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的議論文寫作往往因過分追求結構的嚴謹而忽視了語言表達,容易導致文章出現(xiàn)流于結構形式、論證空洞、不嚴密的問題?;钣媒滩倪M行議論文語言表達的階梯訓練,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從說理為主和兼蓄別樣語言表達方式兩個方面入手,探究初中生議論文寫作語言訓練的方法。
關鍵詞:初高中;議論文語言訓練;說理訓練;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5-0065-02
引 ?言
初中階段的議論文寫作基礎會直接影響到高中的語文學習,初中語文教師應有初高中教學銜接意識,幫助學生夯實寫作基礎,以更好地銜接初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剛接觸議論文寫作的初中生,因片面追求結構的嚴謹而忽視了語言表達,并且長期的記敘文寫作訓練,使學生對議論的表達方式較為陌生,往往寫出的文章流于結構形式,論證的邏輯也因語言表達的不足而略顯空洞。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表達的好壞能直接影響議論文說理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活用教材進行議論文語言階梯訓練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議論文的內容重在說理,因此,教師可以說理為主進行第一階梯訓練,以兼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第二階梯訓練。
一、議論文語言第一階梯訓練:以說理為主
議論文以說理為主,強調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及嚴密性,要求語言連貫,句間關系緊密。在初中階段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副詞、關聯(lián)詞,用好議論表達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文章說理論證的嚴密性[1]。
(一)議論文語言表達中副詞的運用
副詞的準確使用可以極大地提升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及嚴密性。初中階段的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的議論文就使用了很多副詞,都能為學生提供很好的示范。如部編版教材九年級上冊課文《懷疑與學問》中“做學問也是這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證據(jù)”,此類句子中“最”字的使用強調了程度。在實用類文本閱讀中,我們也常遇到議論文語言考查題型,“最、都、非常、絕大部分”等詞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教師引導學生在道理論述時活用這些副詞,可避免其論述出現(xiàn)過于絕對或以偏概全的情況。
(二)議論文語言表達中關聯(lián)詞的運用
恰當?shù)厥褂藐P聯(lián)詞語,能使議論文的語言更加簡練、論證更加嚴密。例如,七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中“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等,關聯(lián)詞的運用在教材中更是比比皆是。“不足……,就是……乃至……”“不但……而且……”強調了遞進關系;“如果……就……”強調假設關系,還有轉折關系、條件關系、并列關系、選擇關系、因果關系、承接關系等。在記敘文寫作中,我們要化簡為繁,而在議論文寫作中,我們則要通過關聯(lián)詞的運用來化繁為簡。將關聯(lián)詞靈活運用于中心論點及事實論據(jù)后的道理論證中,不僅使論述更加準確、嚴密,還為文章增加了色彩。
此外,還有很多動詞、形容詞或短語也能體現(xiàn)議論文語言的準備性和嚴密性,如果刪去此類詞語,會使語意顯得過于絕對[2]。例如,九年級上冊《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的“由此看來,區(qū)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chuàng)造力,主要根據(jù)之一是,擁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此句中“由此看來”表明下面的結論是由上面的推論得來的,“之一”表明還有其他依據(jù),這樣的短語運用有效地提升了論述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三)議論文語言表達中議論表達方式的運用
議論文中的論點及論證過程都離不開議論的表達方式,即使是在證據(jù)的敘述過程中也往往是夾敘夾議的,因此,寫好議論性語言是議論文語言訓練的重中之重。
對于初步接觸議論文寫作的初中生,中心論點的論述準確、簡潔是基本要求。但大部分學生往往沒有提煉中心論點的意識,或把文章標題直接視作中心論點,或隨意把一個句子視作中心論點。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可直接讓學生在開頭部分提出中心論點,訓練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中心論點。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針對絕大部分中等寫作水平的學生,筆者認為中心論點一句話表達訓練可做以下要求:一是要求學生使用一個陳述句來表達,避免學生使用感嘆句、反問句造成觀點不夠明確、態(tài)度不夠鮮明。二是要求學生使用肯定句表達中心論點,避免使用否定句而出現(xiàn)觀點不夠鮮明的情況。三是要求學生在中心論點中出現(xiàn)中心詞,中心詞在全文中反復出現(xiàn)既避免出現(xiàn)偏題、離題現(xiàn)象,又增強了文章的邏輯性、嚴密性。論證過程的議論性表達訓練也要求學生結合中心詞進行表達。
二、議論文語言第二階梯訓練:兼蓄別樣
議論文以議論的表達方式為主,并不意味著無須講究文采,不必錘煉語句。初中階段,教師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來增強學生議論文語言的生動性。
(一)巧用修辭
巧用多種修辭手法,可以避免文章的平鋪直敘。如七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中“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以排比、設問的方式開篇引出論點,聲聲激問、發(fā)人深思。
教師可在平時的議論文寫作訓練中進行專項訓練,特別在開頭和結尾部分巧用修辭訓練,如引導學生在開篇運用比喻修辭手法,使表達形象生動;運用排比修辭手法,增強氣勢;運用反問修辭手法,發(fā)人深思,進而引出中心論點。學生在結尾部分同樣可以巧用修辭,重申、總結論點。教師引導學生在論證過程中活用比喻論證及對比論證,或一句話概括分論點時采用比喻的情況也較為常見。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同時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從而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使讀者對論點有更直觀的理解。
(二)變換句式
靈活變換句式,可以避免作文中出現(xiàn)句式單調重復、語言平淡無味的現(xiàn)象。例如,《最苦與最樂》中“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種快樂還要加幾倍哩!”長短句交錯使用,使人讀來輕松、有節(jié)奏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多習慣使用長句,往往是因不會使用標點符號導致的,而這也是語言表達的基本功不扎實所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針對這部分學生進行短句的片段訓練,引導學生有意識地使用短句和標點符號。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寫一系列反問句或比喻句,聲聲激問既構成排比,增強氣勢,又引發(fā)讀者的思考。議論文中句式的靈活運用,不僅使語言流暢得體,行文節(jié)奏有緩有急,還提升了論據(jù)的表達效果,避免了論證的呆板、無趣。
(三)記敘概括
初中生在寫作議論文時易出現(xiàn)文體不清的情況,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對議論文的文體特征掌握不全面,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混淆了記敘文的記敘與議論文中的記敘。議論文中的記敘是作為事例來充當論據(jù)的,是為議論服務的。因此,對于議論文中事實論據(jù)的敘述,教師應引導學生避免像記敘文那樣過于具體、細致,而應簡明扼要、高度概括。
在寫作訓練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裁剪,圍繞論點或分論點來選取所需的敘述角度,結合中心詞來描述或概述事實論據(jù);也可引導學生把具有共同主題觀點的事例以排比的形式高度概述出來。事實論據(jù)的概括凝練既避免了文章語言的啰唆枯燥,又提升了文章語言的表現(xiàn)力度。此外,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言警句都非常凝練、雋永,富有文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非常適合學生在寫議論文時引用,既能豐富文章的道理論據(jù),又可使文章語言更加精彩,增添古典美和感性美。
結 ?語
語言的表達能力訓練貴在堅持,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中階段的議論文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強化訓練,引導學生通過巧用修辭、變換句式、記敘概括等方式來增強議論文語言的生動性,從而為學生的高中議論文寫作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李燕陽.初高中文體寫作教學銜接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7.
作者簡介:鄭培燕(1986.5-),女,福建漳州人,二級教師,曾獲市級優(yōu)秀論文匯編二等獎,榮獲“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稱號。