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芳
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文化。大學生認同和傳承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目前,四川省民辦高校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存在認知認同模糊、情感認同淡薄、行為認同困難三大突出問題。鑒于此,提出三點建議:“傳統(tǒng)教學+現(xiàn)代媒介”創(chuàng)新形式提高認知認同水平;“優(yōu)化環(huán)境+榜樣引領”營造氛圍提升情感認同動力;“聯(lián)動實踐+創(chuàng)新形式”知行合一增強行為認同效果。
關鍵詞:四川省;紅色文化;認同;策略
中圖分類號:D9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48
在中國話語體系中,紅色文化是一種“以顏色標示其本質內(nèi)涵的文化種類”的統(tǒng)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文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時代精神、先進人物等是紅色文化在新時期的延伸和發(fā)展?!奔t色文化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傳承紅色文化指明了方向。大學生是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中堅力量,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群體,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學生紅色文化的認同和傳承問題,要引導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
1 大學生認同和傳承紅色文化的價值意蘊
1.1 有利于弘揚中國精神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凹t色文化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紅色物態(tài)文化、紅色制度文化和紅色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其中所蘊含紅色革命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增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有利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中國精神。紅色文化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內(nèi)容,在思想引領、文化傳承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其所蘊含的精神品質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支撐力量。高校加強紅色文化學習教育,提升青年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度,是基于我國實際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有效之策。
1.2 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抵御外來文化侵襲
中國文化自信的底氣在于獨有的紅色基因。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重要的時代價值,尤其紅色精神文化可謂是紅色文化的靈魂和精髓,是紅色文化“遺傳密碼”和“生命基因”,也是對大學生進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四川省民辦高校通過加強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增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論認知和情感認同,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是中國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源泉。”有利于增強抵御外來文化侵襲的免疫力,摒棄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思想。
1.3 有利于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激勵大學生砥礪奮進
大學生群體政治素養(yǎng)、理想信念和精神面貌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青年學生理念越是遠大、信念越是堅定,中國夢的早日實現(xiàn)就越值得期待。高校必須深入結合我國的黨史國史,充分運用革命理想、革命信念、革命精神等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2 四川省民辦高校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教育內(nèi)容和方式單一,認知認同模糊
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認同的首要前提是對紅色文化內(nèi)涵及基本內(nèi)容有充分地認知和理解。然而,目前在四川省民辦高校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大學生對紅色文化普遍認可,但很多學生對其基本內(nèi)容的認知卻比較模糊,欠缺對紅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正確認知。大學生能不能準確理解紅色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和實質內(nèi)容將直接決定大學生能否接受紅色文化傳遞出的正確價值觀,影響大學生會不會主動認同紅色文化??陀^地講,目前在四川省很多民辦高校,學校層面對紅色文化教育問題并沒有足夠重視,因此,教學層面就出現(xiàn)了教育內(nèi)容陳舊和教育形式單一、流于形式等一系列問題;在學生層面,他們普遍認為紅色文化內(nèi)容深奧難懂,遠離自己的生活實際,甚至有學生錯誤地認為紅色文化是“高大上、假大空”的理論,有學生錯誤地認為紅色文化在和平時代已經(jīng)過時,難以引起共鳴和學習興趣。學校層面的重視不夠,教師層面的教育無力,學生層面的認知扭曲、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基本認知和理論認同,影響了紅色文化的教育效果。
2.2 紅色文化信仰缺失,情感認同淡薄
信仰是對某種理論、學說或主義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紅色文化信仰首先應該建立在對紅色文化的濃厚的認知興趣,在理論認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逐漸內(nèi)化為自己的堅定信仰并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踐行紅色精神。目前,四川省民辦高校很多大學生對紅色文化明顯缺乏學習興趣,無法做到自覺學習和全心投入,無法真正理解紅色文化蘊含的深刻歷史意義和寶貴時代價值,也談不上對歷史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思考。缺乏興趣的學習自然是無法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更談不上紅色文化信仰。即便有些學生對待紅色文化的情感積極向上,但學習積極性也普遍不高,紅色信仰淡薄,情感認同缺失。此外,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意識形態(tài)領域也出現(xiàn)了很多外來思想,一些西方國家企圖通過各種隱秘的手段對我國高校進行西方文化滲透,如果大學生缺少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紅色文化的信仰,就可能在意識形態(tài)的較量選擇中迷失自己的正確方向。
2.3 實踐平臺建設不力,行為認同困難
課堂融通、理實一體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認同和情感認同最終都要落腳在行為認同上,促進大學生的行為養(yǎng)成。目前,四川省民辦高校利用實踐平臺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意識普遍不強,很多高校沒有搭建起紅色文化實踐創(chuàng)新平臺,因此盡管有些學生積極認同紅色文化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但卻很難把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品質落實在自己的行為中,知與行呈現(xiàn)出強烈的反差。實踐平臺建設不力,實踐教學開展困難,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認同和傳承紅色文化的實效性。此外,某些建立了實踐平臺的民辦高校,有些實踐教育主體存在敷衍化,紅色實踐教育內(nèi)容也未能滿足大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實踐積極性,很多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表現(xiàn)出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內(nèi)在學習動力明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