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金秀
摘要: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千年歷史文化的結(jié)晶,經(jīng)歷了千年的風霜,依然歷久彌新。與其他的文體不同,古詩詞句式整齊、韻律優(yōu)美、意境深遠,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藝術(shù)魅力等。通過有效的古詩詞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素養(yǎng),也促使學生在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感悟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最終承擔其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因此,面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古詩詞教學的價值,優(yōu)化和更新教學策略,不斷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4-324
引言
小學階段是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對學生未來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十分重要。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學習是學生接受古詩詞文化熏陶的起點,學生在這個階段將形成一定的古詩詞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為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引導學生對古詩詞產(chǎn)生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領會古詩詞的奧妙。
一、關(guān)注學生學情,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情境
古詩詞教學的魅力主要在于詩詞中蘊含的意境及內(nèi)涵,結(jié)合農(nóng)村小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看,由于生活視野有限、社會閱歷不足,很難對詩詞中所描述的景象和韻味有真切的體驗,即使如駱賓王的《詠鵝》中所描繪的較為簡單的生活場景,對于筆者所處的干旱缺水的黃土高原山區(qū)小學的孩子們來說,也從未曾見過,又如何能想象和體會“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意境之美呢?但這并不是說教師面對此類描繪學生所不熟悉的古詩詞時就置之不理,相反,筆者建議教師可嘗試如下方式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增強學生的感知:一是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網(wǎng)絡技術(shù),我們可以給孩子們展示相關(guān)的圖片或音視頻素材,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其對古詩詞意境的體驗,如在講述《詠鵝》時筆者就給孩子們播放了江南水鄉(xiāng)池塘中鵝群嬉戲游水的視頻素材,孩子們在欣賞了相關(guān)的視頻后,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示意要談自己的想法。
二是尋找挖掘生活中相似的場景。如筆者在講述詩人賀知章的詩篇《詠柳》時,雖然筆者所在區(qū)域垂柳很少,但普通的柳樹卻比較常見,恰好講述本課時又是春暖花開的美好時節(jié),于是筆者便帶著孩子們?nèi)ビ^察附近柳樹搖曳的狀態(tài),讓孩子們在觀察、觸摸中真切地感受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意境之美,也升華了孩子們對春天的感受和熱愛之情,之后又讓孩子們用畫筆描繪了看到的場景。在此過程中,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快樂,筆者也感到深深的幸福和喜悅。
三是嘗試角色扮演,以主人公的視角感受詩詞意境和情感。如在講述李白《贈汪倫》時,就讓學生根據(jù)他們對詩詞的理解,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表演,孩子們不僅繪聲繪色地表演了詩詞所描繪的友人分別時難舍難離情景,而且還運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制作了相應的道具進行場景的渲染。由此既真切地加深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也極大地調(diào)動了他們對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其原因就在于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再是學習的被動參與者,而真正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也是由此,孩子們跨越了時空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與詩人情感的交流和共鳴,在筆者看來,這也正是優(yōu)秀的古詩詞之所以能夠跨越時代的長河延續(xù)至今的魅力所在。
二、展開聯(lián)想,與詩人形成情感共鳴
針對古詩詞來說,短小精悍、意境深遠是其最為顯著的特點。同時,詩人在創(chuàng)作古詩的時候,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感悟詩人的情感,與其形成情感共鳴,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nèi)容。而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受到小學生年齡、知識程度的制約,在理解中存在一定的難度。面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不能將教學重點限定在文字表面上,必須要鼓勵學生在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古詩詞中描繪的畫面進行想象。只有將自己融入古詩詞的意境中,才能與詩人形成情感共鳴,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
以《從軍行》古詩詞教學為例,由于這一古詩詞描述了戍邊戰(zhàn)士的思鄉(xiāng)之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去過邊疆地區(qū),很難與詩人形成情感共鳴,難以理解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诖?,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就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展示了相關(guān)的圖片,據(jù)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將自己幻想成為戍邊戰(zhàn)士,置身于戍邊生活中,更好地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nèi)涵。
三、加強小學生古詩詞賞析的實踐探索
小學生古詩詞自主賞析重在實踐,教師在進行課堂賞析教學安排中,要適當?shù)匾?guī)劃學生的自主賞析和評價時間,提高學生古詩詞自主賞析的實效性,同時進行小組自主賞析分析探討,讓學生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對賞析結(jié)果進行探索分析,掌握古詩詞結(jié)構(gòu),深化詩詞主旨,強化學生古詩詞自主賞析能力。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標的改革,不斷進行古詩詞賞析模式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賞析詩詞找到重點,把握重難點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長相思》古詩詞賞析時,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對古詩詞題目的理解,與身邊的同學溝通交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種相思之情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表達,表達對象又是誰,借鑒他人優(yōu)秀的經(jīng)驗,深化對古詩詞主旨“相思”的理解。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詩文閱讀,最后進行自主評價。(1)審查自己的中心思想概括有沒有偏離主題。(2)答案是否邏輯通順、思維清晰。(3)答案的論據(jù)能否支撐自己的論證。學生需明確基本賞析的前提條件,把握自主賞析的風向標,在此基礎上對古詩詞內(nèi)容進行評價,勾畫出好詞、好句,如“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強化古詩詞自主賞析實踐,并將知識為己所用。
結(jié)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任重而道遠,教師在教學中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幫助學生提高古詩詞賞析能力。古詩詞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教師只有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獲得一定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巨曉花.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89):37-38.
[2]徐娟.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情感讀本,2019(18):72.
[3]于宗秀.淺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讀寫算,2018(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