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石迪文
武漢市漢陽區(qū)鐘家村實驗小學成立于2011年,學校以“體驗教育,為學生積蓄成長的力量”辦學理念為指導,建校十年來逐步推進“體驗教育”,不斷豐富“體驗教育”的內(nèi)涵。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劃分為“體驗式管理”“體驗式德育”“體驗式教學”“體驗式評價”四大體系,建校以來,學校德育活動也在“體驗式德育”理念引領下,有序開展和推進。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學校立足“體驗教育”的辦學理念,緊密結(jié)合今年學校黨建工作的主線,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課堂、進校園。
穩(wěn)中求實,貼近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基于小學生學段特點,學校德育部門從黨史學習教育方案設計到活動策劃、組織和實施全過程,做起了“抽絲剝繭”的工作。
如何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呢?學校從身邊的生活、身邊人的故事中去挖掘豐富的黨史學習素材。在區(qū)教育局開展了“圖說心語——我和我的武漢”尋訪故事后,鐘家村實驗小學也如火如荼地發(fā)起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紅色德育尋訪活動。學校倡導學生走進現(xiàn)實生活,去尋訪身邊人的抗疫故事,尋訪疫情期間逆行而上的抗疫先鋒者家屬,尋訪身邊各行各業(yè)的抗疫斗士,了解他們的事跡,領悟他們在抗擊疫情期間所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顒影l(fā)起后,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700多份尋訪故事陸續(xù)反饋到了學校。低年段的學生用錄制視頻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他們采訪的抗疫動人故事;中高年段學生則用圖文日志,記錄下他們的尋訪感受。全校28個班級的班主任也及時對學生的尋訪活動進行美篇報道和班級小結(jié),用這種方式帶領學生去感悟身邊的“抗疫精神”與正能量。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和感悟黨和政府在抗擊疫情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執(zhí)政理念,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今年四月初,恰逢清明節(jié)期間,學校開展了“緬懷先烈學黨史”的主題隊會活動。活動中,教師講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引導學生在隊會上講出感受,回家以后再搜集和學習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fā)展道路上,立下不朽功勛的英雄事跡,緬懷過去是為了更好建設未來。學生在搜集先烈故事后,有所得、有所獲。從最終活動效果來看,師生都能從實地尋訪活動中汲取抗疫精神力量,感悟在黨的堅強和正確領導下國家和民族成長、壯大的光輝歷程。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引導學生去觸摸現(xiàn)實生活,去就近尋找看得見的黨史學習素材,指引學生去體會黨史學習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為“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傳承革命薪火打好背景底色。
立足長遠,面向未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學習教育不是階段性工作,而應當與小學課程一樣納入系統(tǒng)的學習體系之中。鐘家村實驗小學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從“昨天-今天-明天”三個時間維度,與時令節(jié)日和學科課程緊密結(jié)合,將黨史學習教育放在時令節(jié)日宣傳活動中,放在豐富的社團活動中,有機的與學科課堂相融合,引導學生站在社會主義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角度,著眼未來統(tǒng)籌安排學習黨的知識,主動學習黨的知識,樂于學習黨的知識。
三月中旬,學校開展了“尋訪武漢故事,暢想2035年”主題班會活動和《有一種幸福叫黨的關懷》主題少先隊活動課。教師們在主題班隊活動課上,用紀錄片和黨史微電影等紅色資源,帶領同學們回望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歷程,帶領同學們感嘆家鄉(xiāng)城市武漢日新月異的變化。觀看紀錄片后,學生們大膽地走上講臺,暢談自己的理想,想象著家鄉(xiāng)的變化,也說出了未來自己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可以貢獻的力量。班會活動后,教師倡導同學們畫出自己的2035年,寫下“與2035年的深情對話”主題日記。主題活動指引學生去思考疫情間的見聞和疫情后的感受,指引學生去發(fā)現(xiàn)歷經(jīng)疫情浴火重生后的武漢,靠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一幅畫、一篇主題日記,打開了學生們的思維,讓學生在暢想自己的2035年過程中感受黨的關懷,思考自己作為中國的未來建設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可以做些什么,用實際行動去感念黨恩。
順勢而為,學科滲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學校的黨史學習教育既可以見于一個個專題方案之中,也可以順勢而為出現(xiàn)在學科課堂之上、出現(xiàn)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從學校層面來看,學校有各式各樣的班級社團,黨史學習教育也可以滲透到社團活動之中。比如,我校班級“百靈鳥社團”開展“主題紅歌會”,學生唱響紅色歌曲,敬獻黨歌給黨聽;班級“繪畫社團”“雪花紛飛”手工社團“躍然紙上”紙藝社團等,教師們也開啟了“獻給心目中英雄的禮物”“對黨的深情告白”社團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去表達感恩之情。在學科課堂中,學生學習了李大釗的故事,教師便指引學生讀懂革命先驅(qū)為民族大義舍生忘死的精神;學習了毛澤東主席的《為人民服務》文章,教師則介紹1944年的歷史背景,帶領學生感悟一代革命領袖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學習董存瑞的故事之后,教師就順勢引導學生去拓展尋找更多革命先烈的故事,制作紅色主題宣傳小報,開展班級紅色故事宣講會等。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科課堂融合,也體現(xiàn)了黨史學習教育的生成性、可持續(xù)性。
黨史學習教育不是學習某一本歷史書冊,也不是學習某一階段的歷史,而是一個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和多樣化學習的過程,我們應堅持黨史學習教育進課堂、進校園,與學校各項工作有機結(jié)合,秉持“體驗教育”的理念,貼近學生、著眼未來、捕捉契機,有溫度地、有體系地、有智慧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責任編輯/楊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