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健
在教師群體中有這樣一批出類拔萃者,他們上課風趣幽默,深受學生喜歡;他們的教學質量優(yōu)異,受到各方贊譽;他們充滿著人格魅力,影響著身邊眾多的人;他們不停地跋涉探索,找尋著教育的真諦。人們通通常稱他們?yōu)椤懊麕煛?,他們是教師身邊的榜樣,是大家閨秀學習和追趕的目標。名師成長歷程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閱讀。大量地、廣泛地、堅持不懈地閱讀,是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秘決。
一、從專業(yè)成長角度審視教師閱讀
從教師專業(yè)成長審視教師閱讀,這的確是推動教師閱讀的有效途徑?,F(xiàn)在,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比較重視。教育部也于2013年5月出臺《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教師以滿足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個性化需求為目標,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要求將中小學老師專業(yè)標準作為通識課程,納入培訓必修模塊,并強調推動教師終身學習。因此,把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與閱讀結合起來,的確是為推進教師閱讀提供了一劑良方。
從專業(yè)的角度來審視教師閱讀,讓閱讀成為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抓手,可以走出一條有效地推動教師閱讀的路子。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觀念的改變并不容易。在當下的學校環(huán)境中,很多校長和教師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閱讀對于專業(yè)成長的積極意義。因此,必須大張旗鼓地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讓更多的校長的教師認同到這一點,并轉化為有效的行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推動教師閱讀和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雙贏。
二、抓住關鍵,構建教師閱讀文化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我們再清楚不過的事實了,但我們憑借的基礎是什么呢?假如只是四年或五年的專業(yè)師范學習過程,或是三年五載在教學過程中累積的經(jīng)驗,也許我們很快就會面臨“黔驢技窮”的窘境。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教師要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熱愛讀書的教師,是社會的一筆無形資產(chǎn)。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么,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苯處煟枰獙W識。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相關知識常常能讓一個教師在課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飛揚。學識源于讀書,處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如果教師不能把準時代的脈搏,不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就不能拓展自己的視野,增長學識,不僅不能教好學生,反而會因為自己的落伍而妨礙學生的發(fā)展。可見,讀書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教師,要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個真正的讀書人。
三、有效閱讀,培養(yǎng)教師閱讀自覺
俄國作家邦達列夫曾說:“一個人打開一本書,就是仔細觀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鏡子深處,尋找著自己的主角,尋找著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別人的命運、別人的勇敢精神與自己個人的性格特點相比較,感到遺憾、懷疑、懊惱,他會笑、會哭、會同情與參與?!?。閱讀是這樣豐富,延伸了我們的生命,我們怎樣才能自覺的愛上閱讀,養(yǎng)成閱讀的自覺習慣呢?
(一)榜樣引領,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這幾年以來,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我涉獵了很多各方面的書籍,自然就認識了很多像劉波、吳非、劉永新、竇桂梅、王崧舟、閆學等這些全國著名閱讀達人。是他們引領讓我走向閱讀的大道,讓我深深被他們著作中一個個案例,他們的教育真理、精神文化吸引住了。但是對于廣大教師而言,身邊的榜樣更具有真實性和參照性,會對自己的內(nèi)心觸動更大,這樣的榜樣更給力。參加各類讀書組織和各類讀書分享會,可以以閱讀的名義結識更多愛閱讀的同行。我們學?!皭傑帯弊x書會在各類主題讀書分享會上會有意識地推出一些優(yōu)秀教師,他們往往也能成為其他老師的閱讀榜樣。“引領教師成長校長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第一責任人,將學校作為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的主陣地?!边@是相關歸功定明確要求的,所以校長也應成為讀書之典范。
(二)方法引領,逐漸養(yǎng)成自覺閱讀習慣
閱讀對我們教師如此重要,那該如何去閱讀呢?李鎮(zhèn)西說,讀書的秘決無非是聯(lián)想和思考。聯(lián)想主讀出自己的共鳴,與生少生活、經(jīng)歷、情懷、時代接通;思考是讀出問題,思考、質疑,不輕易相信。吳非強調,一名教師能走多遠,取決于他能否獨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會輕易相信任何東西。而讀書正是培養(yǎng)教師獨立思考的重要途徑。如何去閱讀一本書,奧古斯丁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既不利用書本當作思想的支柱,也不像相信賢人般析權威般相信它,而是從書中攫取一個觀念、一句警語、一個意象,將它與保存于記憶中的知識聯(lián)系——如此便產(chǎn)生了一篇由讀者創(chuàng)造出的新文本。
(三)制度引領,讓教師在閱讀中有獲得感
一所學校要想推動教師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營造特有的閱讀氛圍,還要有相關的制度作為這項工作得于持續(xù)長久的開展下去根本保障,讓每一位教師在閱讀中真正得到好處,有獲得感,會進一步激發(fā)其讀書熱情,逐步養(yǎng)成習慣,這樣即便學校不推動,自己也會自我驅動。
首先可以將讀書活動納入校本培訓的整體規(guī)劃,形成教研制度。學校每學年開展教師讀書征文比賽。我們可以讓每一位成員都要以盡可能地呈現(xiàn)自己的閱讀成果。這些閱讀成果都被收集到人手一冊的教師閱讀檔案中。這就是記錄、收集、反思自己學習經(jīng)歷和成長的歷程。
其次是建立閱讀激勵制度,鼓勵教師讀寫結合,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學校、縣上、上級部門的讀書征文評比,教師在縣級以上獲得的讀書心得類文章,享受同級別論文待遇。還要有相關的福利制度,面向全體教師,人人都可以享受閱讀成果帶給的幸福。
說到底,知識的寬度將決定都是職業(yè)生涯所能達到的高度,教師的閱讀以完善知識結構為主要目標,但一個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不可一蹴而就。我們不能奢望教師讀了幾本書,馬上就會有實質性的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的閱讀不會在一些層面上給教師帶來立竿見影式的指導和幫助,但閱讀本是一種浸潤,閱讀對一個教師精神上的影響以及教學素養(yǎng)上的改變,并不能用一種明確的量化的指標或一種顯而易見的轉折來體現(xiàn)。而且,在教師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大量的反思、提煉與審視,在不斷生長中返回自身,突破自我,最終化繭為蝶。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需要心平氣和地緩慢醞釀。所以,對一個渴望成長的教師而言,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德宏州盈江縣第一小學 ?云南省 ?67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