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晟江
在高校體育教育工作中,如何積極推進體育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群體身體素質與體育運用意識,成為了體育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興趣事實上就是幫助學生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并且在樂趣引導下注重加強自身的鍛煉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增強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大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是體育教學工作者教學成果的重要標志。鑒于此,本文對高效體育訓練興趣的培養(yǎng)路徑進行了探索。
1 體育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使體育活動正常開展
高校體育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都缺乏體育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所以主動融入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就使體育課程不能順利進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加強體育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適合自身情況鍛煉的方案,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fā)展。
1.2 有利于實現(xiàn)體育教學效果
體育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詳細講解專業(yè)的體育知識,使學生充分意識到體育課程學習的必要性,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身體四肢協(xié)調能力。另外,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還需要調動學生對訓練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1.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開展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作為核心,體育教學有利于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機體素質的鍛煉。學生只有具有強壯的身體,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妥善的進行體育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使學生身體素質與學習成績協(xié)同發(fā)展,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2 高校體育訓練中影響興趣培養(yǎng)的因素
2.1 體育訓練觀念相對落后
在以往的體育訓練過程中,因為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再加上教學內容比較單一,致使高校以及學生都沒有充分地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加強學生的體育訓練既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體育訓練沒有太大的意義和價值,通常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都用于逛街、學習以及社交活動方面,學生存在的這種思想觀念影響了學生對體育訓練的積極性。
2.2 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單一
另外,還缺少恰當?shù)捏w育專業(yè)教材,致使高校的體育教學滯留在將教師當作教學主題的階段。如果體育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乏味,教學模式單一,就會對教學的質量與水平產生直接影響,同時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缺少正確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就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興趣。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高校還未真正地意識到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發(fā)展的重要性,教師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驗為學生開展體育訓練,缺乏相應的教材,大部分學生只能效仿教師的動作或者是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訓練,太過模式化就會大大的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 高校體育訓練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路徑
3.1 增強學生自我鍛煉意識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在校園生活中進行自主鍛煉通常是源于相應的社交需求及自身的興趣愛好,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充分地結合學生自主鍛煉的心理與需求來增強學生自我鍛煉意識。
(1)體育教師可以積極地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通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自我鍛煉對于強身健體、強化免疫、塑造品格、端正生活學習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價值與作用,從而促使學生更愿意在非體育課時間自主運動。
(2)學生自我鍛煉運動項目的選擇應當基于學生自身性格特點、身體條件及偏好等綜合情況展開,例如鼓勵男生多參加籃球、足球等對抗性、合作性較強的綜合運動項目;鼓勵女生選擇健美操、體育舞蹈等注重技巧與方法的體育項目,通過合理選擇運動項目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自主鍛煉給身體上、心理上帶來的益處,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鍛煉的意愿。
3.2 改進體育教學引導方式
大部分高校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參與度不高的原因是教師的具體教學內容相對枯燥單調,且教學過程機械重復,這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失去了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在課余生活中也難以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鍛煉。針對這一情況,體育教師應當積極地改進自身的教學引導方式,為學生構建完善的自我鍛煉模式。
(1)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可以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適當?shù)卦隗w育教學內容中增加健美操、散打、跆拳道、太極拳等運動項目,而非僅僅局限于跑步、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田徑、球類項目。如此一來,既能夠有效增強體育鍛煉的趣味性與多樣性,對于提升學生體育運動興趣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可以積極地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動態(tài)新穎的創(chuàng)新性體育教學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例如,在舞蹈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積極采用課堂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在舞蹈教室上課的基礎上延伸到課外舞蹈教學,以此有效加強學生對于舞蹈的認知與理解,并使得舞蹈藝術真正地融入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某一舞曲,并在后續(xù)的教學課堂上為學生預留出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的時間,這種開放性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也使得學生更加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舞蹈練習上,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體育運動鍛煉意識和興趣。
(3)在教學評價上,教師則可以多采用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學習態(tài)度、動機、過程及收獲等諸多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于相關運動知識與技巧的掌握程度與熟練程度,也需要積極肯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所取得的進步,充分體現(xiàn)出過程性評價的動態(tài)性、全面性,并將教學評價的激勵、督促作用完全發(fā)揮出來,啟發(fā)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生活、工作、學習中積極地培養(yǎng)自身自我鍛煉意識。
3.3 加大體育教學投入力度
大學時期是形成終身體育觀念和鍛煉習慣的重要階段。加大高校體育教學投入力度可以從加大體育設施設備資金投入、教師教學意識投入及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三個方面進行。
(1)通過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鍛煉有利條件,如建設綜合性的體育場館,開展游泳、攀巖、羽毛球和太極拳等新興或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日常自我鍛煉需求。在體育設施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如遇節(jié)假日期間可以適當延長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幫助學生順利進行自主鍛煉。
(2)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教師可以增強教學意識投入,通過靈活地變通體育教學工作來將所開設的體育運動項目與學生的職業(yè)技能發(fā)展需求緊密聯(lián)系。例如,對于文秘專業(yè)的學生而言,為了消除長期低頭、含胸、彎腰等靜坐伏案工作產生的職業(yè)病動作的傷害,可以開設籃球與武術體育教學,籃球可以使學生全身活動開,精細的手指動作、武術手指操等則可以強化學生手指靈活程度。對于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學生而言,由于對形體、儀表姿態(tài)要求較高,可針對性地開設藝術體操、舞蹈、瑜伽等體育課程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職業(yè)形象。
(3)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高校也可以加大對體育文化的宣傳與組織力度,定期組織校際、二級學院等不同層級的運動會或單項的、趣味性的體育比賽,如羽毛球賽、健美操賽、輪滑賽、游泳賽、拔河、踢毽子、投籃接力等,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體育能力來積極地參與到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項目中。
4 結語
學校開設體育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融入體育訓練中的主動性,實現(xiàn)高校體育訓練的教學效果所以,學校需要定期的帶領學生參與體育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從而加快高校體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訓練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其在高校教學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體育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