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春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闭Z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等。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養(yǎng)
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
一、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技能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目的在《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表述的,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中應該做到由重知識傳授轉到重能力培養(yǎng),做到智能相互協(xié)調和諧發(fā)展。作為一個當代小學語文教師,除具備語文學科專業(yè)基礎知識以外,還必須具備豐富的科學人文知識、心理學、教育學等教育科學知識,知曉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知識。同時,還必須更新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破除迷信,擺脫教條,不唯上,不唯書,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來武裝自己,敢于質疑,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不斷激發(fā)自身的內在潛能,做到教書不唯書,依綱不唯綱,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通過自學、培訓、聽講座、義務進修等方式來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優(yōu)化知識儲備結構,認真研究,不斷反思,敢于創(chuàng)新,使自己成為符合時代變革要求的高素質高技能型的教師。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面向全體學生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因此,語文教師只有大力改進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在45分鐘里打好聽說讀寫等基本功,做到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誦習課本, 練習作文,因為讀寫之事,而疏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蓖瑫r葉老還十分形象的打了個比方:聽,就是用耳朵讀;說,就是用嘴巴寫;讀,就是用眼睛聽;寫,就是用筆頭說。從中可以看出,葉老其實已經教給我們要深刻把握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學本質,要善于研究懂得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們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并且要使這四種能力融合貫通,循環(huán)往復,翻來覆去,促進知識的消化鞏固和吸收,并推陳出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當然,在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則為主導,以訓練作為主線,面向全體學生,做到教育教學: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使大部分的學生經過努力均能達到教學目的,教室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個體素質的差異,因材施教,巧妙地設計安排教學內容,精準地選擇扎實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yǎng)小學生們能夠初步具有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理解過程中的想象力、語言感受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國古代的教育大師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和愛因斯坦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北举|是一樣的。 他們都強調必須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因為興趣是一個學習者的原動力,它能夠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夠充分挖掘學習者的無限潛能,所以,作為一名明智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向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最關鍵之所在。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在“授之以漁”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引導學生樂學,講究教的方法技巧,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同時還要注意借鑒以計算機、多媒體為代表的先進教學設備的運用,并輔之以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再加上教師深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通過清晰透徹的思路,深入淺出的講授,靈敏迅捷的反應,生動幽默的語言,欲揚先抑的語調,定能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熏陶感染了學生的情感,提高了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
總之,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語文學科又是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小學語文教師只有根據(jù)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好好地研究語言文字,研究語言文章,研究語言教學,研究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體驗,產生無窮的創(chuàng)新潛力,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超越。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只有認識到目前教育教學所存在的問題,積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進步完善教育教學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平行修養(yǎng),并深深地植入學生的理性心靈,來激發(fā)思考、啟迪心智、凈化心靈、陶冶性情、升華人格。
參考文獻:
[1]范百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吉林教育,2017 (45): 70.
[2]楊志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 2017 ,3( 15 ): 83.
榆樹市弓棚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 榆樹 1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