多嘗試,整體感知重積累。
在培養(yǎng)學生“說”的習慣時,要求學生:
勇于開口,不怕出錯;
觀察模仿,機械套用;
反復嘗試,活學活用;
積極參與,展示自我。
在培養(yǎng)學生“寫”的習慣時,要求他們:
身體坐正姿勢對,四線三格中找位;
拼寫正確字飽滿,標點符號不可缺。
在有了明確的要求后,孩子們會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習慣,但是大多數(shù)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弱,部分孩子偷懶的習慣很嚴重,因此光告訴他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夠的。我們需將學生各方面的習慣要求告知家長,讓家長和教師一起關注孩子的習慣。筆者還對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學習習慣進行評價,評選出聽、說、讀、寫方面的“勤敏之星”,以此促使他們改掉壞習慣,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是培養(yǎng)孩子們的良好習慣,也是對他們聽、說、讀、寫方面的策略指導。策略指導猶如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柺棒”,讓學生借助這根柺棒獨立前行,而不是永遠讓老師攙扶著他們成長。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情感態(tài)度
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我們通常會注重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利用趣味化的圖文音像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文本,設置各種比賽和游戲等,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筆者認為,除了這些方面,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展示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孩子們在學Cinderella一課時,F(xiàn)un time中有故事的表演,在課上,筆者讓學生進行表演,并對他們的語言、表情、動作、環(huán)節(jié)的銜接等方面進行了指導,他們表演得繪聲繪色。在英語節(jié)的節(jié)目匯演中,師生再次研究劇本,進行改編、優(yōu)化,將課堂上的自娛自樂,變成了舞臺上的才藝展示。參與的孩子們在活動中成長,增強了自信,觀看的孩子們在活動中學習,在期待中實現(xiàn)自我成長。
三、知識技能齊發(fā)展,強調(diào)實訓效果
(一)多提開放性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為了實現(xiàn)對語言的綜合運用。從機械操練到活學活用,思維能力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都只有唯一的答案,這種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我們應該在合適的時機,提出開放性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如,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 8 Chinese New Year Story time的教學中,在學生學習了Anna一家在before Chinese New Year,on Chinese New Year's Eve,on Chinese New Year's Day和on the seco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四個時間段做的事情之后,筆者問學生:“What are you and your family going to do...?”由于Anna住在香港,他們的習俗和我們當?shù)氐牧曀卓赡苡兴煌颐總€家庭所做的事情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學生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這個問題從語法和思維兩個角度,雙向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有的老師一提出問題就要求學生回答,然而學生的思維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快,因此,教師一定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
(二)活動設計有梯度,突破重難點
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對于學生難以掌握的重難點,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要由易到難,有梯度,幫助學生逐步掌握重難點。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 1 Cinderella第二課時內(nèi)容為綜合板塊Grammar time、Fun time & Sound time,這課時的難點為特殊疑問詞Why后面加“一般疑問句”的知識點,以及Fun time的表演。為了有效突破重難點,筆者設計了以下活動。
1.Answer and find
Why is Cinderella so sad at first?
Why can't she go to the party?
設計意圖:孩子在回憶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的同時,發(fā)現(xiàn)了用Why提問的句子,用because來回答,然后通過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特殊疑問句是由特殊疑問詞加一般疑問句構成。
2.Think and try
設計意圖:在發(fā)現(xiàn)了特殊疑問句的構成之后,孩子們再次進行小組合作,將Fun time中的簡單句Why改成完整的問句,將上一環(huán)節(jié)討論的句子結構運用于實際語句中,由易到難,突破難點。
3.Ask and answer
設計意圖:兩人合作,互問互答,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表演打下基礎,降低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難度。
4.Act out
設計意圖:與小組成員合作,運用適當?shù)恼Z言、表情、語氣、動作,表演故事。
(三)充分利用tips,幫助學生輸出語言
學生在語言輸出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或許他們會覺得“無話可說”,或許他們的語言輸出不夠精彩,沒有發(fā)揮出他們最大的潛力……為了優(yōu)化學生的語言輸出,同時減少教師解釋的時間,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利用tips,標明活動的方式、步驟和活動中可能會用到的語言。比如,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 1 Cinderella第二課時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表演Fun time的故事,筆者設計了兩個tips,幫助學生快速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
四、重視文化意識,表達更得體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是語言所承載的內(nèi)容,不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難以真正掌握一個民族的語言,因此,我們要將文化與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常見這樣的場景:外教老師第一次給班上學生上課時說:“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于是,學生開始提問。有學生問外教老師:“How old are you?”可是他們并不懂在國外詢問年齡是不禮貌的。如果我們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下冊Unit 5 How old are you?一課的教學中,向?qū)W生介紹了相應的外國文化,孩子們就不會這么問了。因此,適當滲透文化知識,能夠幫助學生表達更得體。
總之,學生學習語言,是為了使用這門語言。我們要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多想各種方法,激勵學生開口說,幫助他們說得多、說得正確并得體。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