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勇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社會乃至教育領域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為了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高校開展了在線網(wǎng)絡教學。文章探索了特殊時期線上課程教學模式,主要采用自主性線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通過慕課以及線上提供的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線輔導及答疑等,既能有效避免教師扮演“主播”角色以及因高峰期教學直播帶來的網(wǎng)絡堵塞等弊病,同時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當然,構造地質學線上課程還剛起步,這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有待于進一步的檢驗及改正。
關鍵詞:疫情;在線教學;構造地質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3-0053-04
Abstract: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2020 poses serious challenges to society as a whole and to education, Most universities launched online teaching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stop classes, not stop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 in this special period, which mainly adopts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method. Students can learn autonomously through MOOC and get materials provided online, and teachers can guide and answer questions from students, so as to avoid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pushing teachers to "anchors" and the network paralyzed, and it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 online. Of course, the online course of structural geolog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which effect needs further examination and correction.
Keywords: epidemic situation; online teaching; structural geology
正當全國大學生在家安度2020年春節(jié)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席卷全國。臨近春季開學,疫情還沒得到有效控制。為了保證學生們的健康安全,教育部作出了延期開學的決定,并提出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要求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1]。為了響應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廳的號召,各大學校紛紛組織教師及時開展網(wǎng)絡教學。于是很多老師嘗試開展直播,將家里改造成了直播現(xiàn)場。鑒于直播條件及環(huán)境因素,出現(xiàn)了諸如中途掉線、死機等各種狀況[2]。為有效避免教師扮演“主播”角色以及因高峰期直播教學帶來的網(wǎng)絡擁堵等弊病,同時保證網(wǎng)絡教學的正常秩序及效果,作者根據(jù)近期線上構造地質學課程教學實踐,談談網(wǎng)上教學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以供同行參考。
一、平臺選擇
網(wǎng)絡教學離不開線上平臺。截至2020年2月2日,教育部組織了22個在線課程平臺,制定了多樣化在線教學解決方案,免費開放在線課程2.4萬余門[1]。任課教師可利用中國大學MOOC、超星爾雅學習平臺、智慧樹在線大學、人衛(wèi)慕課、安徽省網(wǎng)絡課程學習中心(e會學)等在線平臺,建設自己的網(wǎng)上課程。
根據(jù)學校要求,作者選擇了超星爾雅學習平臺來建設構造地質學線上教學課程。這是超星依托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提供的一個公益平臺,集資源管理、教學互動、在線課程建設、教學成果展示及教學評估管理于一體。為充分利用線上優(yōu)質教學資源,作者還給學生推薦了兩所高校的慕課。一個是西北大學的構造地質學課程,網(wǎng)址為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WU-1002844007;另一個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構造地質學課程,網(wǎng)址為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UG-1206351804。這兩所高校的線上課程均為國家精品課程。同學們根據(jù)作者要求以及不同時段上課內(nèi)容,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聽課。此外,為防止網(wǎng)絡擁堵造成線上課程中斷,作者建有學習QQ群以備必要時與學生及時進行信息溝通與學習交流等。
二、在線教學準備
(一)制定教學計劃
構造地質學課程是地學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本課程主要介紹有關地質構造的理論及方法,包括讀圖、作圖等基本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同學們掌握觀察、描述各類地質構造,以及閱讀和編制地質圖件的一般知識和方法,能應用相關理論去分析有關地質構造現(xiàn)象及其形成、發(fā)展和演變過程,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學習奠定基礎。本課程一共48課時,40個理論課時,8個實驗課時。線上主要提供理論課時教學,每周4個課時,共10周。
由于構造地質學課程教學內(nèi)容豐富,構造現(xiàn)象紛繁復雜,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要想把所有內(nèi)容講通透不太可能,必須有所取舍、側重。作者根據(jù)教學大綱將各章節(jié)內(nèi)容按知識點劃分成20個教學模塊,每個模塊為相關聯(lián)內(nèi)容,以其中某1~2個知識點為主,時間控制在兩個課時;同時模塊之間兼顧內(nèi)容銜接,做到循序漸進。教學計劃遵循先介紹基礎理論,再講構造形態(tài),最后介紹相關應用以及讀圖、作圖方法及技能的流程。如對褶皺的講解,他者將這一章節(jié)分成褶皺要素及分類、主要褶皺類型及特征、褶皺的成因及影響因素、褶皺的野外觀察以及讀褶皺區(qū)地質圖五個模塊,而將褶皺與其他構造關系分別放入節(jié)理及斷層部分介紹,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及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