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陳 英,夏景富,胡婷婷,夏昌菊,孫 娜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貴州貴陽550001)
肺癌為腫瘤中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癌細胞主要生長在腺體或支氣管黏膜等位置。近年來,肺癌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有研究顯示,小細胞肺癌的肺病患者占80%,這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目前,手術、放療及化療等均是治療癌癥的有效方法,其中手術為重要的治療手段,而放化療均為輔助治療,可顯著改善癌癥的臨床病癥,延長生命期限。但疾病治療過程中,患者常因軀體疼痛、心理壓力及癌因疲乏,降低治療的依從性,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引發(fā)負性情緒,所以,在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配合相應的干預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選取112例肺癌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應用基于多學科的康復干預聯(lián)合中藥穴位貼敷取得干預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行肺癌化療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男65例、女47例,年齡25~65(45.68±5.68)歲。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診斷確認為肺癌者;②應用的化療藥物致吐等級較高者;③患者的治療時間在7 d以上,并存在程度不一的胃腸道癥狀者;④患者和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機體素質較差,無法進行放化療治療;②需要穴位貼敷的位置皮膚破損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及中藥穴位貼敷。入院后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健康教育,查房時進行床邊教育,出院后進行定期隨訪。健康教育可通過制作手冊、口頭講解及播放視頻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疾病知識、治療方法、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心理疏導、出院后復診時間、用藥知識及隨訪復診等[2]。中藥穴位敷貼:選取半夏、丁香、吳茱萸等中藥,將其打磨成粉,將姜汁加入藥粉中,攪拌均勻,使粉末形成膏狀。首先采用75%乙醇對中脘、內(nèi)關及神闕穴等位置皮膚進行消毒,然后將膏藥放置在敷貼上,粘貼于每個穴位上,1次/d,每個穴位貼服6 h,直至化療周期結束。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多學科的康復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營養(yǎng)學科干預:首選應用營養(yǎng)風險篩查表NRS 2002對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進行評估,NRS 2002評分<3分:營養(yǎng)狀態(tài)良好,指導患者規(guī)律、有效的飲食。在化療2 h內(nèi)應避免進食,2 h后可攝入米糊、牛奶等溫熱、無刺激的食物[3]。在實施第一次化療后,應將飲食的間隔時間延長,主要以清淡流食為主,如藕粉、青菜瘦肉粥,囑患者應少量多餐,避免增加胃腸道負擔。記錄患者的飲食習慣、愛好,對其每個階段的飲食進行調整,可嘗試新型食物,提高患者的食欲,在階段化療結束后,通過科學的飲食,保證每日正常蛋白質、維生素及糖類等的攝入[4]。NRS 2002評分>3分:提醒存在營養(yǎng)風險,應定期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針對患者情況進行營養(yǎng)干預。胃腸功能正常:實施腸內(nèi)營養(yǎng),選取腸內(nèi)營養(yǎng)制劑進行口服,最初劑量攝入400 ml/d,若患者耐受較好,可逐漸增加1000~1500 ml/d,若無異??芍饾u過渡至全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胃腸功能障礙:實施靜脈營養(yǎng)液靜脈輸注腸外營養(yǎng)。營養(yǎng)液主要包括白蛋白、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脂肪乳等。②疼痛學科干預:主要對患者疼痛感受進行預防和管理,首先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感受進行評估,若VAS評分在5~8分,應遵醫(yī)囑給予患者布洛芬口服藥物服用,若仍不見緩解,可進行芬太尼敷貼,并遵醫(yī)囑進行阿托品藥物注射。若VAS評分>8分,應對患者進行會診,明確疼痛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制訂相應的疼痛控制措施[5]。③心理學科干預: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并發(fā)放知識手冊和音頻資料,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進行指導。指導患者進行正念減壓療法,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正念行走訓練,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進行正念身體掃描,放松全身肌肉,集中注意力,利用意念將注意力分別按照順序轉移至身體各部位,特別重視不適位置,并進行放松訓練[6]。④肺功能學科干預:咳痰訓練,協(xié)助患者前傾上身,首先進行深呼吸病屏氣2~3 s,至腹部出現(xiàn)震動,然后進行短促有力的咳嗽,3次/d;縮唇呼吸訓練,協(xié)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臥位,口保持縮唇狀進行呼吸5~6 s,使氣道阻力增加??s唇程度的大小應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調整,呼氣時避免過度用力,對氣管造成壓力[7]。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負性情緒、睡眠質量、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生活質量。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量表均包括20個條目,15條應用正向4級評分,5條應用反向4級評分,各條目總和為總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越重[8]。②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共有7個維度,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催眠藥物使用、日間功能及睡眠時間,采用4級評分,總分為0~21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9]。③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共有5個維度,包括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及總體健康,量表共有30個條目,總分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2.1 兩組SAS、SDS、PSQI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SAS、SDS、PSQI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2.3 兩組EORTC QLQ-C30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EORTC QLQ-C30評分比較(分,
肺癌為病死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生早期無明顯癥狀,僅出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相關疾病,如咳嗽、咳痰、氣促、氣悶及胸痛等,隨著疾病發(fā)展,癌癥出現(xiàn)轉移,可引起持續(xù)性頭痛、視物模糊,最終引發(fā)意識障礙,對患者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脅[10]。放化療為肺癌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化療主要利用化學藥物阻止癌細胞的增殖、浸潤及轉移等,而放療主要利用電離輻射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雖然放化療應用在肺癌患者中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藥物和放療造成的不良反應均會降低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降低自身的管理能力,加重不良反應。以往常規(guī)的干預雖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干預措施并不完善,而中藥穴位敷貼的應用僅可以減少化療藥物對腸胃的刺激,抑制惡性、嘔吐的癥狀,所以,應將基于多學科的康復干預應用在肺癌化療中。
基于多學科康復干預是在詢證醫(yī)學的基礎上建立的多學科協(xié)作的護理干預措施,其針對患者在治療中的生理問題、心理應激反應及不良反應等優(yōu)化各項干預措施,從而緩解患者在治療中的痛苦感受,并疏導其心理壓力,提高生活質量[11]。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SAS、SDS、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EORTC QLO-C30中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及總體健康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1)。表明在肺癌化療患者中應用基于多學科的康復干預取得顯著效果。分析原因:營養(yǎng)學科干預首先對患者機體營養(yǎng)風險進行評估,了解其在化療過程中機體處于營養(yǎng)狀態(tài),對風險較高的患者采取相應的營養(yǎng)干預,保證每日充分營養(yǎng)供應的同時,減少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胃腸道不良反應[12]。疼痛學科干預采用VAS評分準確評估患者的疼痛感受,并根據(jù)疼痛程度實施相應的治療干預措施,緩解疼痛的同時,提高睡眠質量[13]。心理學科干預通過提高認知和正念減壓訓練改善患者的恐懼、焦慮心理,減輕心理壓力,緩解焦慮、抑郁情緒。肺功能學科干預通過進行咳痰訓練和縮唇呼吸訓練,促進痰液排出的同時,提高肺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14]。
綜上所述,基于多學科的康復干預聯(lián)合中藥穴位貼敷應用在肺癌放化療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不良癥狀,緩解疼痛感受,保證治療順利進行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