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正
摘要: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是一類具有解熱、鎮(zhèn)痛,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等作用的藥物。應用廣泛,但如果不合理使用,會使藥物降低療效,甚至發(fā)生藥源性疾病。因此要注意藥物分類及其不良反應。本文主要介紹各類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物的種類及其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
關鍵詞:NASIDs;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329
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類具有解熱、鎮(zhèn)痛,而且大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作用的藥物。在化學結構上雖屬不同類別,但都可抑制體內前列腺素( PG)的生物合成,由于其特殊的抗炎作用,故本類藥物又稱為非甾體抗炎藥( no nsteraidal anti- inflammatoey drug s,NSAIDs)[1]。
NSAID應用于臨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一類不含有甾體結構的抗炎藥,NSAIDs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熱﹑鎮(zhèn)痛作用,廣泛用于風濕性疾病、類風濕性疾病、炎性疾病﹑疼痛、軟組織和運動損傷﹑痛經及發(fā)熱的治療,近年來經過研究逐步用于心血管疾病及腫瘤的預防。NSA IDs是目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用量最大的藥物之一,但使用NSA IDs的患者中約1/3發(fā)生藥物相關不良反應,10%患者需停藥[2][3]。這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雙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等。
一、作用機制
盡管本類藥物種類多,但都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和抗風濕等共同的藥理作用,僅作用強度各異,而作用機制相似。體內花生四烯酸是產生PG、白三烯類、血栓素的主要前體物質。當機體收到刺激后,細胞膜磷脂酶水解產生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再經兩條途徑氧化成不同代謝物:1.花生四烯酸經環(huán)氧合酶氧化最終得到PG和白三烯兩大物質。2.花生四烯酸經脂氧酶氧化最終得到血栓素物質,其中PG和白三烯是引起發(fā)熱、疼痛和炎癥的主要原因。而血栓素則具有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引起血管收縮形成血栓。目前使用的解熱鎮(zhèn)痛藥和非甾體抗炎藥都是通過抑制環(huán)氧合酶和脂氧酶,使體內PG的生成減少,發(fā)熱者體溫降至正常。減弱PG對緩激肽等致炎物質的增敏作用,對抗風濕和炎癥,減少體液滲出,緩解炎癥癥狀。抑制環(huán)氧化酶催化而生成的血栓素A 2(TXA 2),使血栓素A2不能加快血小板的凝聚,阻止血栓的形成[4]。
二、臨床應用
1.解熱鎮(zhèn)痛和抗風濕作用
(1)解熱鎮(zhèn)痛療效明顯可靠,可用于感冒發(fā)熱、頭痛、牙痛、神經痛、關節(jié)痛、肌肉痛等。
(2)抗風濕作用強,較大劑量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療效迅速確實,亦可作為鑒別診斷。
2.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小劑量可用于預防腦血栓及心肌梗塞。
三、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 惡心、嘔吐、上腹不適,大劑量可誘發(fā)和加重潰瘍及無痛性出血.故潰瘍病患者應禁用。
2.凝血障礙 延長出血時間,對嚴重肝損害,凝血酶原過低,維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手術前一周的患者也應停用,以防出血,產婦臨產不宜使用,以免延長產程和增加產后出血。
3.過敏反應 以蕁麻疹和哮喘最常見。哮喘的發(fā)生與抑制PG合成有關。腎上腺素對“阿斯匹林哮喘”無效,可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哮喘,鼻息肉和慢性蕁麻疹患者禁用。
4.水楊酸反應 大劑量服用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等癥狀嚴重者可以導致過度換氣,酸堿平衡失調,高熱,精神錯亂,昏迷。處理:立即停藥。并靜滴碳酸氫鈉,以促進藥物排泄。
5.瑞夷綜合征。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者慎用阿司匹林可用撲熱息痛代替。
6.腎損害。
四、使用注意事項
1.本類藥物多數引起過敏反應, 并可發(fā)生交叉過敏反應, 故使用時應注意詢問過敏史。過敏性哮喘患者應避免使用。
2.近日, 美國 FDA 在官方網站上也聲明, 服用非甾體類消 炎藥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和胃出血。對于年老體弱者, 孕婦、合并有潰瘍病,慢性胃病、消化道出血、有肝臟疾患的病史者, 合并有腎功能不良者應慎用或禁用, 以免引起胃黏膜損傷導致出血及胎兒異常。同時,應讓患者知情, 保證安全使用。
3.長期使用時, 應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血小板、出凝血時間、肝功能、腎功能、紅細胞壓積等。
4.注意個體差異性, 要正確給予用量劑量, 保證用藥安全性。
5.注意用藥時間 阿司匹林早晨用藥, 其生物利用度比晚間用藥顯著增大; 消炎痛早晨 7 點用藥, 其達血藥濃度峰值的時間較晚 7點時用藥快 40% 。氟吡洛芬 2次 /d 給藥比一日 4次給藥的療效要增強。餐后服藥或與食物同服, 或加服適量制酸劑可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6.臨床常用的解熱鎮(zhèn)痛藥多配伍成復方制劑, 市售的感冒藥及止痛 藥中多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或非那西丁, 乙醇可增加對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10] 據藥理作用推測, 使用本類藥物或含本類藥物的復方制劑期間, 應避免飲酒。
參考文獻
[1]王自勇.實用醫(yī)藥基礎: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2]余慶生.非甾體抗炎藥的近況[J].上海醫(yī)藥,2005,26(6):263-265.
[3]楊藻宸.藥理學和藥物治療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63-664
[4]醫(yī)學教育網對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的機制
[5]余琛,陳秋潮,洪有采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諳法測定血清布洛芬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1991,4:34-36.
指導老師:孫利利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 濟南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