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冰,陳云霞,陳夢琳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00)
重度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的急癥,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并發(fā)癥較多,且大多處于昏迷狀態(tài),具有一定意識障礙,病死率較高[1]。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顱腦損傷后常出現(xiàn)低氧血癥,故給予患者機械通氣防止病情惡化[2]。機械通氣是借助呼吸機,給予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呼吸支持方法,利用機械裝置代替、控制自主呼吸運動,能改善患者缺氧造成的危害,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3]。人工氣道是連接患者和呼吸機的通道,作為救治危重癥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護理管理質量能影響患者病情、疾病恢復情況。在患者機械通氣過程中,有效清除氣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患者安全、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是臨床護理的重要部分。氣道管理小組是專門負責患者氣道護理的組織,經過相關培訓后滿足氣道管理的需求,改善患者氣道護理情況[4]。本研究通過建立氣道管理小組,探究其在重度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8年10月1日~2019年4月30日收治的4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19年5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納入研究組。納入標準:①重型顱腦損傷入院,需行經皮氣管切開者;②入住ICU時間>24 h,且機械通氣治療時間>48 h者;③研究前無肺部感染者;④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未搶救成功最終死亡者;②合并心、肺疾病及原有呼吸道疾病者;③機械通氣后48 h內診斷為肺部感染者。研究組男25例(59.52%)、女17例(40.48%),年齡(39.41±7.48)歲; 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6例(38.10%),墜落傷15例(35.71%),擊打傷5例(11.90%),其他6例(14.29%)。對照組男22例(52.38%)、女20例(47.62%),年齡(40.87±7.34)歲; 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4例(33.33%),墜落傷14例(33.33%),擊打傷9例(21.43%),其他5例(11.90%)。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氣道護理,做好拔管前后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氣管插管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配合醫(yī)生搶救。插管前,清潔口、鼻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插管動作要輕、速度要快;插管后,檢查后導管固定情況,選用適當牙墊,防止氣管導管阻塞,并定期清潔口腔。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吸痰時動作輕柔,防止損傷氣管黏膜,每次吸痰時間<15 s。對昏迷患者先給予翻身叩背,利用體位引流后再進行吸痰,預防氣道阻塞。痰液黏稠時,易形成痰痂阻塞氣道,應給予支氣管肺泡灌洗,濕化氣道。氣管插管尤其是氣管切開者,吸入氣體直接進入呼吸道,易使呼吸道分泌物干結,增加呼吸道阻力,通過超聲霧化、空氣濕化、氣管內滴入痰液稀釋劑濕潤呼吸道。③呼吸機使用注意事項:使用前調好參數,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吸痰前、吸痰后均需吸入純氧3 min,以免出現(xiàn)缺氧情況。④其他:保持溫濕度適宜、整潔、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每日消毒病房,減少人員流動,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氣道管理小組護理干預,氣道管理小組具體內容如下。①建立氣道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ICU護理組長擔任副組長,7名護士為組員,均經氣道管理培訓、ICU輪轉培訓。②小組成員職責:負責研究組氣道護理質量管理,主要內容包括氣道濕化、吸痰、翻身排痰、人工氣道機械通氣的護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的預防、呼吸機護理。③改善護理質量:制訂并完善氣道管理的護理操作方法,規(guī)范護理操作,制訂氣道管理質量標準;定期對護士進行機械通氣和氣道管理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然后進行護理質量考核;統(tǒng)一患者的護理用具及相關用物的消毒、使用時間;制訂人工氣道氣囊壓力監(jiān)測流程,培訓考核小組護士。④問題反饋:及時將使用呼吸機的患者上報至氣道管理小組,密切監(jiān)測呼吸機使用情況、氣道護理工作,出現(xiàn)疑難問題及時上報,小組所有成員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解決方法。⑤質量檢查:定期進行質量檢查,反饋檢查結果,根據反饋進行整改,并在下次質量檢查中進行追蹤。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氣道護理情況(包括痰液濕化滿意、氣道黏膜出血、痰液阻塞、刺激性咳嗽、吸痰次數)、機械通氣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住院時間、臨床指標(包括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機械通氣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護理質量。①兩組氣管切開時間內監(jiān)測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水平。機械性通氣并發(fā)癥包括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②痰液濕化滿意。呼吸道分泌物稀薄,能順利通過吸引管,一次就可將氣道內痰液清理干凈,患者呼吸道通暢,氣管導管內無結痂[5]。
2.1 兩組氣道護理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氣道護理情況比較
2.2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吸痰次數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
2.3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2.4 兩組機械通氣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機械通氣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呼吸中樞功能不全,治療過程中應用激素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同時患者長時間臥床、肺活量下降、呼吸道分泌物排除不暢等原因,易出現(xiàn)肺部感染,影響患者機械通氣效果及病情恢復[6]。因此,強化氣道管理對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獲得良好的機械通氣效果、疾病恢復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氣道管理小組可發(fā)揮其在重度顱腦患者護理方面的管理、協(xié)調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痰液濕化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痰液阻塞、刺激性咳嗽、吸痰次數、機械通氣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P<0.01),提示氣道管理小組能改善氣道護理效果,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分析其原因,氣道管理小組建立后首先修訂并完善氣道常規(guī)護理操作,形成規(guī)范的護理操作,使氣道管理統(tǒng)一、標準化,護理人員掌握氣道管理工作技巧,可提升氣道管理效果[8]。人工氣道建立中不當的護理措施會導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影響患者正??祻?。氣道管理小組中小組成員通過培訓、及時上報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方式,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工作中疑難問題,可提升氣道管理護理水平,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恢復效果,縮短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因為樣本量的限制導致差異不明顯,同時現(xiàn)代護理技術已有提升,常規(guī)護理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效果滿意,故導致氣道管理小組產生的效果不顯著。氣道黏膜干燥出血、黏稠痰液會阻塞氣道,使心率加快、血氧飽和度下降[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心率、呼吸頻率低于對照組(P<0.01),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氣道管理小組通過超聲霧化、空氣濕化、氣管內滴入痰液稀釋劑來濕潤呼吸道,并且采取多種護理措施維持呼吸道通暢,使患者氧合狀態(tài)較好,減少多次吸痰引起的血氧飽和度下降,緩解低氧狀態(tài)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10]。
綜上所述,氣道管理小組能有效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道護理效果,提升患者恢復速度,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