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秀
摘要:目的 ?探尋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有效的護理方法。方法 ?從我院2017年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隨機抽取80例,采取雙盲篩選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接受常規(guī)護理及臨床護理路徑,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 Fugl-Meyer 評分、ADL 評分、MMSE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臨床上,我們應學習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方法,以此來促使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臨床護理路徑;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1-082-02
缺血性腦卒中也被稱為腦梗死,大約占腦卒中比例的80%,是由于腦組織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的壞死,失語、偏癱是臨床常見癥狀,其病死率、致殘率、發(fā)病率高,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對于該疾病,除了針對性有效的治療外,還需配以護理干預[1]。加強護理干預,可強化預后效果。本研究主張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并選取特定對象來驗證這一方法的有效性,現(xiàn)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來自于我院2017年度治療的急性腦梗死80例,基于臨床癥狀及檢查結果判定為急性腦梗死,且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排除精神類疾病患者。其中男女比例為48:32,平均年齡為(45.4±2.8)歲。本研究采取雙盲篩選法將所選取的病例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相關資料之間差異較小,不會對本次研究結果造成影響(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基于病房護理規(guī)定及患者病情治療需求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嚴格遵照醫(yī)囑。觀察組則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操作為:①第1天:護理人員全面評估患者,對患者的心理現(xiàn)狀予以了解,并將急性腦梗死有關知識詳細講解給患者及家屬,形成相互信賴、和諧的護患關系,引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積極配合臨床工作。同時,對患者血糖、血壓、心電予以動態(tài)監(jiān)測,并加強溝通交流,對患者的過敏史與疾病史了如指掌。②第2天: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接受相關檢查,并告知患者嚴格遵照醫(yī)囑按時服藥,并提醒其相關注意事項。因患者臥床休養(yǎng),護理人員還應對其肢體進行按摩,并鼓勵患者參與功能鍛煉,幫助患者翻身,優(yōu)化生活品質(zhì),促使其早日痊愈。③第3~6天:加強知識宣教,引導患者全面認識疾病。同時,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合理指導,囑咐患者家長應為其準備維生素、蛋白質(zhì)豐富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不得攝入辛辣、刺激的食物。針對存在吞咽障礙的患者,可留置鼻飼管。為了避免患者出現(xiàn)感染、褥瘡等并發(fā)癥,護理人員應勤于協(xié)助患者翻身,并告知其合理用藥,鼓勵其參與適量的運動鍛煉。④第7天至患者出院前:定時定期評估患者病情,鼓勵其盡早開展吞咽功能、運動鍛煉,并基于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功能鍛煉疾患,嚴格貫徹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理念,不得過于心急。同時,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出院后應對自己的血壓變化情況進行嚴格監(jiān)測,囑咐其戒煙戒酒,養(yǎng)成低鹽的習慣,盡量多攝入粗纖維的食物,確保大小便通暢。鼓勵患者每天參與有氧鍛煉,每次鍛煉時間不得少于半小時。出院后一旦感覺到異常癥狀,應迅速就醫(yī)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Fugl-Meyer 評分、ADL評分、MMSE 評分進行統(tǒng)計,其中采用運動功能量表評價Fugl-Meyer 評分;采用 Bathel 指數(shù)[2]評價ADL 評分;采用簡易智能量表評價MMSE評分。以上三種評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狀態(tài)越好。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應用SPSS21.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患者例數(shù)用n表示,臨床指標、Fugl-Meyer 評分、ADL評分、MMSE 評分用均數(shù)( )表示,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
2結果
據(jù)統(tǒng)計得知,觀察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且Fugl-Meyer 評分、ADL 評分、MMSE 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的運用,是傳統(tǒng)護理方法的革新,有利于強化護理質(zhì)量。臨床護理路徑注重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而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則是根據(jù)規(guī)范化的醫(yī)囑開展工作,缺乏針對性,護理重點模糊,護理人員責任意識不強,所以難以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精心的護理服務。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則是明確護理計劃,基于患者疾病情況實施針對性有效的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更細致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本研究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其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且Fugl-Meyer 評分、ADL 評分、MMSE 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充分證實了臨床護理路徑這一護理方式的臨床價值,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參考文獻
[1]李冰.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16):266—267.
[2]金淑君, 吳祥女, 王穎. 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 2016(9):89—91.
(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中蒙醫(yī)院 ?內(nèi)蒙古 ?呼倫貝爾 16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