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志梅
摘要:有效的幼小銜接能夠使孩子對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快速適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兒童的全面進步與發(fā)展,使其快速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在幼小銜接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出現(xiàn)諸多問題,因為兒童在幼兒園學習過程中往往是以游戲為主,但是進入到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就對坐姿有了一定的要求,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要比學前階段重很多,從小學生的內心來講他們存在著不可接受的心理,在此過程中,他們還面臨著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以至于在他們心中產(chǎn)生巨大的排斥心理,對于他們的學習將會產(chǎn)生直接影響。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語文教育;幼小銜接問題;探討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4-326
引言
教育部在近期《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中,提出“雙向銜接”的原則,要求“幼兒園與小學協(xié)同合作,科學做好人學準備和人學適應,促進兒童順利過渡?!薄皣倚抻喠x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
一、科學調整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兒童在學前階段以及小學階段所形成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通常是以游戲為主,當他們進入到小學階段時,語文課重點強調的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此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剛開始形成,因此,老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要與該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相結合,適當調整對小學生讀寫能力訓練的進度安排。
二、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
小學一年級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漢語拼音的階段,部分小學生會對未知的知識產(chǎn)生恐懼和擔憂,再加上漢語拼音存在一定的難度,這越發(fā)使得小學生在學習時不知所措。為使小學生的拼音學習過程輕松且充滿樂趣,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即在教學中將拼音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引導小學生探究學校、家庭及社會等現(xiàn)實生活場景中和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拉近學生與漢語拼音的距離。同時,當拼音字母能夠連接起小學生喜愛的事物時,小學生的智力相應地可以得到極大程度的開發(fā)。這樣一來,小學生不僅可以快速理解漢語拼音,還可以牢牢地記住拼音部件的具體形式。比如,在教學“i、u、ü、y、w”五個字母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相似的事物來呈現(xiàn)這五個字母,如“i”和襯衣領帶相似,“u”則和翹起的嘴唇相似,引導小學生發(fā)揮想象,去探究更多與字母相似的事物,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以實現(xiàn)學生字母讀音的準確,保證拼音教學的效果。
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
首先,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不能長時間專注于某一項事物,但是他們對游戲充滿興趣,授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預留一些時間,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與平時的游戲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同學們的自主積極性,同時高效地將課堂知識內容展現(xiàn)出來。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大部分還處于不可逆思維階段,此時授課老師更應當及時創(chuàng)建直觀形象的授課環(huán)境,采用簡單且易于學生理解的教學手段進行授課。最后,換位思考。授課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站在兒童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組織話語。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套符合自己教學特點的話術,使教學語言更加具有童趣,讓小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溫柔可親,同時在講課過程中還應當適當放慢語速,讓小學生能夠聽清且能夠聽明白老師講的知識內容。
四、獎勵激趣
一年級的孩子,實物的獎勵勝過精神的獎勵,例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寫字興趣,我們可以設計“摘星活動”,通過獲取星星的數(shù)量,到老師開設的“獎品商店”兌換相應的禮物。獲得星星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根據(jù)孩子作業(yè)完成的情況獲得一至三顆數(shù)量不等的星星,比如背誦基本筆畫兒歌、生字描紅、生字臨摹、聽寫生字和詞語等。二是根據(jù)生字錄音提交情況獲得星星。為了減輕一年級孩子書寫的負擔,同時又熟練掌握每課生字,我們可以要求孩子提交每課生字的錄音,包括筆順、書寫節(jié)奏操等,比如“王”字,學生可以說:“王”的筆順,橫,橫,豎,橫;“王”的書寫節(jié)奏操,頓橫頓回,頓橫頓回,頓豎,頓橫頓回,孩子進行這樣的錄音時可以搖頭晃腦,也可以通過語氣的輕重緩急表現(xiàn)書寫過程,讓寫字活動充滿樂趣。每節(jié)語文課可以請幾名同學上臺當小老師,進行生字板書講解和示范,既激發(fā)了孩子寫字的興趣,又可以讓孩子非常開心地獲取小星星。
五、家校合作
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授課老師可以借助科學有效的溝通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及時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以及所遇見的問題告訴家長,同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另外,家長還可以在生活中多多引導學生,使其感受到我們身邊充滿了語文知識,讓兒童感受到語文知識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幫助。在生活中,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探索生活中的語文知識,比如帶孩子外出游玩的時候,可以教孩子認識公園、景區(qū)里的漢字;孩子吃零食的時候,可以乘機教孩子認識包裝上面的文字,這樣的方式既能促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還能增加孩子的識字量,使其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與生活。
結束語
在幼小銜接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該科目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幫助學生順利轉換角色,享受學習生活帶來的快樂,在快樂中成長。
參考文獻
[1]汪曉萍.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20(20):134.
[2]傅蓮花.小學一年級語文教育幼小銜接教育策略的運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9(11):63.
[3]李桂蘭.小學一年級語文教育幼小銜接問題調查與教育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