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日新月異,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愈來愈快。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聞攝影獲取畫面的真實性逐漸成為了瀏覽量的犧牲品,虛假新聞的存在,極大阻礙了健康的媒體環(huán)境的營造。為此,新聞攝影人員須更加重視新聞攝影的真實性,為大眾提供真實可靠的新聞內(nèi)容,促進新聞攝影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攝影;真實性
中圖分類號:J41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2-0170-02
時下,新媒體迅猛發(fā)展,新聞呈現(xiàn)方式愈來愈多元化。除短視頻外,大眾瀏覽新聞信息時,大多偏向選擇圖文并茂的模式。這種模式更加直觀、便捷,是當下新聞傳播的主流形式。
隨著新聞圖片的作用越來越被強化,身為新聞攝影師,更應意識到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是不可違背、不可動搖的;應對新聞事件進行精準預判,進而捕捉具有代表性、價值較高的新聞內(nèi)容。就新聞攝影發(fā)展現(xiàn)狀而言,仍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對此提出優(yōu)化建議,供同仁參考[1]。
一、新聞攝影的真實性
新聞攝影遵循真實性原則,這不僅是媒體從業(yè)人員肩負的責任,還是與時代同進步的必要條件?,F(xiàn)階段,大眾對新聞報道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傳統(tǒng)媒體而言,其所具備的優(yōu)勢是自身的權威性,遵循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從根本上保障了這一優(yōu)勢。確保新聞攝影的真實性,能夠以高質量的新聞報道吸引受眾,穩(wěn)步提高媒體影響力,同時樹立良好口碑,贏得更多的合作機會,并通過媒體融合實現(xiàn)高效轉型,推動自身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良性發(fā)展。
二、當前新聞攝影面臨的困境
(一)無良自媒體“劣幣”驅逐“良幣”
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媒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助力,各類新媒體平臺的不斷涌現(xiàn)使媒體從業(yè)人員數(shù)量持續(xù)增長,其中自媒體的發(fā)展速度是較為超前的。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如同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迅速進入大眾視野。然而,這些自媒體初生之際并沒有積累太多受眾,媒體影響力不足,甚至不少自媒體“投機取巧”,對新聞事實進行虛化報道,“標題黨”現(xiàn)象嚴重;個別自媒體為“博眼球”“搶新聞”,全然不顧新聞是否真實,在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還有待考究時,就不管不顧搶發(fā)博流量。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新聞攝影師耗費時間所采集到的新聞內(nèi)容,往往因時效性不夠,反而不能順利進入大眾視野,“良幣”反被無良自媒體“劣幣”驅逐。大眾將視線投放在看似“精彩”的新聞事件報道中,輿論被錯誤引導,不利于新聞攝影工作的順利開展[2]。
(二)傳統(tǒng)媒體新聞攝影師缺乏新媒體相關從業(yè)經(jīng)驗
傳統(tǒng)的新聞攝影師在進行新聞攝影的過程中,工作模式較為單一。加之攝影師在日常工作中較少接觸新媒體平臺,不善于利用其與受眾進行互動,因而無法有效獲得受眾反饋,新聞攝影工作也就缺少了部分優(yōu)化空間,不利于新聞攝影師的專業(yè)能力提高[3]。
三、新聞攝影真實性缺失的具體體現(xiàn)
(一)新聞事件事實問題
目前,在新聞攝影過程中,仍存在個別紙媒新聞攝影師對新聞事實的造假現(xiàn)象。個別攝影師為了牟利或配合其他自媒體單位,故意制造虛假新聞。當社會熱點事件發(fā)生時,這類群體“自導自演”,自行布置新聞現(xiàn)場,通過新聞攝影師的鏡頭進行虛假信息的制造,并且配以相關的文字描述攝影素材。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這類虛假新聞通過各新媒體平臺的傳播速度極快。一旦大眾了解新聞事實后,會對造假媒體失去信任,嚴重影響媒體的公信力[4]。
(二)后期制作處理問題
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fā)展和新聞攝影的技術不斷進步,后期處理技術日漸成熟和豐富,能夠使新聞攝影采集的圖像質量更高,有效滿足觀眾的瀏覽需求。但在對新聞攝影作品中的新聞信息進行后期編輯時,仍存在一些處理不當?shù)膯栴}。比如,個別新聞攝影師在新聞采集編輯的過程中會將圖像進行拼接、合成、刪減,使得處理后的圖片更具沖擊力,能夠有效吸引大眾的視線。實際上,這樣的圖片新聞就是虛假信息。新聞攝影師為呈現(xiàn)更好的圖片效果,違背了新聞攝影真實性的要求。
(三)素材資源版權問題
新聞攝影版權虛假也是新聞攝影真實性缺失的一大體現(xiàn)。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圖像采集的過程中,個別新聞攝影師將從新媒體平臺中搜索到的其他新聞攝影師上傳的原創(chuàng)圖片進行二次編輯,然后以自己的名義發(fā)表。并且,隨著媒體融合不斷深入,各媒體之間“聯(lián)動”密集,資源共享進一步助長了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嚴重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不利于新聞攝影師通過拍攝過程來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此外,對于竊取的新聞圖片中所蘊含的新聞事實,某些新聞攝影師并未深究,這極可能導致在報道新聞時錯誤使用新聞圖片,造成惡劣影響。
四、優(yōu)化新聞攝影,確保新聞攝影真實性的具體舉措
(一)注重現(xiàn)場報道,踐行好“腳力”
確保新聞攝影真實性的重要一點,是新聞攝影師要深入新聞事件現(xiàn)場,對新聞事件進行完整拍攝,從信息生成的源頭入手。比如,在針對某城市地鐵修建的報道時,要求新聞攝影師深入現(xiàn)場,將鏡頭對準地鐵工作者。拍攝過程中,新聞攝影師要抓住地鐵修建過程中的重點部分,捕捉具有新聞價值的畫面。這要求攝影師不能急于求成,要與地鐵工作者進行充分交流,了解相關工作的開展細則;要在現(xiàn)場配合相關單位,對不支持拍攝的部分要自覺規(guī)避;要對新聞事件進行持續(xù)跟蹤報道,耐心踏實地記錄新聞事件的變化,使拍攝到的新聞圖片資源更加豐富。此外,踐行“腳力”精神,還要求新聞攝影師能夠拍攝出有“溫度”的新聞。紙媒受眾群體大部分以中年老年群體為主,這要求新聞記者在確保新聞內(nèi)容拍攝過程的真實性的同時,還要從“小切口”入手,尋找一些較為親民的角度進行拍攝,讓受眾看到“沾泥土”“冒熱氣”的優(yōu)秀新聞攝影作品。比如,就地鐵建設過程的記錄而言,攝影師不僅要把建設場地的全貌記錄下來,還應將鏡頭對準地鐵建設工作者,通過記錄他們個人的工作過程使新聞更接地氣,向作者傳遞作品溫度。
(二)提高與受眾的互動
時下,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以微博、今日頭條等為代表的新聞類平臺被人們廣泛使用?;诖?,新聞攝影師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與受眾間的互動,幫助用戶通過對新聞圖片的正確認識合理看待新聞事件。比如,新聞攝影師可以在微博上發(fā)表自己拍攝的與時下熱門新聞事件相關的新聞攝影作品,微博平臺的用戶就可通過評論功能對新聞圖片資源發(fā)表看法及觀點,并且新聞攝影師還可以在其中建立粉絲群,讓持續(xù)關注紙媒報道的粉絲加入進來,針對紙媒新聞報道中的一些新聞圖片資源展開探討。新聞攝影師要耐心對大眾進行科普,為大眾講解新聞攝影圖片中的一些重點元素,同時不斷聽取大眾給出的反饋,針對重點問題進行回復,確保新聞攝影作品能夠對大眾產(chǎn)生良好的導向作用。換言之,增加交互能讓新聞攝影師持續(xù)掌握受眾不同階段對新聞信息的喜好方向,有效優(yōu)化自身的攝影角度,并且能夠幫助其在日后的新聞攝影工作中更以大眾需求為主,進一步加強新聞攝影師規(guī)范拍攝、確保真實性的意識,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拍攝的新聞攝影作品受到更多用戶的認可。
(三)提高新聞攝影師的責任感
面對豐富的攝影工具和持續(xù)進步的攝影技術,為確保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新聞攝影師應做好自我約束。要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與自我修養(yǎng),以過硬的拍攝技術創(chuàng)造真實客觀的新聞攝影作品;要增強對新聞事件的敏銳度,不斷接觸新媒體環(huán)境,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新資源、新技術;要分辨新聞事件的真實性以及拍攝方式的合理性,使作品更具真實性。
(四)媒體嚴格約束管控
媒體應加強新聞攝影作品審核。新媒體時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助力新聞攝影師快速針對攝影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調(diào)整,但這些新技術尤其是各類造假技術,給新聞攝影師帶來了一定的考驗,需要相關管理機構對新聞攝影加強約束管控,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獎懲。具體來說,應定期召開相關會議,規(guī)范新聞攝影師的行為,對于一些情節(jié)嚴重的情況,應追究涉事攝影師的法律責任;應不斷加強對新聞信息審核工作的重視,對新聞攝影師拍攝或提供的新聞作品進行嚴格審核,通過嚴謹?shù)暮瞬榕c及時的報道,提高媒體公信力。
五、結語
確保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對新聞傳播意義重大。新媒體時代,新聞攝影師應不斷提高專業(yè)素質,做好自我約束,堅決抵制新聞信息的造假現(xiàn)象,確保新聞內(nèi)容的真實性與客觀性,提升自身對新聞信息的敏銳度,最大程度實現(xiàn)新聞攝影工作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錦琦.淺談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和對新聞的影響[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5):68-69.
[2] 李清蕾.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及其影響研究[J].中國西部,2017(12):158.
[3] 劉赟.淺析數(shù)字圖像處理技術對新聞攝影真實性的影響及對策[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26(03):64-67.
[4] 崔鳳程,宋南.新聞攝影造假的成因與對策初探[J].湖南農(nóng)機,2018(10):167.
作者簡介:羅斌(1979—),男,重慶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