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毅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455
教材分析:
本課為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內容。此知識是在線段、角、三角形等相關知識后出現(xiàn)的。通過本課知識的學習,能夠將從前學習的知識進一步的鞏固,深化理解,也能為后續(xù)學習做好準備。并且,教材編排與初中學生的認識水平相適應,由簡單到困難的逐漸深入,引領學生抓住知識間的內在關聯(lián),形成概念。
學情調查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在七年級學習了線段、三角形等相應知識。同時,也已經初步形成對簡單圖形的分析以及辨識素養(yǎng)。但是,八年級學生依舊主要運用形象思維探究知識。基于此,為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也鍛煉學生的思維,本課教學中充分的運用多媒體,將不同的變換為學生直觀的呈現(xiàn),讓學生輕松實現(xiàn)知識的理解,也達成思維的有效鍛煉,真正推動其全面發(fā)展。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充分遵循新課改教育思想,注重對學生的培養(yǎng),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有效引導中充分發(fā)揮個人能力,讓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共同進步。在教學中,有效借助現(xiàn)代技術,將原本對于學生枯燥的知識內容形象的呈現(xiàn),在吸引學生的同時也將學生探索知識的難度降低。同時,也采取合作學習方法促使學生發(fā)揮個人智慧,在團體中貢獻力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以及競爭等過程中積極思考,互動學習,加深對知識內容的領悟,也得以發(fā)展合作能力。并且,操作、探究等教學模式的運用也使學生親自參與知識探索的整個過程之中,讓學生獲得更強的學習動力,也深化對知識的記憶,還有利于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理解全等三角形概念,親自操作、體會、感知。
可明確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掌握全等三角形性質。
加強學生的識圖能力。
教會學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識解決問題。
培養(yǎng)學生敢于以及樂于提出問題的主動性,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全等三角形對應元素的確定。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自制三角形模型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教師與學生共同展示在本課學習前所搜集到的形狀、大小相同的實際物品圖片,以及自己進行制作的三角形模型。
2.教師為學生以多媒體呈現(xiàn)以下四組動態(tài)圖片。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展開深入交流。
在圖1中,福娃的兩張照片形狀、大小相同嗎?若是放在一起可以重合嗎?
在圖2中,福娃的兩張照片是不是形狀相同?大小相同嗎?將其放在一起可以完全重合嗎?
在圖3中,球門框上的2個四邊形大小形狀是不是相同的,可重合嗎?
在圖4中,相同顏色的三角形形狀、大小是相同的嗎?能夠在一起重合么?
(設計意圖: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可讓學生認識到在真實世界中有著很多形狀以及大小相同的圖形、事物等等。同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中,也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相貼近的圖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二、自主探究
組織學生自主結合多媒體呈現(xiàn)圖片實現(xiàn)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總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交流,使其在此過程中將遇到的問題有效暴露。)
三、深入探析
活動一:結合全等變化,實現(xiàn)對應元素的介紹。
多媒體呈現(xiàn)三角形的三種全等變換。
提問:在平移、翻折以及旋轉后,2個三角形是全等的嗎?
組織學生運用自己自制的全等三角形模式親自嘗試圖形變換的全過程,使學生發(fā)現(xiàn)其本質。
教師為學生介紹全等三角形對應的元素以及表示形式。
活動二:尋找規(guī)律
在呈現(xiàn)的三組圖形基礎上再加一組,并提問。
教師帶領學生在圖1中將與之對應的元素找到。并且通過圖形語言標示。
組織學生自主依照同樣的方式實現(xiàn)對圖2、3、4的標記。
引導學生交流,并展開全班互動,使學生在共同探究中總結規(guī)律。
(設計意圖:在直觀演示以及親自實踐中,可以讓學生真正的形成對圖形最直觀的認知,進而探究其本質,內化知識。)
活動三:例題教學,強化運用。
呈現(xiàn)圖片與問題。已知△ABC≌△DCB,AB和DC,AC和DB是對應邊。請找出其他對應邊與對應角。
活動四:合作互動,總結發(fā)現(xiàn)
利用動畫為學生呈現(xiàn)平移的變化。還可以組織學生將兩個全等三角形模型進行重合。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觀察全等三角形對應邊以及對應角的關聯(lián),進而得出性質。
組織學生將性質由原本的文字語言變?yōu)榉栒Z言。
(設計意圖:學生個人的觀點相對來講較為片面,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而組織學生合作,可促使學生充分表達,在共同探討中深化知識。)
四、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將本課內容總結、歸納。
(設計意圖:能夠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將知識點梳理,形成知識網(wǎng)絡。)
課后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等多項活動,使學生在親自參與中加深對全等三角形的理解與認知,也能鍛煉學生畫圖與識圖的能力。同時,科學應用多媒體開展對學生的知識教學,以直觀事物去實現(xiàn)對學生感官的刺激,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學生實現(xiàn)思維的轉變,達成空間觀念的形成。但是,在本課教學中,還是有一定的不足,為保證教學進度,未能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學習時間,導致部分學生未能實現(xiàn)充分的交流。今后,我會在此方面進一步改進,給予學生更多的發(fā)揮平臺,為其提供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推動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