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妙芬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這個時期是我們學生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基礎階段,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幫助他們形成一種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開展中小學德育課堂管理活動是班主任德育課堂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和組成部分,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上,開展中小學德育課堂管理就成為了班主任的一項重要職責。本文主要簡單地介紹了小學生立德樹人的基本內涵和其對中國現代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影響和重大意義,并且還提出了一些關于基于“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班主任在實施德育課程開設與班級管理時采取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
前言:基于立德樹人而設計的小學德育教師培訓已經逐漸成為當下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一種不可逆轉的發(fā)展趨勢與潮流。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智育,立德樹人始終是德育教學的根本任務,這也是新課程下中小學德育教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所需要嚴格遵循的準則。立德就是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了解道德品格在人才培養(yǎng)中所扮演的一種精神與地位。樹人就是通過教育來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自我實現進行一個全方面的培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具有整體綜合能力的人。小學階段正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起點與最佳時期。因此,學校及其班主任老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對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生德育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根據相關教育改革策略的指導,在小學課堂中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上,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從長遠來說更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在小學進行德育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素質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接觸和適應各種教學的最佳時期。在此期間,如果有針對性地運用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另一方面,在小學進行德育教育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回歸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的同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自主意識。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個人品質和素質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分析
1.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德育教育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班級管理中構建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師生對話關系,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自我摸索或者是合作交流的方式來調整、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目前,班主任對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個人經驗,缺乏相應的科學指導。這樣進行班級管理一個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班級在選班干部或評選優(yōu)秀學生時,班主任會偏愛成績更優(yōu)秀的學生,會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的排名來排序。也就是說,班級在選班干部或評選優(yōu)秀學生時,智育占據了評選標準中絕大部分的比重。這會讓所有學生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和價值觀:一個學生其他好與不好都不重要、成績好是唯一重要的。這也會讓那些學習成績相對不那么優(yōu)秀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和負面情緒。
2.過于重視制度化管理,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班級管理是建立在相關管理規(guī)定和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基礎上的。但是,不能一味地按照這些條條框框來按部就班。因為,學生是發(fā)展中的學生,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自由奔放,習慣自由和渴望關愛。那么,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以班級的相關管理規(guī)定和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為基礎參考,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嚴格幾近嚴苛的、缺乏人文關懷的班級管理方式不僅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也違背了國家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3.班級的活動目標不明顯,形式化過于嚴重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開展一定的班級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在班級活動中,學生受到活動主題的感染,通過一次次班級活動的熏陶,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然而很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開展班級活動時,活動的目標不明顯,活動的形式倒是很熱鬧。還有一些班主任沒有認識到班級活動開展的重要意義,占用了班級活動的時間用來輔導學生作業(yè)。還有一些班主任干脆從來不組織學生進行班級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或大型活動。這些情況都剝奪了學生們提高個人道德品質健康成長的機會。
三、基于“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理念,班主任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模范教學的方式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教師是學生在學校里接觸最多的人,一定要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教師要讓自己成為立德樹人的榜樣。例如,教師在上課鈴響以前要提前備好課堂上需要使用的教學工具和素材;在上課時,要做到不遲到和不早退。班主任教師要嚴格注意在學校教學和生活中的個人形象。
(二)真誠與尊重學生
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完成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班主任順利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真誠與尊重是立德樹人的道德標準,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犯了錯誤的學生,無論其學習成績好與壞,懲罰標準要做到一視同仁。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自己犯了錯,也要放下作為老師的身段,真誠地在所有學生面前進行自我反省和批評。
(三)制定符合班級管理的班規(guī)
為了凸顯小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制定班規(guī)時,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以制定出符合絕大部分小學生發(fā)展的班規(guī)班紀。例如,教師在班級里宣講學校制定的班規(guī)班紀時,要讓所有小學生對學校制定的班規(guī)班紀參與深入討論。教師要在小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制定出符合本班實際情況的新班規(guī)班紀,對學校制定的班規(guī)班紀不合理部分進行替代。由于班規(guī)班紀是參考小學生意見而形成的,因此,小學生在奉行班級理念時就能夠更好地養(yǎng)成自律性。自律性的培養(yǎng)是符合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的。
(四)加強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交流
溝通是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要方式。良好的溝通,有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并解決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同時,教師還要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要時常通過微信群、QQ群或者電話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在班級管理中,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往往與家庭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教師要加強和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讓家長也參與到立德樹人的教育中來。
小結:在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引領下,要求班主任教師把“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落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落實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過春風化雨般的班級管理工作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陳金鳳.以生為本,立德樹人——小學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9,000(006):217.
[2]王達芳.踐行立德樹人理念,優(yōu)化班級管理工作——試析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000(00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