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珊 杜逸格 袁春濤 王思雨
摘要:“活化石”一般的象形文字東巴文起源于云南省麗江地區(qū),本文從形式美的角度分析東巴文在現代的應用分析。通過對東巴文語言和其自身具有的符號特征進行分析和探討,論述東巴文形意結合的特殊屬性和特征,并通過其在現代的應用案例,基于形式美法則分析東巴文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通過從形式美角度分析東巴文在現代的應用,可以發(fā)現其具有豐富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同時體現現代設計的多元發(fā)展,也給東巴文在現代文明中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空間。
關鍵詞:形式美;東巴文;現代應用
一、東巴文字及形式美法則分析概述
1.1東巴文字及造型特點
東巴文是一種象形文字,也被人稱為“納西東巴文”,是體現東巴文化在納西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西族語“司究魯究”,漢語釋義為“木跡石跡”。這種極具特色的、形與意結合、以形表意的文字被沿用至今,常使用于商家店面的牌匾、東巴文化宣傳、楹聯(lián)等形式以作傳承和宣傳,東巴文在云南省納西族的生活區(qū)域仍十分常見。巴東文現存典籍中記錄了諸多歷史中的納西族古代文化,包含天文、地理、歷史、哲學、宗教、藝術、文學、民俗等許多方面。
1.2形式美法則
形式美法則是對人長期生活實踐創(chuàng)造的,對美的形式規(guī)律的總結,對表現形式上抽象與具象表達的概括。涵蓋了協(xié)調統(tǒng)一、均衡對稱、比例、節(jié)奏韻律以及變化的統(tǒng)一。東巴文屬于古代文字中出現較早的文字形態(tài)之一,創(chuàng)作東巴文時作者著實應用了形式美法則,創(chuàng)造了屬于東巴文化的美的載體,也造就了不一樣的文字藝術和構成形式上所呈現出重復、抽象、具象、對稱統(tǒng)一、均衡、發(fā)散性這種形意結合并重的視覺效果。
1.3東巴文的形式美體現
象形文字的“東巴文”古樸又自然,東巴文字遵循著“觀物取象”的創(chuàng)造理念,用“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边@句古語來形容概括,是納西族先人獨有的文化載體。是其先人在生活與實踐的經驗中所體悟到的,雖然沒有嚴格的造型法則,但卻不經意的遵循了形式美的法則和圖像的審美韻律的平衡和統(tǒng)一,平面的字體中呈現出秩序與動態(tài)靜態(tài)相結合的美.如:圖1,圖2。
二、東巴文的應用現狀及符號特征分析
2.1東巴文的應用現狀
東巴文的圖文表達以及圖像的象征性表達強烈,易于理解,現今單調的“l(fā)ogo”式圖像設計,人們逐漸冷卻,而這種古樸充滿自然氣息和年代感的文字符號吸引了人們注視的目光,也符合人們對于精神文化和獨特符號的文化載體的追求。既可以將導視的信息簡化,使旅人對信息快速解讀,也傳播了其地區(qū)內獨特的東巴文化。
在現代設計所應用的巴東文,多表現在標志設計中,在遵循形式美法則,以及巴東文文化主旨的形意統(tǒng)一,圖文并現傳神,如云南麗江古城中的和木記憶東巴紙作坊,繪制老人執(zhí)筆書寫東巴文的形象,形象傳神,同時具備東巴文具象與形態(tài)美,正如“和木記憶”品牌標志,實現了東巴文符號在標志上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三、形式美法則在東巴文字中的應用分析
1.形與意結合的造型方式
1.1意的延展
納西族的生活區(qū)域地處北高南低,而其中河流的上游位于北方下游位于南方。所以南、北的表達成為了水的一部分,對地域特征有著清晰的表達,分別意為“水、北方、南方”。如圖7。
2.對稱與均衡的構成方法
2.1對稱與均衡
對稱的構成方法是其納西族先民塑造東巴文所遵循運用的法則之一。其中以東巴文中意為“孕、育”兩個字為例,以子嗣為中心,其中“孕”字所呈現的為女性的腰腹部隆起一個半圓體現有“孕”在身;而“育”字是女子下半身有小孩兒的形象體現生產。再以東巴文中“左、右”兩個字為例,圖像中人物伸出左手看,意為“左”字,人物伸出右手看,意為“右”字,都遵循了對稱的構成方法,圖像呈現的是對稱平衡且有韻律的,做到了以人為本,字型有序圖像畫面規(guī)整。
上述完了對稱構成,談及運動狀態(tài)的物體即是應用均衡的構成方法,處于運動狀態(tài)下的人體呈現動態(tài)美,打破對稱的平衡方式,以新的,均衡的形式展現。由于東巴文是抽象的象形文字,簡單的線條在圖像呈現“鏡子、日、月”的明亮,又在文字造型的延展中呈現秩序性和韻律性,完美的體現動態(tài)美和東巴文形意結合的特點。
四、東巴文在現代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東巴文化所詮釋的除了圖像符號自身約定俗成的線條和筆法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現實意義,固定的文字設計概念具備了某字、某詞的意義。東巴文字自身所具有的傳承性和易讀性,與當下微信、qq、微博、抖音等社交app的信息交流需求特性相一致,因此也被廣泛應用在當下社交app表情包的設計。
五、結語
“靈動的活歷史”傳承至今仍在活躍的獨特抽象的象形圖文東巴文始終保持著生動形象,形意結合。其體現納西先民的創(chuàng)造性智慧也承載著文化的傳承,符合了現代社會人們對于文化追求的審美智趣,其較高的辨識度和文字造型獨特性在現代的平面設計以及其他的的創(chuàng)新設計中展現了較高的設計水平和東巴文文化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柳國偉.讀圖視野下東巴文在標志設計中的再生[J].包裝工程,2016,37(12):62-66.
[2]王莉莉.形式美法則在東巴文字中的應用分析[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8(04):41-43.
[3]王健豐.東巴象形文字形意表達的裝飾特征研究[J].民族藝林,2020(04):81-87.
[4]納魯若. 東巴文獻的當代刊布與創(chuàng)新[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2-24(012).
大連工業(yè)大學 遼寧大連 1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