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緒軍
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學習個體,而合作學習將一個個獨立的學習個體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實現班級內部互補互助,抑制兩極分化,促進教學質效的提升。鑒于此,本文圍繞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有效合作,分析教學中提升合作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從科學分組、積極引導、競爭探討、總結評價四個方面闡述具體的教學舉措。
科學分組
科學分組是提升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和基礎,教師應將此作為課堂合作開展的第一要務,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考慮。
第一,小組人數。通常情況下,小組人數控制在3~4人為宜,男女比例需適中,否則會直接影響學習的有效性。
第二,興趣分布。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需建立在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基礎之上,組內成員興趣相投,勢必大大提升整個小組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自然能保證有效性,故應保證組內成員興趣分布相投。
第三,學習水平。合作學習旨在實現組內互補互助,從而實現整體學習的進步。因此,分組要根據學生情況搭配,讓優(yōu)秀生帶動后進生,不僅能增強班級凝聚力,還能有效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第四,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確保組內成員和諧、融洽相處。選定的小組長要能有效處理好組內成員與教師及其他組間的銜接工作,以推動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升。
積極引導
部分小學生合作學習有效性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合作意識與能力不足,這與其閱歷、生活經驗較少有直接的關系。這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實施引導。
第一,興趣為先。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催化劑,對合作有效性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故應將興趣作為合作學習引導的首要工作??梢詮膶W習方式、學習內容兩方面激發(fā)學生興趣。從學習方式看,可選取游戲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等方式提升學生興趣;從學習內容看,可借助多媒體等信息化技術呈現、拓展知識,以吸引學生,調動其積極學習。
第二,方法引導。科學的方法是合作有效性的保障,教師應引導學生科學學習、理性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
第三,分工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往往不知所措,教師應引導學生施行組內分工,明確組內分工,讓每位學生有明確的任務、方向,以規(guī)避合作“摸魚”現象,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第四,問題誘導。問題能有效驅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問題設置方面,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由簡至難,借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索、主動學習,實現有效性的提升。
競爭探討
小學生好勝心較強,喜歡競爭。為此,在合作學習中添加些許競爭元素,以激發(fā)學生斗志,使其在相互競爭中學習、合作,提升學習質效。當然,要引導學生良性競爭,這對學生日后學習生活具有積極作用。在此方面,教師可通過以下幾點實施。
第一,競爭設問。合作學習是基于新課改、新理念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需充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故在問題設置方面可考慮由學生負責,組織學生依據學習內容發(fā)問,比比哪個小組的設問更有意義、更具價值,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完善具有積極作用。
第二,搶答游戲。游戲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搶答的介入可以為游戲增添競爭元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學習、主動思考,對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升意義重大。
第三,競賽活動。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樂趣,借助競賽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習有效性的提升。
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對學習成果的鞏固,亦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反思,可以有效提升學習質效。以往的教學總結多是教師負責,學生充當“看客”,總結流于形式,實質性作用暗淡。為此,教師應對以往教學總結進行深刻反思,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總結中,以提升總結的實效性。在進行課堂總結時,可率先由各小組發(fā)言,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分別委派一位同學發(fā)言。待各小組發(fā)言完畢,教師便對其進行綜合處理,對各小組學習總結作點評,指出其亮點,亦要指出不足之處,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促使學生參與其中。當然,在開展教學評價時,應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以委婉的語言、溫和的態(tài)度,先揚后抑,讓每位學生、每個小組輕松學習、快樂學習,學習的有效性才會得到質的提升。
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需從分組入手,依據學生興趣、學習水平、交際能力等多項屬性進行科學分組,并革新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明確分工,高效學習。當然,亦需要組織競爭活動,引導學生在競爭中積極學習、主動思考。此外,總結評價環(huán)節(jié)亦需要改進,師生聯(lián)動,以全面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馬力鎮(zhèn)北順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