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琴花
摘 ?要:初中化學的新課改,是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突破口。復習課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課型之一,對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介紹將思維導圖用于化學復習課,最大限度的開拓思維,提升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復習;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思維導圖
初三學習不足10個月,其中近一半時間是在進行復習,特別是5月,進入緊張的中考復習階段,對于剛接觸化學才半年的初三學生,面對即將到來的中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很多老師在中考復習階段也是以刷題講題為主,缺乏真正合理高效的復習方案。
一、復習課的重要性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復習課是初中化學學科的重要課型之一,復習課是新授課的總結和延伸.通過復習可以使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可以使薄弱環(huán)節(jié)得以加強,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且它有利于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不僅僅是為了應考,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整理、歸納和綜合應用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它是吸收知識的消化劑
學習者只有將知識吸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夠對相關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4.2碳的教學中分別學習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知識,但在遇到:如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一題時,部分學生不會,或者誤答道用燃燒的方法。所以,我認為利用單元復習課,在循循善誘下,學生脈絡清晰地理清了相關物質知識之間的關系,據(jù)此更加透徹理解、吸收內化了相關知識。
2.它是零散知識的粘合劑
初中化學物質知識是相互聯(lián)系、彼此關聯(lián)的。然而,學生僅通過新課教學是很難清楚這些物質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生的物質知識是七零八落的。例如在中考專題復習《物質的檢驗》中混合氣體的檢驗,讓學生將七零八落的氣體知識整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相關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3.它是熟練運用知識的潤滑劑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初中化學學習也是如此。為了切實提升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后,進行《氣體的實驗室制取》的復習。教師在立足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社會關心的熱點,遵循認知規(guī)律,潛心設計旨在提升學生化學知識運用能力的專題復習課。
二、思維導圖在化學復習課中的作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能簡單便捷地輔助記憶的結構性思維工具,被廣泛地應用于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國內外的教育領域中也常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對提高教學效率有顯著的成效。
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初中化學教學的復習課中,教師在復習課中采用思維導圖模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該課程系統(tǒng)、完整的綜合框架體系,有效地建立本課程中各知識間的相關關系;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思路,弄清概念,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
思維導圖對于大部分初中生來說并不陌生,教師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不斷地增強理解、記憶能力。學生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可以將思維過程可視化地呈現(xiàn)出來,教師能便捷地查找學生的薄弱之處,學生對學習也不覺得枯燥乏味,達到較大限度地開發(fā)大腦的潛能。不僅僅學會知識,更是學會怎樣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三、案例分析思維圖在化學復習課上的應用
傳統(tǒng)的復習課,往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完全沒有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學生之間更是缺乏合作和交流。學生機械地模仿和重復操練,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沉悶、壓抑,學生缺乏主動參與意識,學習枯燥,而且教學往往陷入到拼時間、拼消耗、低效率競爭的怪圈中,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缺乏活力的“組織形式”易使部份自覺性較差或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幫助而“淪落”為差生,不利于全班學生智能水平的平衡發(fā)展。專家指出:現(xiàn)階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要更加關注課堂,關注學生個體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差異。
化學教師在復習課中使用思維導圖,將知識點連成線,線連成面,面結成網(wǎng),形成一個立體網(wǎng)狀的整體知識結構。使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對初中化學復習課的課程教學組織形式由“靜態(tài)結構”向“動態(tài)結構”進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我從以下幾個課例來談談思維導圖在化學復習中的作用。
(1)思維導圖有助于知識的消化吸收
學習知識像吃飯,都得經(jīng)過消化,才能吸收營養(yǎng)。沒經(jīng)過消化的知識不是自己的,學到一點東西,是要反復的練習,掌握了要領,才能熟練的應用。反復的練習,琢磨,就是消化的過程。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知識的消化,讓學習不再是反復的練習,或者說提高練習效率。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知識點的消化,把獨立的知識點融真正合吸收。一氧化碳是一種難溶于水的氣體,具有可燃性、還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是一種可溶于水的氣體,不可燃不助燃、具有氧化性。要記住這些知識點一點都不難,但是真正消化吸收還需要復習。下圖是《碳的氧化物》復習課的思維導圖,從知識點的梳理引導到物質的鑒別、除雜,從而真正地消化知識。
(2)思維導圖有利于零散知識粘合
紛繁復雜的眾多知識點在孩子的眼里無邊無際,今天學個這個,明天學個那個,一股腦兒地往大腦里塞,不存在邏輯,也沒有先后,毫無頭緒。利用思維導圖來整合知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思維導圖能更快地將新舊知識進行復習粘合,激發(fā)聯(lián)想與創(chuàng)意,將各種零散的知識、資源等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tǒng)讓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和思維的習慣。例如在講解氫氣檢驗時,我們說用燃著的木條,氣體燃燒呈淡藍色火焰或者說爆鳴法。但是在混合氣體中,這種方法顯然不適用。在整個實驗的設計中,不僅要考慮每種氣體的檢驗方法,為了避免相互干擾,更要注意檢驗的先后順序、檢驗后氣體的吸收等。下圖是《混合氣體的檢驗》復習課的思維導圖,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氣、氫氣四種氣體的相關知識很好的粘合起來。
(3)思維導圖有利于知識的熟練應用
知識并不是力量,學會使用知識才會產生力量。通過,學以致用,通過不斷學習和反思,實踐后總結,來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氣體的實驗室制法的原理、裝置和收集方法,是初中化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第二單元、第四單元分別學習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在一模前運用思維導圖結合《教學基本要求》達到相關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在本節(jié)復習課中我嘗試讓學生制作思維導圖。
首先,我指導學生根據(jù)《教學基本要求》明確該考點對應的中考要求。
(1)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原理、步驟和操作方法;知道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要求以及選取藥品的原則。
(2)了解依據(jù)藥品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設計實驗裝置,了解根據(jù)氣體的性質確定收集氣體的方法。
(3)能正確分析實驗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并根據(jù)實驗的需要改進實驗裝置等。
隨后,我要求學生回家制作思維導圖,不限具體形式,在明確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歸納常見氣體的制備的知識點。
以下思維導圖是學生制作,進行課上展示,并分享復習心得。
在制作思維導圖時,學生復習的不僅僅是掌握氧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首先,他們要考慮選擇哪些原料制取,為什么這樣選擇?怎樣選擇合適的實驗裝置,選擇原理?……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不斷熟練運用知識。
思維導圖形式多樣,不僅有助于將復習內容直觀化,梳理和整理所學知識,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提高復習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在初中化學復習課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切實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構建和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建立起完整的學習方法體系和嚴謹?shù)目茖W探究精神以及專注的學習態(tài)度,使得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將思維導圖用于教育教學,真的是為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是一種教育的革命。希望能逐步推動思維導圖教學模式變成老師和學生長期運用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研室編 上海市初中化學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試驗本)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
[2]倪志剛,化學平衡教學中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化學教學,2017.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2012
[4]葉佩玉,化學教學的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5]王雅莉,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
[6]呂彩玲.關于“單元教學”的嘗試與思考[J].化學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