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凹弟,付佳興,梁 爽,溫亞軍,李 靜,王海玉
(河北省秦皇島市中醫(yī)院超聲科,秦皇島 066311)
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體、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孕激素受體均為陰性的一種特殊型乳腺癌[1]。在臨床實踐中,TNBC 多表現(xiàn)為分化低、組織學分級高、復發(fā)率高、總生存期短[2]。TNBC 最常見、最早的轉移途徑為腋淋巴結轉移,其淋巴結狀態(tài)以及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是判斷臨床分期、選擇治療方法和預后判定的主要依據(jù)。一直以來,無創(chuàng)性影像學檢查通常用于預測淋巴結轉移狀態(tài),其中超聲診斷腋淋巴結性質的準確率明顯高于鉬靶、CT、MR 及PET 等放射學方法[3]。隨著醫(yī)學影像技術的發(fā)展,彈性超聲成像(elastic ultrasound imaging,UE)作為一種新興技術逐漸被重視和應用,且在乳腺癌良惡性鑒別上有較高敏感性,但其TNBC 腋淋巴結性質判定上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常規(guī)超聲(ultrasonography,US)、UE及二者聯(lián)合評估TNBC腋淋巴結性質,以進一步提高超聲檢查TNBC 腋淋巴結轉移的準確性,為其臨床治療及預后提供幫助。
選取秦皇島市中醫(yī)院2017年3~12月收治的45例伴有淋巴結轉移的TNBC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69 枚腋淋巴結,均為乳腺病變同側的腋淋巴結,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5~60歲,平均(46.78±6.35)歲。病例排除標準:(1)腋窩淋巴結深度>3 cm;(2)淋巴結發(fā)生液化性壞死;(3)術前接受放化療治療;(4)伴有全身性感染和皮膚病;(5)病理結果不明確。所有患者均于檢查后1周內行淋巴結清掃術或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
1.2.1 對照組
檢測設備為飛利浦生產(chǎn)的IU-Elite型彩色超聲診斷儀,預設乳腺檢查參數(shù),頻率5~12 MHz。囑患者仰臥位,雙臂上抬外展,使兩側乳房與腋窩充分暴露,行US檢查,觀察腋窩淋巴結形態(tài)、淋巴門、皮質厚度等情況。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選取最大長軸切面啟用UE模式,同時顯示實時UE 圖。手持探頭垂直于淋巴結作連續(xù)手動壓縮,圖像的穩(wěn)定性以壓力指數(shù)3~4為宜,保存圖像并選擇感興趣區(qū)(ROI)。ROI應調至≥病變面積2 倍,同時避開胸部肌肉和腋血管的影響[4],將所檢的腋窩淋巴結逐一彈性評分和記錄。超聲圖像的采集和分析均由2位超聲工作經(jīng)驗資深的醫(yī)師進行,選擇最可疑的淋巴結并在對應部位作相應的體表標記,確保為同一代表性樣本,與病理結果對比分析。
1.3.1 US 以4 個常規(guī)特征評價,標準[5]:(1)短徑,<0.7 cm 計0 分,≥0.7 cm 計1 分;(2)長徑/短徑,≥2 分計0 分,<2 分計1 分;(3)皮質厚度,<0.3 cm計0分,≥0.3 cm計1分;(4)淋巴門,有計0分,缺失計1分。US評分診斷最佳臨界值為2分,US評分≥2分判定為轉移性淋巴結,<2分則判定為反應性淋巴結。
1.3.2 UE 以4 分評分法,標準[6]:(1)淋巴結內全是綠色或僅少見藍色,計1 分;(2)淋巴結內散在分布藍色,且范圍比例<45%整個區(qū)域,計2分;(3)淋巴結內藍色范圍≥45%整個區(qū)域,計2分;(4)淋巴結內全是藍色,邊緣有或無綠色,計4 分。UE 評分診斷最佳臨界值為3 分,US 評分≥3 分判定為轉移性淋巴結,<3分則判定為反應性淋巴結。
1.3.3 聯(lián)合診斷 US、UE 中任何1 項評分超過該方法中最佳臨界值時則判定為陽性(轉移性淋巴結),二者評分均在最佳臨界點之下判定為陰性(反應性淋巴結)。
將臨床病理學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與US、UE以及二者聯(lián)合診斷結果比較,計算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并繪制US、UE 以及二者聯(lián)合診斷的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并進行兩兩比較。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的采用t檢驗。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檢驗或χ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的計數(shù)資料。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繪制ROC 曲線,計算US、UE以及二者聯(lián)合診斷腋淋巴結轉移的敏感度、特異度。采用Kappa檢驗比較不同檢查方法的敏感度、特異度。采用Z檢驗比較不同檢查方法ROC曲線下面積的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以不同最佳截點診斷乳腺癌伴有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效能,結果顯示US聯(lián)合UE參數(shù)聯(lián)合診斷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顯著高于US及UE檢查組,見表1。
表1 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比較%
US聯(lián)合UE診斷TNBC腋淋巴結性質敏感性和特異性為91.67%和86.00%,與病理結果比較,Kappa系數(shù)為0.649,Kappa值的標準誤為0.092,Z=5.399,P<0.01,認為US聯(lián)合UE與病理診斷具有極強一致性,見表2。
表2 US聯(lián)合UE診斷與病理診斷結果對照n
ROC 曲線下面積兩兩比較,US 判斷TNBC 淋巴結性質ROC 曲線下面積為0.718,標準誤為0.062,P<0.01;UE ROC 曲線下面積為0.807,標準誤為0.049,P<0.01;US 聯(lián)合UE ROC 曲線下面積為0.925,標準誤為0.032,P<0.01。ROC 曲線下面積由大到小順序為US 聯(lián)合UE>UE>US。進一步Z檢驗比較,US聯(lián)合UE的曲線下面積顯著高于US檢查組和UE 檢查組[US(Z=2.27,P<0.05)、UE(Z=2.15,P<0.05)],US 與UE ROC 曲線下面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78,P>0.05),見圖1。
圖1 US、UE 及二者聯(lián)合診斷TNBC 腋淋巴結性質的ROC曲線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由于乳腺癌高度的異質性,臨床治療方法亦存在著不同。其中,TNBC約占乳腺癌15%~20%[7],其侵襲性高、預后較其他類型乳腺癌差,僅對新輔助療法較為敏感。淋巴結的狀態(tài)是影響乳腺癌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8],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者5年生存率較無淋巴結轉移者降低40%左右。目前腋淋巴結清掃術是判斷是否發(fā)生轉移的有效方法,然而針對可疑腋淋巴結轉移TNBC 者行常規(guī)腋淋巴結清掃術,不僅容易并發(fā)疼痛、感染、淋巴水腫等并發(fā)癥,還能引起腫瘤細胞的擴散。伴隨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腋淋巴結清掃術相比,超聲影像學因具有簡便、無創(chuàng)、廉價等優(yōu)勢已成為預測淋巴結轉移的優(yōu)選方法。US 能夠實時、多角度觀察淋巴結形態(tài)、結構,并有效判斷其是否發(fā)生癌性轉移。轉移性淋巴結典型表現(xiàn)為體積增大近似圓形,皮、髓質分界不清,淋巴門消失,呈周圍型或混合型血流等[9]。但部分轉移性淋巴結、反應增生性淋巴結和非淋巴結病變的聲像圖表現(xiàn)存在重疊,且診斷腋淋巴結轉移的敏感性存在較大差異,敏感性為48%~87%。本研究將病理學檢查為金標準來評價US 診斷TNBC腋淋巴結性質敏感性與特異性,結果顯示,US 敏感性為69.44%,特異性為74.00%。本研究中US 的診斷敏感性還有待提高,分析原因可能與納入對象時排除了存在壞死、液化的腋淋巴結有關??梢?,US鑒別腋淋巴結性質仍有一定局限性,其敏感性和特異性仍有待提高。
UE 以通過病灶內組織硬度的評估來診斷病變的性質,是目前乳腺、甲狀腺、肝臟、宮頸及淺表淋巴結等疾病診斷的較成熟的方法,亦是US 一個強有力的補充。有研究表明,UE 敏感性變化范圍較?。?.78~0.86),并認為該方法診斷穩(wěn)定性較好,是鑒別診斷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性較理想的手段[10]。本研究結果顯示,UE診斷TNBC腋淋巴結性質敏感性和特異性為69.44%和78.00%,其特異性高于US的74.00%,與Tsai 等[11]報道結果一致。病理結果表明,轉移性淋巴結質地較硬,與腫瘤細胞先在皮質淋巴竇中分裂增殖,逐漸蔓延,向內侵犯使整個淋巴結被腫瘤細胞取代,在UE檢測中呈藍色為主,而非轉移性淋巴結則不具有這種改變,故UE 診斷腋淋巴結轉移準確性較高,可以用于淋巴結轉移診斷中[12]。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另11例UE陰性者,病理結果為轉移性淋巴結,分析評分偏低的原因是:7例腋淋巴結離腋血管太近,超聲圖像受血管搏動影響,使相應淋巴結產(chǎn)生的形變偏大,造成評分偏低[13],從而出現(xiàn)假陰性;4 例則是淋巴結早期、小范圍的轉移,硬度增大不明顯[14]。UE是半定量檢測技術,且為手動壓縮,存在主觀因素的影響。圖像的藍色區(qū)域范圍評定缺乏統(tǒng)一標準,不同經(jīng)驗的醫(yī)師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UE檢查時壓力指數(shù)應以3~4 指數(shù)為準,ROI 大小調節(jié)至病灶大小面積2 倍以上,同時避開周圍肌肉和血管[15],因其干擾性較大。測量時盡可能多次測量,以求獲得穩(wěn)定的彈性圖像,以動態(tài)圖像進行臨床評估。US聯(lián)合UE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1.67%和86.00%,這些參數(shù)較單獨使用US、UE診斷要高,表明二者聯(lián)合診斷有助于提高TNBC 腋淋巴結的診斷效能,與鄭曉芳等[16]研究結果相一致。進一步采用ROC 曲線分析各檢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綜合評價:US、UE及二者聯(lián)合診斷TNBC 轉移性淋巴結ROC 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18、0.807、0.925,均>0.7,提示上述方法對TNBC腋淋巴結性質的判斷均具有一定臨床價值。US聯(lián)合UE 的ROC 曲線下面積最大,表明二者聯(lián)合能夠顯著提高TNBC 腋淋巴結性質判斷的準確性,與許東峰等[17]報道相一致??傊?,US、UE 在儀器設置、結果判定等方面均有待進一步標準化規(guī)范和完善。
綜上,UE 提供準確的淋巴結組織硬度信息,可初步判斷TNBC 腋淋巴結性質,但其受主客觀的影響因素較多,與常規(guī)US 聯(lián)合能更進一步提高判斷腋淋巴結性質的準確性,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