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偉
摘要:目的 探討推拿與針灸聯(lián)合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2例納入研究,數(shù)字奇偶法分組,對照組(41例)牽引治療,觀察組(41例)推拿與針灸聯(lián)合治療,對比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要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推拿與針灸用于頸椎間盤突出癥中,有著明顯的治療效果,能夠緩解疼痛,方便經(jīng)濟,安全性比較高。
關鍵詞:推拿;針灸;頸椎間盤突出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ssag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9 to may 2021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grouped by digital parity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41 cases)was treated with trac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41 cases)was treated with massage and acupunctur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massage and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have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can relieve pain,convenience,economy and high safety.
[Key words] massag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在青年及中年人群當中,頸椎間盤突出癥有著比較高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改變,或在頸部無準備的狀況下,發(fā)生突然性及較大力度的活動,使得脊髓受到壓迫,從而造成支配區(qū)域產(chǎn)生癥狀【1】。當前治療頸椎間盤突出比較保守,使用藥物止痛消炎,且在必要的時候運用推拿等手法,來對疼痛進行緩解,在缺乏療效的時候,運用手術來治療。本次研究重點探討了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運用推拿與針灸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9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2例進行研究,數(shù)字奇偶法分兩組,各41例。對照組男女比24/17,年齡介于29-60歲,平均(51.12±1.03)歲,平均病程(1.12±0.54)年;觀察組男女比23/18,年齡介于28-59歲,平均(51.07±1.14)歲,平均病程(0.98±0.71)年?;颊哔Y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牽引法治療。在牽引儀上,患者取左位,實施順勢的縱軸牽引,對牽引重量進行調整,大概為7.5公斤。
1.2.2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推拿與針灸聯(lián)合治療。(1)針灸治療。主穴位選取頸椎間盤突出部位的夾脊穴,配穴位主要有外關、曲池、肩髃?;颊邆忍?,或取坐位,對針灸部位的皮膚進行消毒,對夾脊穴下針,讓患者感覺針刺慢慢向下傳導,給予1-2次微小刺激,之后運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局部運用TDP照射治療,使針維持大概30min,每天針灸1次,1個療程為2周。(2)推拿治療。推拿的時候,先使用輕柔的手法,對頸部肌肉群放松敲擊按摩5min。之后是進行復位,主要有兩種手法,一種對于單個病灶的患者,醫(yī)師用腹部抵住患者的背,用左手按其枕部,右手夾住其下頜后用力進行反復的向上牽拉,在確保一定牽引力度下,用拇指扳動椎體向正常的位置。另一種是對于多個病灶的患者,醫(yī)師位于患者椎間突出的對側,用左手肘自椎間突出側肩部鉤住患者的頸部,右手置于其耳后方,最大限度地叮囑患者頭偏向椎間突出側,突然用力來加大側曲度。復位之后,醫(yī)師敲擊按摩患者的頸部,給予放松。
1.3 指標觀察
療效評價,治愈:頸部不適感完全消失,半年沒有復發(fā);顯效:頸部不適感基本消失,勞累活動后頸部會有不適;好轉:頸部存在一些不適感,勞累活動后嚴重增加不適感;無效:病情沒有變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 18.0處理數(shù)據(jù),()與(%)表示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t值與x2 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效果更好(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上,頸椎間盤突出癥是比較常見的疾病,該疾病的發(fā)生是由于神經(jīng)根受到壓迫,從而造成患者的椎間周圍出現(xiàn)無菌性的炎癥反應,進而使患者的神經(jīng)根局部發(fā)生水腫、血腫等頸肩部疼痛情況【2】。當前臨床對于頸椎間盤突出癥有著多樣的治療形式,其中牽引治療有著一定的療效,但這一治療形式有著反復牽拉的作用,而這一牽拉會使頸椎負荷不均勻,進一步造成頸椎間力學的失衡【3】。
針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治療手法,有著明顯的中國特色,能夠對陰陽進行調和,可對氣血進行有效調節(jié),有助于維持全身各功能的平衡,從而對疾病進行治療。壓迫正常的神經(jīng)組織時,會產(chǎn)生麻刺感,但是沒有疼痛,只有一定的炎性反應,才會有疼痛感【4】。因此,給予炎癥治療,才能解除壓迫,這樣疼痛才能得到解決。在髓核突出的時候,會釋放5-HT這一疼痛物質,有學者提出,針灸能夠減少這一物質的釋放,增加吸收,能夠將相應酶的活性增強,降低5-HT含量【5】。針灸可以降低神經(jīng)末梢的興奮,對肌肉痙攣進行有效的緩解,能夠使椎間隙在一定程度上加寬,從而重新吸收突出物。同時,針灸能夠對頸部的血液循環(huán)進行改善,有助于增加一些抑制疼痛物質的釋放,從而對疼痛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6】。推拿手法能夠通過按摩皮膚表面,會產(chǎn)生熱量,來對患者的肌肉、節(jié)內血管進行擴張,從而對血液循環(huán)進行改善【7】。另外,按摩能夠對頸部肌肉的痙攣進行緩解,可對神經(jīng)根周圍的粘連進行消除。針灸、推拿聯(lián)合運用頸椎間盤突出癥,能夠消除局部的炎癥、水腫,改善血液循環(huán),有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8】。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97.56%,對照組為85.37%,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梢?,在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過程中,運用推拿與針灸,能夠達到標本兼顧的效果,且比較的方便可行,沒有毒副反應。
參考文獻:
[1]楊毅,曾俊峰,劉浩,等.頸椎間盤置換聯(lián)合頸前路融合手術治療三節(jié)段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17,23(3):193-197.
[2]姚強,夏陽,賈長青.頸椎間盤置換聯(lián)合椎間融合對比單純頸椎前路椎間融合治療多節(jié)段頸椎病的Meta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17):1568-1574.
[3]陳道森,施榮茂,周強,等.人工頸椎椎間盤置換聯(lián)合融合治療多節(jié)段頸椎病的早期療效觀察[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35(10):1017-1021.
[4]王偉炎,劉海鷹,王波,等.Prodisc-C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和前路減壓融合術治療單節(jié)段頸椎病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藥,2013,8(9):1271-1273.
[5]陳潔,李軍,熊敏,等.雙節(jié)段頸椎間盤置換術與雙節(jié)段前路植骨融合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5,32(12):3193-3195.
[6]高明勇,陶海鷹,衛(wèi)愛林,等.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與融合治療頸椎病:中短期療效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31):4950-4956.
[7]羅成,瞿霞,陳波,等.頸椎間盤置換和椎間盤切除植骨融合修復單節(jié)段頸椎?。弘S機對照中期隨訪[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9):1358-1364.
[8]劉威,盛偉斌,張健,等.頸椎間盤置換及前路椎間融合治療單節(jié)段頸椎間盤突出癥:誰更多影響鄰近節(jié)段發(fā)生退變?[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0(4):50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