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民
【摘要】語文教師有著傳承文化的責任,不僅教學生文字,文本,文學,更要教文化。在語文課堂中傳承文化,用情境教學,活動設計,問題引導,拓展思維,啟發(fā)智慧。
【關鍵詞】語文教學;文化;情感;生命;能量
語文教師有著傳承文化的責任,不僅教學生文字,文本,文學,更要教文化,我們每天面對的文本,都是文化的精髓。如何傳承好文化?就是要讓語文課堂中充滿各種文化色彩,情感色彩,生命色彩,希望色彩,能量色彩。不用填鴨式教學,而是用情境教學,活動設計,問題引導,拓展思維,啟發(fā)智慧。以下是筆者的探索實踐。
一、課堂評價充滿情感色彩。語文課堂是師生對話的主戰(zhàn)場,課前的親切問候,課中的溫和提問,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一個充滿溫情的語文課堂。比如:學習六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我在師生對話中充分尊重每個孩子的閱讀體驗并及時鼓勵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語言的溫度。
我這樣問學生:“小女孩為什么就不敢抽出一根火柴擦亮來暖和暖和呢?”
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說:“小女孩那么善良,他不忍心浪費一根火柴為自己溫暖一下,她的一家就靠她賣火柴生活呢。”
我這樣評價:“我想,你一定是個很有責任感的孩子,不然,怎么能如此理解小女孩豐富的內心世界呢?”小男孩很自豪地坐下了。
我請一位女同學有感情地讀一段文字,第一遍她讀的很一般,我沒有放棄繼續(xù)鼓勵她:“你一定對自己的朗讀不滿意吧,那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彼竽懙刈x起來,感覺比前一次好多了。我范讀后,請同學來體會,剛才那位同學又舉起手來。我請她來朗讀并對她說:“老師相信你這次一定比前兩次讀得都好,你一定行的!”我對她信任的點點頭。結果她的朗讀特別投入,同學們不禁為她鼓起掌來。她很高興地坐下了。后來每個問題她都舉手,雖然我再沒叫她。
學生在一堂課上感覺是愉悅的還是感動的?是糟糕的還是麻木的?老師要用一顆關愛孩子的心去觀察他們的表情,揣摩他們的內心。還要善于抓住學生回答問題的契機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讓學生得到認可,增強學習自信心。
二、課堂活動充滿生命色彩。語文課堂要吸引學生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活動設計既要體現(xiàn)學習目標又要有趣味性,也就是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設計活動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要讓孩子們參與進來,充分感受生命在場的狀態(tài)。
我想,在競爭如此激烈,人心如此浮躁的今天,我們的孩子們,究竟需要從文本中汲取怎樣的精神營養(yǎng)?可能就是天人合一,回歸自然,從文本中讀出那種原生態(tài)的美,去追求一種自然、和諧、詩意的人生。那么,就在這節(jié)課上給孩子們的生活注入鮮活的因子吧。我抓住“活人”中的“活”是鮮活的含義,設計了這樣的語文活動:請你尋找文中“鮮活”的人和“鮮活”的景。
課堂上我看到學生的眼睛亮閃閃的,他們不約而同地為同學們精彩的發(fā)言鼓掌,為他們出色的朗讀鼓掌,為老師創(chuàng)新的解讀——“天人合一才會呈現(xiàn)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而鼓掌,為老師最后美好的祝愿而鼓掌。課堂上孩子們的掌聲是他們熱情和激情的體現(xiàn)。我喜歡他們這種源于文本而激發(fā)出的火熱的、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我也喜歡這種感覺,用自己的一份熱情去帶動更多的熱情。這種感覺就像我擦亮了一根火柴,然后扔到學生中去,一下子點燃了他們智慧的火焰。
我喜歡和孩子們徜徉在語言文字中,流連忘返,享受課堂上的美妙時光。讓每一節(jié)課成為溫暖的、積極的、快樂的記憶。
三、語文作業(yè)充滿希望色彩
1、讓語文作業(yè)變成一幅畫。本學期我將思維導圖引入語文課堂,從文言文的背誦到文言現(xiàn)象的梳理。當我看到學生的作業(yè),美得像一幅畫,驚艷了!這樣知識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系統(tǒng)的。
2、精彩串燒復習整個單元。以《又是一年佳節(jié)到》為題目,創(chuàng)設情境,將九上三個單元的課文主旨和作者串聯(lián)在一起??梢詣?chuàng)設賽詩會,我是演說家,見字如面,經(jīng)典詠流傳,說唱祖國等節(jié)目形式。讓作家一一出場,展示自己的思想精華,勉勵激發(fā)新時代少年做華夏英雄少年。注重畫面感和氛圍營造,給人無限驚喜和創(chuàng)意。
我率先垂范分三天推出三篇簡書范文,分別寫三個單元的課文串聯(lián),的確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心睿同學:第一篇章家國情懷,第二篇章愛國之心,第三篇章月圓人聚,巧妙的把三個單元的課文內容都串在了一起。結尾:又是一年佳節(jié)到雙節(jié)同慶,舉國上下都是依偎在這個溫暖的港灣里,我想,節(jié)日慶祝的意義可能就在于傳遞給人們希望和力量。
3、課堂微寫作,50-100字,我們叫“小荷微語”,定期在教室里,班級公眾號上展示鼓勵。
四、文字品讀充滿能量色彩。講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我聯(lián)系疫情期間的最美逆行者和鐘南山院士的一幅圖片。學生聽得很認真。對每個字都體會到它背后的含義。
為什么詩人選取鳥這個意象,而不是獅子老虎和一匹駿馬?學生說,那些都給人力量感,鳥一般是小小的,很弱,符合當時我們被日本侵略者踐踏的弱者形象。嘶啞的喉嚨而不是珠圓玉潤的嗓子同樣是說一個飽受磨難的,依然不放棄奮斗的影響。浩睿起來說萬眾一心抗日,每個人都做出貢獻,就跟我們疫情期間在家隔離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一樣。聯(lián)系時代正能量,傳遞現(xiàn)代詩歌的永久魅力,學生很快就背過這首詩了,請相信文字的力量!
我喜歡有波瀾起伏的課堂,有真誠交流的課堂,有彼此心靈溝通的課堂,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能設身處地感知文字。這何嘗不是一種生命教育?我們語文老師能讓孩子們因為愛語文而更愛生活,是本分,是職責,也是榮耀!
感謝自己是一名語文老師,我因為愛語文而更加愛學生,愛學習,愛生活。我愿和學生一起感受文字的溫暖和力量,用文字浸潤人生,用溫情點燃智慧,用溫情助推溫情。我愿和學生一起讀書成長,讓語文課堂充滿更多色彩!
參考文獻:
[1]余映潮著《余映潮談閱讀教學設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周彬著《課堂密碼(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
[3]王春易等著《從教走向學: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yǎng)》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